引言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隆重的举行了开国大典。而站在毛泽东身后,有一位穿着长衫、银髯飘拂的老人,他就是张澜。
他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还是民盟重要领导和领袖。这天,他激动地站在毛泽东和周恩来中间,骄傲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享受着激动人心的时刻。
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看着张澜,赞扬道:“表老啊,你的德很好,也是与时俱进的。”

图|开国大典上,张澜站在毛主席身旁
01 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张澜亲自迎接
1949年的8月28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等人在美国驻中国大使赫尔利、国民党谈判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来到重庆进行国共谈判。
一行人来重庆之际,由于有特务的监视,前来迎接的人并不是很多,其中有黄炎培、沈钧儒、章伯钧、郭沫若、梁漱溟、邵子力。当然,其中还有74岁高龄的张澜以及中外记者。
而当初蒋介石进入四川时,陈立夫多次动员张澜前去迎接,他却没有答应。但这次毛泽东飞抵重庆,张澜却亲自前往机场迎接。可见,他对于毛泽东和共产党是非常欢迎的。
当天,毛泽东一下飞机,便见到一位身材高大的老人。毛泽东便知道此人定是张澜,因此还没等周恩来介绍,他便径直走过去握手并连声问好。
毛泽东和张澜的第一次相见,始于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但其实两人早在1919年便相知了。

图|民盟主席张澜
1919年,毛泽东在恩师杨昌济的帮助下来到北京。为了谋生,他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了一名管理员。当时,李大钊是北大图书馆主任。在李大钊和五四风潮的影响下,毛泽东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了李大钊主办的少年中国学会。
当时,《晨报》是全国四大报纸之一,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深得广大进步青年的喜爱。李大钊负责编辑,而张澜则是该报董事长。
我们熟知的鲁迅撰写的《阿Q正传》就是在《晨报》发表的。此外,李大钊、董必武、瞿秋白等我们熟知的共产主义革命家也先后在该报上发表很多宣传马列主义的进步文章。
因此,当时的很多进步青年都对张澜有所了解。当然,和李大钊有亲密交往的毛泽东也不例外。
张澜是四川南充人,字表方。早年间,他曾在日本留学。留学归来后,张澜在家乡南充县顺庆府官立中学堂当了一名教师,还被任命为教务长。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熟知的朱德元帅也是张澜的学生。

图|张澜
1919年,张澜已经是四川省省长。同时,还专门在北京设有省政府办事处,还支持创办了《晨报》。
在《晨报》副刊上,张澜曾经发表文章,主张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公开赞扬社会主义革命。
当时,吴玉章创办法华教育会,资助学生前往法国勤工俭学但经费不足。张澜特地找到当时的教育总长傅增湘,拿出川汉铁路股款利息6万多元予以指出。
当时,毛泽东是湖南省勤工俭学的相关负责人。对于张澜身上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毛泽东深感钦佩。张澜也知道毛泽东,了解他是一位有着远大志向的青年。
在重庆,张澜在朋友鲜英的住宅特园住着。特园是民主人士在重庆议事和聚会的地方,董必武赐名唤作“民主之家”,冯玉祥亲自手书了题匾。
毛泽东对于张澜这位民主人士早有耳闻,早想亲自拜会。这次借助重庆谈判的机会,终于得以成行。

图|毛泽东青年时期照片
8月30日上午,毛泽东和蒋介石会晤。当天下午,毛泽东便亲自来到特园拜访张澜。
来到张澜住处,毛泽东先是看到楼底下的雇工,便一一和他们握手。这些工人有些刚干完活,手上很脏。
看到此情此景,张澜一瞬间便愣住了。见毛泽东对家中的雇工如此平易近人,张澜一时间感慨万分,对毛泽东充满了深深地崇敬。
事后,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也是贫寒家庭出身,但几十年高高在上,染了一身的士大夫习气。”
一见面,毛泽东便转达了朱德和吴玉章对张澜的关怀和问候。随即,张澜说道:“现如今民主也成为蒋介石的时髦货,他要演假戏真做,我们就来一个假戏真演,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到底谁真谁假,孰是孰非。”

图|张澜与毛泽东在重庆机场握手
张澜深感毛泽东平易近人,为人谦虚。便郑重说道:“既然蒋介石要摆‘鸿门宴’。国共谈判就应该有第三者参加。如果蒋介石真的有谈判的诚意,愿意化干戈为玉帛,这就皆大欢喜了!”
02 张澜预言:得天下者毛泽东
9月2日,张澜以民盟的名义,请黄炎培、左舜生、沈钧儒、鲜英等人在特园宴请毛泽东和中共领导人。
这天,毛泽东高兴地说:“这里是民主之家,今天我们在这里聚会,便是要为民主和自由奋斗,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之国。”
重庆谈判期间,民盟是第三方势力。为了争取民盟站在共产党这边,毛泽东多次来到张澜家中登门造访并进行长谈,向他介绍国共两党的情况,商议政治协商会议和西南大后方的问题以及联合政府、政治协商会议和统一战线等问题。

图|张澜(前排中)和民盟成员合影
毛泽东知道张澜是个言行一致的人,因此第三次见面时,两人整整聊了三个小时。毛泽东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担忧和想法:
第一,如果国共之间打起来,希望张澜能号召西南地方实力派共同反蒋;
第二。希望张澜能帮助地下党进行游击战;
听了毛泽东的这些话,张澜欣然同意。
张澜接着说道:“现在张国焘身在四川,如果不是杀人太多,早已经成功站住脚了!”
毛泽东微微一笑说:“我们已经纠正了。”
交谈中,张澜为毛泽东出谋划策,他建议将国共双方已经关门谈好的内容公之于众,以免毛泽东事后不认账。
毛泽东听后,赞扬道:“都说您是‘川北圣人’,今日一行果然是名不虚传,表老还真是老成谋国。”

图|毛泽东和张澜(左一) 图|毛泽东和张澜(左一)
事后,毛泽东对当场说道:“得天下者毛泽东。”张澜向来谨言慎行,但这次却得出如此结论,可以说是高瞻远瞩。
经过几次长谈后,张澜表示完全拥护共产党的主张。当天晚上,张澜便写了公开信。9月18日,重庆报刊便刊登了《致国共两党领袖的公开信》。
毛泽东回到延安后,张澜便和中共方面已经有联系的爱国将领潘文华、龙云、刘文辉等人吸收到民盟,成为秘密盟员。
之后,张澜积极联系几人支持民主运动、坚持抗战,掩护进步党员和地下党员抵制蒋介石专制和独裁。
在旧政协会议召开前,周恩来和张澜商量好:在重大问题上,民盟和共产党事先交换意见,一致行动。
没多久,蒋介石便单方面撕毁了政协决定,准备召开伪国民大会。张澜得知此事后,坚决站在共产党这边,决绝参加伪国大。

图|毛泽东和蒋介石
1947年,国民党开始驱逐中共和谈的代表,同年10月,宣布民盟非法,并勒令自行解散,否则便会进行逮捕。
无奈之下,民盟便只能解放。这件事对张澜的刺激很大,他含泪说道:“我不怕杀头,这么做只是为了保住国统区全体盟员的身家性命。”
为了避难,民盟很多领导人纷纷逃到香港。但国民党当局变本加厉,声称张澜“勾结中共,投靠苏俄”还下令不让他逃出国境。
这时,张澜彻底对国民党失去了希望。而民盟的解散也让张澜深刻认识到:第三条道路走不通,只有跟着共产党才有希望。
屋漏偏逢连夜雨,年近80的张澜重病卧床。国民党为了排挤他,下令将秘密参加民盟的西南实力派刘文辉、龙云等人捐来的大批经费偷偷转移,导致他没办法及时就医。
上海虹桥疗养院对张澜非常仰慕,得知他的情况后,便让他免费来到医院治疗。但国民党还是不放过他,还专门派出男女特务化装成医务人员,轮流进行探视。

图|左起依次为沈钧儒,张澜,鲜英,李公朴
国民党政府即将崩溃之际,蒋介石的亲信张群找到张澜,希望他能在国共双方当中进行调解。
但张澜明确表态:“现在是革命和反革命之间斗争,我现在完全站在共产党这边,不当调解人了。”
这次张澜果敢地决绝了蒋介石,蒋介石原本想要除掉他。但考虑到种种原因,便命令特务先不要动手。
1949年3月5日,民盟总部迁到北平。3月6日,中共致函张澜:
本盟总部临时工作委员会已于5日在北平宣告成立,盼早日来平,参加领导。
不久,毛泽东便邀请张澜等人来到北京参会。
上海特务头子、上海警察局长毛森的担心张澜等人会北上,赶紧下令让上海警备司令部第三大队副队长阎锦文来到疗养院进行抓捕。
在危急情况下,疗养院副院长郑定竹保住了他,并表示:“不能把他带走,他已经病得很重了。不在医院接受治疗,就会有性命之忧。我在此保证,他肯定不会逃走。”经过请示后,便将张澜等人居住的地方划为禁区,派士兵轮流进行轮班警戒。

图|毛森照片
5月26日,在毛森的指示下,阎锦文将张澜等人押解到黄浦江的一艘轮船上,这艘船正是国民党撤退到台湾的最后一艘船。
正当阎锦文准备将张澜等人带走之际,他坚决表示:我宁死也不去台湾,要枪毙就在这里枪毙吧!
阎锦文只能告诉他,自己其实就是受杨虎的委托来救他的。原来,杨虎是国民党的上海警备司令,阎锦文正好是他的亲信。
张澜等人不相信是来救他的,阎锦文一时间拿不出证据,急得手足无措,还是联系了杨虎的太太,确认真相后才终于放心。
03 毛泽东亲自请张澜任国家副主席
5月19日,人民解放军一路势如破竹,成功朝着国统区胜利进军,张澜给毛泽东致电表示支持。
6月1日,毛泽东回电表示:
表方先生,艳电敬悉 革命战争迅速发展,残敌就歼为期不远,今后工作重在建设,亟盼各方友好共同致力 先生及罗先生(即罗隆基)准 备来北平,极表欢迎。

图|解放军与傅作义部队起义官兵交接北平防务
1949年6月10日,张澜经历千辛万苦终于顺利抵达北京。听说张澜来到北京后,毛泽东亲自来到北京饭店表示慰问。
两天后,毛泽东特意请他到中南海做客。当天,张澜抵达后,毛泽东亲自出门迎接。扶着走上梯坎。
席间,张澜真诚地和毛泽东庆祝解放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并说道:“在你润之和共产党的领导下,你们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你们本事可是大得很啊!”
毛泽东只是谦虚地说道:“其实共产党并没有多大本事,我们只是做到了勤劳、谨慎、谦虚、节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此才能取得胜利。”
张澜牢牢记住了毛泽东的话,此后经常拿这句话教导自己的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一定要谦虚、谨慎、节俭、勤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图|毛主席和张澜
随着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全国政协会议也准备召开,国家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为此毛泽东亲自来到张澜住处拜访,请他担任国家副主席。张澜以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推辞不受。
毛泽东说道:“你有德嘛,不管怎样都要请你出来。”见毛泽东如此有诚意,不惜亲自造访,张澜便同意了这一请求。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共有六位副主席,其中有三位是党外人士,张澜便是其中之一。
开国大典召开前,中央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专门为他拨了一笔服装费,希望他能以崭新的姿态站在天安门城楼上。
但张澜却婉言拒绝了,他说道:“国家的钱,就是人民的钱,我怎么可以用来做衣服穿在自己身上呢?”
于是,他便自掏腰包做了一件布长衫。看到他穿着长衫,毛泽东说:“表老,你真是太简朴了。”

图|张澜和毛主席
随后,他便命人给张澜送了一身大衣和呢制中山装。此后,张澜便一直细心保存着。去世后,还将这身衣服还给了国家。
张澜成为国家副主席后,由于工作需要不得让妻子儿女从四川搬到北京。当时,国家专门给他分配了一座很大的四合院,他再一次拒绝了。
在张澜看来,这间院子实在太大。在他的亲自选择下,他们才住在一间又小有简陋的普通宅院中。
张澜的妻子刘慧亲自下地,在院中种了一些蔬菜自给自足。后来,张澜的女儿张茂延回忆:
父亲在解放前,没有带回来足够养家的钱,母亲一直习惯于起早贪黑地劳动来补贴家用。
晚年,张澜还写了一首诗,名为《四勉·一戒》:“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这也是他晚年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准则。

04 张澜请求辞去国家副主席,毛泽东如何应对
担任国家副主席后,张澜工作十分繁忙。早上八点钟,他就要去中南海上班,常常是晚上九点多或十点多才能回家。
时间一长,毛泽东发现张澜年事已高,身体变得虚弱,便劝他好好在家里休息,可以不要天天上班。
国庆观礼代表团和外国元首会给毛泽东送一些滋补药品和中药,毛泽东知道张澜身体不好,还专门派人给张澜送去。
一次,朝鲜最高领袖金日成送给毛泽东几支100多年的野人参,毛泽东特地派人给张澜送来两支。但张澜一直到病逝前,都舍不得吃。张澜去世后,他的女儿蒋将这两支人参捐给了四川省中药研究所标本室。
为了方便照顾张澜,毛泽东还将自己的卫士小高调来当警卫员,将六国饭店的炊事班老宋调到他家当厨师。

图|毛泽东照片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了,在决定是否要抗美援朝之前,张澜认为:新中国刚刚建立之际,应该休养生息,不应该介入战争。
但是在外来的种种压力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还是决定出兵朝鲜。为了给张澜做思想工作,朱德劝他一定要从大局出发。
张澜只是笑笑说:“中央已经决定的事情,我一定全力支持,带领民盟坚决支持抗美援朝。”
自此,张澜再也不吃肉了,一分一分攒下来捐给国家制造飞机和大炮。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上下开始了土地改革。对于土改工作,张澜提出很多有用的建议。会上,张澜表示:东北的土改经验不一定就适用于全国,毕竟当时全国还没有解放,有些过火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人民解放军和中国共产党已经这么强大,是否可以少杀或者被杀,能不划成地主就不划成地主。
张澜在会上发表讲话时候,当即便有人站起来喊道:“打倒地主阶级!”
毛泽东和周恩来赶紧制止了这些人,还让他们出去休息。后来,中央人民政府给他写了一封信,告诉了他一件好消息:政府已经接受了他的意见。

图|朝鲜战争期间
之后的一次会上,毛泽东梁漱溟发生了口角,毛泽东当面斥责了梁漱溟。按照往常,张澜会站起来当面站起来说话。但由于当天的气氛过于紧张,他一句话也没说。
张澜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举出了梁漱溟作出的贡献,希望毛泽东能够网开一面,保留他政协常委的职位。信中,张澜写道:
“反动透顶,一贯反动,其言重矣,其论失公正矣。”
看到这封信后,毛泽东欣然接受了张澜的建议。
1952年4月2日,正值张澜的八十大寿。这天,毛泽东特地致函:
“表方先生:欣逢先生八十 高寿,谨致衷心的祝贺!
当天,毛泽东还让副主席刘少奇代表自己和中共中央来张澜的住宅表示庆贺。此外,中央还特地在中南海设宴,为他庆贺寿辰。
1954年5月1日,张澜在天安门城楼上对毛泽东说道:“如今我已经82岁高龄了,身子骨一天比一天差了,对国家也没什么贡献了,请主席同意我辞去国家副主席等职务,安心养病吧。”

图|毛泽东给张澜的信
毛泽东听后说:“表老,你不能辞职。我也是你们将我推到主席的职位上的,如果连你也辞职不干了,那我岂不是成了孤家寡人?”
接着,毛泽东还说道:“表老,您是一面旗帜,插到哪里都能起到作用,而这些都是别人做不到的。正所谓表老者,天下大老也!”
接着,毛泽东还特意派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和全国人人大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彭真亲自拜访张澜,请求他打消请辞的念头。
见毛泽东如此盛情,张澜便不再坚持了。
1955年1月27日,张澜因肺炎和重度动脉硬化住进医院。毛泽东得知此事,特地调来北京最著名的中西医前来会诊,并指示:尽最大全力进行医治。
此外,他还通过苏联外交部请来苏联的专家进行了会诊,动用了当时最好的医疗技术,但终究还是没有拖住死神的脚步。

图|张澜一家人和朱德
1955年2月9日,张澜在北京去世,享年84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