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记者曾经问过林彪的女儿林晓霖:“因为父亲的缘故,你也受到了牵连,心中有没有责怪过他?”
对于这个问题,林晓霖说道:“如今我已经六十多岁,还经常会做梦梦到父亲。这种父女之间感情,是怎么也抹不掉的。”
林晓霖还说:“尽管我和父亲生活的时间不是很长,因为后妈的缘故,我就像童话故事里的丑小鸭一直被排挤,受罪受苦。但给我父爱、给我亲情的只有我爸了,我永远也忘不了。除了他,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人给过我这种父爱的感受的。”

图|林晓霖照片
01 林晓霖为何在苏联出生
1941年5月13日,苏联莫斯科诞下一个新生儿,这个白白胖胖的女婴便是林彪的长女林晓霖。
34岁喜得爱女,又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林彪对这个女儿很是喜欢。林晓霖出生不久,林彪的老部下,同在苏联学习的刘亚楼、李天佑等人纷纷前来道喜。
第一个来的是刘亚楼。看到孩子,他惊讶地说道:“哎哎,这个孩子和爸爸长得真像!”
既然我们都知道孩子的父亲是林彪,那母亲是谁呢?
林晓霖的母亲唤作张梅,出生于1919年,原名叫做刘新民,出生于米脂桥河岔乡。
16岁的时候,张梅便参加了红军,读过高小的她是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在陕北,张梅还是出了名的美女,性格活泼开朗,美貌与智慧并存,被人们誉为“陕北一枝花”。

因此,张梅身边有许多追求者,但她谁都看不上,直到林彪的出现。对于林彪,很多人都非常熟悉,23岁便成为军长,打了很多出色的战役。1937年,30岁的林彪成为抗日军政大学的校长,是延安的高级领导。
就在这一年,张梅和林彪在医院认识了。当时,林彪因病在延安干部疗养院接受治疗。很巧的是,负责照顾他的护士便是张梅。
当时的林彪,也算是一个眼睛有神、五官端正的英俊男子,但这些并不能让张梅完全沦陷。
在当时的延安,林彪地位很高,还是打过无数胜仗的英雄,是无数少女暗恋的对象。俗话说英雄配美女,才子配佳人。很快,30岁的林彪便和18岁的张梅恋爱了。

图|林彪在延安时期
这年夏天,二人请成仿吾、董必武做媒,正式结为夫妻。其实,张梅并不是林彪第一任妻子。
在此之前,林彪家里还给他娶过一个妻子,名叫汪静宜,但这是一场家里安排的婚姻,实际上是名存实亡的。所以说,张梅算是林彪的第二任妻子。
按理来说,两人的婚姻和爱情是令人羡慕的,在延安还传为一段佳话,但命运还是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
林彪与张梅婚姻的转折开始于那场著名的平型关战役。两人刚刚结婚没几个月,林彪便于8月底指挥了平型关战役,在他的正确指挥下,这场战役取得了大捷。
战役过后,林彪的声望和名气很快得到提高,也成为广大人民心中的英雄人物。

图|林彪和毛泽东合照
但命运似乎给林彪开了一个玩笑。1938年3月,林彪穿着日本将官的呢子大衣、骑着日本的关东大马路过晋绥军防区。没想到,一名哨兵将他误认为是日本人,便开枪击中了林彪。
就是这一枪,直接改变了林彪后来的人生轨迹。这个哨兵的枪子正对着林彪的脊柱。毫无防备林彪直接翻身落马。
经检查后,他的脊椎神经严重受损,伤势很严重,连续好几个月都没有好转。从此,林彪便得了一个怪病,怕风、怕水、怕太阳。
延安的医疗水平有限,林彪便于1938年来苏联接受治疗。原本林彪与张梅约定好在甘肃兰州一起苏联的。
没想到苏联的飞机提前一步来到延安,林彪便先一步来到苏联。这时,张梅已经身怀六甲,路途颠簸,舟车劳顿,肚子里的孩子便早产了。
更加不幸的是,孩子由于早产的缘故,再加上条件有限,这个男孩仅活了两个月便夭折了。

图|张梅年轻时的照片
失去孩子的张梅忍将孩子葬掉,便于1938年辗转来到苏联与丈夫团聚。起初,两人相处得还算融洽。渐渐地,两人的婚姻出现了裂痕和分歧。
熟悉林彪的人都知道他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也不喜欢出门。在苏联疗养院,林彪常常在家里看书。
但张梅则不同,20出头的姑娘正是花一般的年纪,苏联有舞会、宴会、伏特加、红酒,他很是向往。
但林彪不但拒绝,也不让张梅外出交际,留在家中照顾自己。时间一长,两人性格上差异和矛盾便暴露出来,时常会发生争吵。这样一来,两人之间的感情便在争吵中渐渐磨光了。
原本以为,女儿出生会让两人的夫妻关系有所缓和。对于这个女儿,林彪非常疼爱,总是抱在怀中又看又亲又抱。一次,女儿不小心从床上掉下来,林彪训斥了妻子张梅。

图|孙维世照片
就在女儿出生没多久,张梅还在坐月子期间,林彪却移情别恋了,而这人是孙维世。
根据林伯渠女儿林利回忆道:
林彪做得很隐蔽,经常会邀请孙维世一同出去玩,也会让林利一起同去。
02 林彪父女第一次见面,为何尴尬收场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对苏联发动了进攻,共产国际便决定让林彪带队,将在莫斯科疗养和学习的中共干部带回中国,张梅带着女儿林晓霖决定留在苏联。
9月,林彪和妻子张梅道别并嘱咐:“你在这里要帮我带好孩子,好好学好俄文,回国后当我的俄文翻译。你归来之际,我骑马去接你。”
临别之际,林彪抱起只有四个月大的女儿亲了亲才离开。此时,林彪也没有表明自己有离婚念头,心中十分犹豫。

图张梅与林晓霖
回国前夕,林彪准备带着孙维世和自己一同回国,但意外遭到婉拒。回国之后,林彪还是牵挂着自己的妻女,还给身在苏联的韩铁声写信,信中嘱咐:
我留下非常小的女儿林晓霖和年轻的妻子,请你帮忙照顾他们……
很快,林彪遇上了另外一个女人——叶群。尽管叶群容貌与张梅相差甚远,但出身于城市家庭,还是在北京读过大学的高材生。
很快,林彪便对叶群中展开了攻势,于1942年火速结婚了,生下一儿一女林立果和林立衡。此时,身在千里之外的张梅却被蒙在鼓里。

图|林彪和叶群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里,张梅一个人拉扯着林晓霖,又要一边兼顾工作和学习,其艰辛可想而知。
这段期间,张梅熟练掌握了俄语,还顺利从护工学校毕业,这一切的动力都是来自丈夫临别前的嘱托。
1944年9月,林晓霖已经三岁了。当时,张梅在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担任语文老师。因为实在忙不过来,无暇顾及女儿,便将林晓霖送到伊万诺沃国际儿童班。
1946年7月,罗荣桓和妻子林月琴来到莫斯科治病。临行前,林彪嘱托他给张梅带了一封信,信中坦诚交代了自己已经结婚了,还育有一儿一女,让她另行改嫁。
直到这时,长期被埋在鼓里的张梅才知道丈夫早已变心。这件事给张梅的打击很大,她便在公园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大哭一场。

图|张梅(后排右一)
幸运的是,罗荣桓夫妇给予她很大的精神安慰,才让她慢慢从痛苦中走出来。
与此同时,林晓霖在苏联度过了幸福的童年。在苏联人民的熏陶和教导下,成为一个善良、正直、坚强的人。
1948年,张梅先于林晓霖一步回到中国。来到东北解放区后,党中央组织安排她来到中国医科大学学习。历经种种艰辛,张梅终于完成了大学学业。
不久,中央卫生部代表团出访苏联,张梅担任随团翻译。就这样,林晓霖便带着女儿于1950年夏天回到中国。
张梅没有时间照看女儿,希望林晓霖能到父亲林彪身边生活。于是,便由老乡高岗将孩子送到身边。

图|张梅和女同志们的合影
从小,林晓霖只是在照片里见过父亲。听说她可以亲眼见到父亲了,心中非常激动。
当天,林晓霖是由高岗的妻子李立群带到林彪家里的。父女俩第一次见面,林晓霖当时由于不适应国内的气候,头上长了疥疮,便剃成了光头,但穿着一条布拉吉裙子,看起来非常奇怪。
这天,她站在父亲和继女身边,不知所措。这时的她并不会说中文,便只能用俄文和他们礼貌地打招呼。
第一次见到长大的女儿,林彪显得非常高兴,把女儿一把搂在怀里。但由于语言障碍,叶群便主动那个要求当翻译。
叶群还没有翻译了几句,便和林彪说:“这个孩子真是没礼貌,她用俄语骂你是混蛋。”

图|林彪一家
林彪愣了愣,把抱在怀里的女儿放到地上,嘴里嘟囔道:“哎,这孩子是不是乐疯了?”
叶群转身对一边的林晓霖大声说道:“你爸爸说你太没教养了!”
叶群看着脸沉下来的爸爸,一时间不知所措,在一边低声哭泣。父女俩的第一次见面就在冷淡和尴尬中结束了。
就这样,林晓霖便只能回到沈阳。李立群对张梅说道:叶群说晓霖骂了他爸爸。”张梅信以为真,便狠狠批评了林晓霖。
这件事给幼小的林晓霖留下了深深的伤害和阴影。她一直想不通,自己并没有犯错,后妈为什么要在爸爸面前撒谎,挑拨他们父女之间的关系。

图|张梅与女儿林晓霖
03 林晓霖写信和父亲断绝关系
很快,林晓霖在母亲的安排下来到沈阳读书,林晓霖被插班到三年级。来到学校,林晓霖面对的是文字关和语言关,她要重新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汉语,学习难认难写的方块字。
但林晓霖是个聪明的孩子,加上她刻苦好学,天性倔强。在母亲的帮助下,林晓霖很快适应了中国的生活和学习,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学完了六年的功课,而且每年都被评选为学校的优秀学生。
1954年,林晓霖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北京的重点中学北师大女附中。和父亲林彪一样,林晓霖的性格内向、羞涩。在班里,她不爱说话,只是埋头看书,也不经常和别人交流。
只有见到几个和她一起从苏联回来的小伙伴,她才会欢天喜地的扑过去,和大家一起又说又闹。

图|林晓霖的照片
在学校读书期间,林晓霖学习成绩优秀,还荣获了北京师大附中颁发的学习优良金质奖章。
但林晓霖长时间处在后妈叶群的阴影中,有家也不能回,也很难得到父亲的关爱。
刚来北京那会,好心的罗荣桓夫妇把林晓霖接到自己家里住了一年。叶群害怕遭人非议,才极不情愿地将林晓霖接走。
林晓霖眉宇间和林彪十分相像,看着女儿和自己越来越像,成绩也优秀,心中自然是十分自豪,常常会在别人面前夸赞。
一次,林晓霖偷偷拿出一张自己和母亲的照片给父亲看,并悄悄问道:“父亲,您还记得她吗?”

图|张梅照片
林彪拿着这张照片端详了许久,才终于动情地说道:“她现在也老了!”
后来,这件事还是被后妈叶群知道了,狠狠训斥了林晓霖一番。自此,林晓霖再也没敢在父亲面前提起母亲,父女之间的感情始终也未能建立起来。
在这个家里,林晓霖过得并不好,只能无奈回到母亲身边,在哈尔滨市三中和沈阳市的辽宁省实验中学读完了高中。
1956年,张梅与徐介藩结婚。于是,林晓霖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不久,母亲因病在家休养,担任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系主任的徐介藩便将她视为自己的女儿。
非常戏剧性地是,林彪和张梅在1938年12月来到莫斯科时,负责接待他们的相关负责人就是徐介藩。早在1925年,他就来到苏联,和林彪都是黄埔军校的同学。

1960年,林晓霖高中毕业了。在选择报考大学时候,她的第一志愿是哈军工。但军队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必须要避嫌,她便来到西安电讯工程学院读书。
1962年,继父徐介藩方又调到西安,奉命组建装甲兵工程学院。为了避嫌,林晓霖便转学来到她当初报考的哈军工,插班到导弹工程系,成为第九期的一名成员。
在学校,林晓霖非常低调。但此时的她身体不佳,由于患过肝炎的缘故,学校为了照顾林晓霖,破例允许她可以不用参加户外活动。
在哈军工的学习氛围很紧张,有时换教室上课,距离比较远。学校为了照顾她,还给她配了一辆自行车。
1966年,政治风暴突然袭来。和当时很多干部子女一样,林晓霖注视着时局的变化。早在这年年初,林晓霖便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不要姓林,要改一个名字,毕业后靠自己能力生活和工作。

此后,林晓霖每个月从父亲这里拿到每月20元的生活费后,几乎和毛家湾没有联系。
04 林彪照片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林晓霖什么反应
1967年冬,林晓霖被一辆汽车撞伤,长时间没有治愈。第二年,她和组织提出去北京治病的要求,但直接被领导拒绝了。
但林晓霖还是果断乘车来到北京。成功来到北京后,林晓霖先是投奔到一个远方亲戚家。
几天后,林晓霖来到林彪居住的毛家湾。见门口有警卫员把守,便给递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是林晓霖,我要见林彪。
叶群知道这件事后,便让林彪的手下找她谈话,便于1968年9月将其送到了重庆某个军部进行治疗。

图|林彪照片
林晓霖来到重庆后,在军部领导的撮合下认识了青年干部小应。很快,两人便谈起恋爱,顺理成章结婚了。后来,林晓霖跟随丈夫小应随部队来到云南大理。在山沟里,她一待待了好几年。
1971年9月13日,林彪去世。尽管此时的林晓霖已经和父亲断绝了父女关系,但还是接受了长达四年的调查。
1976年,林晓霖一家人才回到北京。这时,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组织的安排下,林晓霖来到国防科委科技情报研究所工作,一直过着低调而又平淡的生活。
这时,林晓霖已经改名为“黎明。”1980年,林晓霖来到了自己从未来过的故乡——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镇林家大湾。

图|林立衡(林豆豆)照片
这时,林家只剩下了林立衡和林晓霖两个孩子了。身为姐姐,林晓霖十分关心在郑州的林立衡,还亲自买了一堆好吃的探望她。
起初,林立衡的态度很差。但见姐姐态度真诚,对她的敌意也渐渐消失了。后来,林立衡回到北京,便住在姐姐家中。
此后,林晓霖便一直在国防科技情报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着,一直到退休。她工作认真负责、业务能力很强,受到同事和领导们的广泛赞扬。业余时间,她还翻译了几部俄罗斯文学作品。
长沙几十年来,林彪低调做人、从不张扬,严格要求自己,从来不愿意在公众场合露面,也没有接受过任何采访。所以,很多人都知道林彪有只有一个女儿林豆豆(林立衡),却不知道还有一个林晓霖在世。
她待人友善、热情,从来不巴结领导,只是默默地关心百姓的生活和疾苦,默默做了很多善事。
林晓霖一直奉行学雷锋做好事的做人准则,先后帮助过孤苦伶仃的老农民。也帮助过有病在身的老将军。

图|林晓霖与林豆豆
她和丈夫的退休金虽然不多,生活过得拮据,但始终不忘帮助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她自己也数不清,自己究竟帮助过多少人。
2007年8月,已经退休的林晓霖来到广东,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纪念活动。
促使林晓霖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契机,恰巧这年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80周年纪念日,首都军事博物馆重新挂出了林彪的照片,在国内外引发很大反响。
看到父亲的相片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林晓霖感觉自己长达30多年来的包袱卸下了。他抚摸着父亲的照片,忍不住掉了眼泪。

图|林晓霖与父亲站在一起
当大家得知她就是林彪的女儿,引发了很大轰动。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林晓霖声称的自己要代的那些受害者们谢罪,并沉重地说道:
“自古以来都说父债子偿,但这笔债实在太过沉重……”
2008年,纪念辽沈战役60周年和纪念平津战役60周年大型活动举行,是林晓霖亲自组织的。在她的努力下,很多四野的老同志都不顾自己年老体弱,积极参加了这场活动。
见林彪元帅的女儿如今还在世,他们都握着林晓霖的手激动地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不停地掉眼泪。
此后,林晓霖过着普通退休干部的生活,有时会来到香山南麓的军干所探望母亲张梅。
千帆过尽,如今林晓霖已经是80岁高龄的老人。他的母亲张梅也在世,今年102岁。母女俩生活在一起,过着平凡又简单的生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