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97年2月19日晚上,一代伟人邓小平因患帕金森病晚期,并发肺部感染,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终因医生抢救无效离开人世。

早在四天以前,卓琳便给中央写信,转告了邓小平生前的四条遗言:不设灵堂;不搞集体告别仪式;解剖遗体,留下眼角膜,以供进行医学研究;将自己的骨灰撒入大海中。

在邓小平人生的弥留之际,卓琳只想说:“老爷子,我在呼唤着你,你有没有听见!”

可是,邓小平已经再也听不见了。从此,邓小平劳累的一生已经结束,心脏彻底停止了跳动,生命彻底在当天21点08分停止。

这一天,北京晴空万里,皓月当空。看着丈夫已经彻底离开人世,卓琳一边哭泣,一边喊着“老爷子”,但最终还是没有出现任何奇迹。

卓琳和邓小平这一对夫妻,一共相知相伴58年,此时终于画下了一个句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邓小平与卓琳合照

01 卓琳和邓小平是如何相遇的

邓小平和卓琳相识和相遇是在1939年的延安。当时,邓小平是129师的师政委,卓琳还是一个年轻的女学生。

卓琳原名叫浦琼英,于1916年出生于云南省宣威县一个普通工商业家庭中。她的父亲浦在廷,是云南当地著名的“火腿大王”。

卓琳家中,她是最小的一个,家中还有三个姐姐和三个哥哥,所以她从小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

小学毕业后,卓琳考入了著名的昆明女中,正式接受教育。1932年,她考入了北平第一女子中学读书。在此期间,她还相继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和“一二一”学生运动。

中学毕业后,卓琳于193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读书。1937年7月7日,发生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卓琳和其他优秀的青年一起投奔延安,加入了八路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卓琳父亲浦在廷

很快,卓琳便来到陕北公学读书,并担任了1期12队队长。之后,卓琳还来到陕甘宁特区政府保安处的一个特别训练班学习,准备派到敌后进行秘密工作。也是在这时,她因为工作需要正式更名为卓琳。

正是由于两人有着共同的信念,才促使两人有机会走在一起。

在卓琳之前,邓小平其实还有过两段婚姻。她的发妻是张锡瑗,两人于1928年春节前后喜结连理。

1930年,张锡瑗正在上海宝隆医院生产,却遇上了难产。孩子好不容易出生了,但她却得了产褥热。由于当时医疗条件过于艰苦,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发妻没多久就去世了。没多久,孩子也去世了。

邓小平的第二任妻子是金维映,两人于1931年相识相爱,最终结为夫妇。1933年,邓小平在政治上遭到重大打击,两人便正式分道扬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张锡瑗烈士

由于长时间忙着革命事业,在经历了两段婚姻后,邓小平一直很长时间忙着革命事业,没有选择再婚,也没有太过关注这件事。

1939年,此时邓小平已经35岁了,但党组织一直在想办法解决他的终身大事。

此时的卓琳在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卫处工作,因为工作的缘故,邓小平便与卓琳有了接触,从此便结下了缘分。

两人在相处了一段时间后,邓小平逐渐注意到了这个性格开朗,优雅大方,长着一张圆圆的娃娃脸,笑起来特别纯真的女孩,一见倾心。此后,邓小平经常会邀请卓琳来自己的窑洞中做客。

这时,卓琳只是觉得邓小平和其他的工农干部不甚相同,也对他没有什么别的心思。因此,邓小平起初并没有直接表明心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卓琳晚年照片

毕竟这时他已经有过两段婚姻,担心会吓到卓琳。为两人牵线搭桥的媒人,其实是邓小平的朋友邓发。

借着自己来延安开会的机会,邓小平和邓发再度相逢。听说邓小平中意卓琳时,便自告奋勇要帮他一把。

原本邓小平本来就喜欢卓琳,党组织也进行了筛选和考察,认为两人确实登对。但是给女同志介绍对象这种事,还是应该由卓琳身边的人来做,组织便派和卓琳的好友曾希圣来做他的工作。

某天,卓琳来到曾希圣家中做客。刚一碰面,曾希圣便和她打趣:“我听说有人想和你结婚,不知你是否愿意?”

听曾希圣这么一说,卓琳愣了一会,起初还有些害羞。但还是认真想了想,说了不愿意。她认为自己此时还很年轻,刚刚从学校出来参加工作,不想这么快结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曾希圣照片

其实,卓琳毕竟是受到过高等教育的人,更想要找一个有共同话题的另一半,最好是一个知识分子。

卓琳毕竟是受过新式教育的人,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立思想。只要自己不愿意,不管是谁来劝都不管用。

无奈,曾希圣只能将这个情况如实和邓小平交代。邓小平虽然有些沮丧,但并没有放弃,决定自己亲自出马表明心意。

02 邓小平两次求爱,最终喜结连理

邓小平将卓琳约到曾希圣家中,一五一十说道:“我现在年纪大了,在前方作战也很辛苦。但我想要和你结婚。曾希圣已经和你说了,你没有同意。我这个人不是很会讲话,但希望你认真考虑这件事情。我年纪比你要大几岁,这是我的缺点,但希望能在其他方面上弥补。”

听了邓小平这么直白的一番话,卓琳一时间愣住了。原以为曾希圣说想要和自己结婚的人是哪个大老粗,却没想到是和自己经常接触的129师政委邓小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卓琳与邓小平,孔原与许明在延安合影

在卓琳的印象中,邓小平文质彬彬,并不粗狂,言谈举止充满书香气息,正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他这么直接地表明心迹,打开了卓琳久违的心门。

2002年,晚年的卓琳和记者回忆起两人相爱结合的种种,说道:

“当初他找我谈了两次,第一次谈他的情况,第二次谈他的希望。我感觉这个人还可以,不仅是知识分子,还有真才实学。我想自己早晚都要结婚,他又亲自来找我,态度也很诚恳,就同意了这桩婚事。”

尽管答应了这桩婚事的,但卓琳心中还是有些芥蒂,便提出了一个条件:“我害怕别人嘲笑我嫁了一个‘土包子’,希望结婚后尽快离开延安。”

在1939年9月初延安的一个傍晚,在延安杨家岭好友邓发所住的窑洞中,八路军的战士们和亲朋好友为他举行了一场热闹的婚礼。此时,仅仅距离两人认识仅仅过了一个月。

当天,许多延安的高级领导人诸如毛泽东、刘少奇、张闻天夫妇、蔡畅夫妇、李富春等人都参加了的这场婚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邓小平卓琳与孩子合影

结婚当天,邓小平对卓琳说:“我这个人就是这么个脾气,我有意见我就提,你愿意说话你就说。”

听到这里,卓琳心想:“他是一个知识分子,你总是让他说,他也说不了什么。算了,两人互相了解了解就好了。”

结婚仅仅几天,卓琳便跟着丈夫从延安离开,奔赴前线,来到了太行山。

两人到了前方之后,邓小平在师部,卓琳就在后方,也就是总司令部所在地。只要邓小平开会,两人就会见面。如果邓小平不开会,两人就见不了一面。

时间一长,卓琳觉得长时间这样不好,便主动说道:“你是不是应该给我写一封信什么的?”

邓小平说:“写什么呢?”

卓琳便说道:“你就写写你最近的生活怎么样,具体有什么感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邓小平一家人合照

邓小平想了想说道:“好,今后我让秘书帮忙写一个,我印上几十份。每个月定时给你一份。”

卓琳一听,觉得似乎好像没用,便说道:“算了算了,你今后可别这么搞了,我也不要让你写信了。”

婚后一年,卓琳经过申请成功调到129师部秘书科工作,两人才正式结束了分居的生活。

随着两人之间的相处时间的推移,快言快语的卓琳逐渐了解了邓小平的性格,也渐渐理解了他的心情,便默默在身后支持着他。

邓小平对于妻子的爱,也是悄声无息的。当时卓琳只要洗头,他便会拿着一个茶缸子舀热水帮冲头发。

在此期间,卓琳还给邓小平生了三个可爱的孩子,分别是长子邓朴方、长女邓林、次子邓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邓小平夫妇合照

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从抗日战场一直到解放的战场,但凡是邓小平去过的地方,卓琳便会带着孩子们跟着他走到哪里。

03 年邓小平进军西南,卓琳提出要求

1945年12月,刘邓 大军从驻扎5年的太行山离开,正式将司令部迁移到河北省山区武安县。于是,邓小平便将妻子卓琳和3个孩子接到自己身边,这也是全家五口人第一次正式团聚在一起。

很快,解放战争便爆发了。此后的三年时间里,邓小平很少有时间陪在家人身边,邓小平和刘伯承晋冀鲁豫野战军先后九次和国民党在陇海路南北进行厮杀,先后九战九捷,打出了解放军的赫赫威名。

与此同时,卓琳和其他干部们的家属们正在随着战线的不断推进不断进行搬家。当时,每天天不亮,他就要给迷迷糊糊还在睡觉的孩子们一边穿上衣服,一边收拾东西,随便给孩子们吃上几口饭。

就这样,卓琳便拉扯着孩子们先后从河北走到南京,最后一路走到了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邓小平与刘伯承

1949年10月,邓小平见证了开国大典激动人心的时刻。没多久,解放军决定进军西南,行军的路途非常艰辛。

就在他们出发前夕,卓琳对丈夫提出一个特殊要求:“你总是把我们扔下不管,这个不行!我一定要跟着你一起去,我也是共产党员,即便是你把我头给砍掉了,我也要跟着你一起去。”

鉴于当时的军情并没有以前那么紧急,邓小平便破例同意了她的这个请求,踏上了进军大西南的征程。

在行军的路途中,卓琳带着几个孩子跟着邓小平一起走,还要照顾几个孩子,其中的艰辛常人难以想象。

来到大西南后,卓琳看到当时很多领导干部的子女都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们,她便主动创办了一座名为重庆曾家岩人民子弟的小学,由卓琳自己担任校长。

卓琳不仅会自己设计和安排课程,师资严重不足时还负责教高年级数学、语文、音乐等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邓小平与儿子邓朴方

1952年,邓小平从西南局调到中央工作,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这年7月1日,卓琳也带着一家人离开四川,来到北京。

此时,邓小平已经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不仅在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同时,他还对自己的妻子提出了几个特殊要求第一,不要到外面工作,要谨言慎行;第二,不要出风头。

后来,卓琳便成为了邓小平的秘书。在中央书记处工作的10年,是邓小平一生中最为忙碌的十年。在这十年中,邓小平实际上只有卓琳和王瑞林这位哥哥秘书。

成为邓小平的秘书后,卓琳专门在家中找了一间小屋。

当时,中央的文件非常多。每次只要邓小平把文件看完了,她便会将这些文件一一摆开,每个文件都要进行登记,最后整理成册,送到中央办公厅存档。40多年已经过去了,卓琳给邓小平批阅过的文件,如今还完成保留在档案部门。

在家中,卓琳对丈夫非常体贴,也从来不添乱,也不参政,只是安安心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邓小平照片

上世纪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食用油和肉供应都比较少。很多领导干部们会有一些特殊照顾,但因为家中比较多,根本是供不应求。为了保证邓小平能好好工作,卓琳提出让他单独吃饭,但邓小平严词拒绝了。

卓琳实在没办法了,便说道:“这样吧,我专门派一个人陪你吃饭。”于是,女儿邓楠便成为陪邓楠吃饭的这个人。两人吃饭没多久,邓小平便吵着 和全家一起吃。卓琳见实在拗不过他,便只能作罢。

04 邓小平最为困难时期,卓琳不离不弃

都说患难关头见真情,邓小平和卓琳之间的感情也是如此。196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将邓小平家人拉进了人生的低谷。

在如此艰难岁月中,更加能体现出两人感情的坚固。

这一年,邓小平一家人都被赶出了中南海。同年10月,邓小平来到江西劳动,卓琳和邓小平的继母夏伯银三人便来到江西省新建县一幢两层阁楼中,正式开始了谪居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邓小平与妻子卓琳

当时,邓小平和妻子卓琳每天都要步行三小时来到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进行劳动。卓琳由于身体不好的缘故,厂子里便安排她和女工们一起洗线圈,邓小平的工作则是安装线圈。

到了中午,两人一起回到家里吃饭。到了下午,两人会一同看书和学习。到了晚上八点,两人还会按时收听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新闻联播。

知道邓小平爱喝米酒,卓琳便亲自动手找原材料为丈夫酿制。邓小平是四川人,饭菜中离不开豆瓣酱,卓琳便自己去做。

在这段人生的低谷中,邓小平正是在卓琳和家人的陪伴下,才终于从人生的低谷中彻底走出来。

1973年3月,邓小平正式出山,开始全面参与和领导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然而好景不长,邓小平于1976年再一次陷入困境,党内外一切职务被撤销,只保留党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邓小平与卓琳

之后,邓小平便和妻子卓琳一起来到东交民巷17号居住,基本上和子女们是与世隔绝的状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两人相依为命。

没有多长时间,卓琳复发眼病,住进301医院进行治疗。某天,一位医生告诉她的一个震惊的消息:毛泽东病危。

卓琳听后非常焦急,马上写了一张纸条让警卫人员转交给邓小平。纸条中嘱咐邓小平:千万不要从你现在住的地方离开,我争取尽快从医院出来。

接近两个月后,卓琳的眼病基本上有了好转。她马上从医院出来,焦急地回到东交民巷中,看到邓小平和还是原来的样子,她悬着的一颗心才终于放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邓小平夫妇

没有多久,邓小平和家人搬到了景山后街米粮库胡同的一个小院居住。在这个院子中,栽种着两棵松树,枝叶交错,难分彼此。他们的儿女认为这两棵树和两人很像,象征着两人相依相伴,又因为两人都属龙,孩子们便给这两棵树取名为“双龙树”。

一直到今天,在这个米粮库胡同的院子中,邓小平的办公室依旧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写字台上摆着儿孙们送给他的礼物,书柜中放着他生前看过的书……

几十年的婚姻,革命生涯中几度沉浮,两人之间的感情从未有过更改,直到邓小平去世的那天。

就在邓小平去世12天后,卓琳按照他的遗愿,手里捧着鲜花和他的骨灰,撒进了无尽的大海中……

12年过后,卓琳也许下了同样的心愿,离开人世,享年93岁。今后,两人又能在天上重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