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对于邓小平的感情,杜义德非常深厚。对此,他晚年经常感慨:“小平同志对我好啊!”其言辞之恳切,其情意之真挚,令人难以忘怀。

图|邓小平视察海军,右一为杜义德
01 邓小平:真不愧是“杜坚决”!
1997年3月的北京,记者采访了住在万寿路军队干休所的杜义德中将。早在战争年代,杜义德便跟随邓小平四处南征北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如今,在杜义德将军的写字台上,依旧还摆着一本由香港出版的大型画册《邓小平》。在这本画册里,有杜义德与邓小平一同战斗的情景。
而杜义德摆在这里,正是为了纪念邓小平这位老首长。
杜义德于1912年5月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木兰山区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庭实在是贫困,他只读了8个月私塾便辍学了。
很小的年纪,杜义德便跟着地主放过牛,和哥哥一起打过工,还在武汉当过学徒。1927年,北伐战争发展的如火如荼之际,杜义德毅然参加了当地的农民赤卫队,拿起手中的武器保卫农民的革命果实。
1929年初,杜义德和家乡的100多名赤卫队员加入了红军队伍,编入了红11军队31师第四大队,他担任宣传队长。

图|左三为杜义德
从此,杜义德便带着战士们一起翻山越岭,来到周围的村子里到处进行宣传,为红军筹集给养。就这样,杜义德慢慢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
而杜义德来到邓小平身边,是在1939年9月初。毛泽东发话:让杜义德来到129师工作。杜义德很早就想来到抗日前线。就这样,杜义德便从延安抗大来到了抗日前线。
而129师的政委正是邓小平,两人从此便有了交集。
很快,129师政委便找邓小平谈话并说道:“组织上决定,由你到师随营学校担任副校长。刘伯承师长虽然兼任校长的职务,但由于忙着在前线指挥作战,根本无暇顾及学校的相关事业,所以便交给你来全权负责。”
杜义德的组织观念很强,听到组织上的任命后立即表示:“既然组织上已经作出决定,那我马上试一试。请师长和政委放心,我一定尽力完成这项工作。”

图|邓小平照片
邓小平听后卷起一支烟,深吸了一口。满意地点点头说:“这才像个样子,真不愧是‘杜坚决’啊。”
接着,邓小平嘱咐:“现在第六期学员马上就要毕业了,准备招收第7期学员,工作任务还相当繁重。你随营抵达学校后,一定要抓好学校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建设。你要记住:学校是培养干部的大熔炉,一定要提高学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加强革命意志的锻炼;其次是加强我军事教育,提高组织指挥能力。”
邓小平顿了顿又说:“你们一定要让学员放下架子,昨天是指挥员,今天就是学生。既然是学生就要过战士生活,尤其要守纪律。总之,学校的一切的教育都是为了对敌作战,也算是直接为革命斗争服务。”
多年之后,杜义德回忆起这件事说道:
“邓政委当年的嘱托,其实就是他一贯以来“治军必治校”的思想和方法。”
就这样,杜义德开始全身心投入到随营学校的工作当中来。

图|左一为杜义德
对于杜义德来说,上前线打仗他很驾轻就熟,但创办学校是第一次。但既然接受任务,就要认真对待。很快,杜义德便摸索出一套自己办学方法。
学校的学员,大部分是文盲或者半文盲。他便先后找人给学员进行扫盲,传授基本的语文和算术。在军事学习上,杜义德给他们将自己的在战斗中的例子拿到学校中总结提高。
学员们的理论水平不高。杜义德便将刘伯承写的军事著作当成教材,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传授。
很快,杜义德便成功主持了129师随营学校,圆满完成了政委邓小平交给他的任务,成为他抗战生涯中的重要一笔,学校当年的学生还称他为“129师人才作坊的老板。”
02 杜义德和邓小平在革命年代中
1941年,杜义德被任命为冀南军区第二分军区政委兼司令员。1945年,中央决定以太行山六分区机关及直属队为基本主力,组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王近山纵队司令,而杜义德担任纵队政委。

图|王近山将军
在定陶战役中,杜义德和众将领的努力和支持下,成功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歼灭战和速决战。
1946年,国民党集结了30万人马对晋冀鲁豫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很快,国民党军队便兵分东西两路,朝着解放区袭来。
要知道,当时解放区仅有5万兵力,双方差距十分悬殊。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摆在刘邓大军面前一共只有两条路。究竟是应该坚持在鲁西南战斗,还是应该退回太行山。
于是,刘邓便组织手下的将领组织召开会议。就在大家不知该进该退之际,王近山打破僵局说:“我主张应该坚持打!”
原来,杜义德和王近山早已经提前商量过,六纵相比二纵、三纵、七纵而言是一个年轻的纵队,可以和敌人硬拼。留下主力部队,晋冀鲁豫解放区即便是坚持下来,也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图|刘伯承与邓小平等人正在研究作战部署
就在王近山说完后,杜义德也起身,紧紧握住王近山的手,给予了无言的支持。见他们如此坚决,王近山也笑了笑,手往前一指说:“我也支持你,打!”
就这样,刘邓便让王近山与杜义德联合指挥这场攻坚战。战前,解放军整编第三师的赵锡田狂妄的吹嘘:“我三师乃总裁王牌之手,可以说是所向无敌。”
从1946年8月23日开始,赵锡田沿着王近山和杜义德的脚步所向披靡,一路所向披靡,但没想到所谓的美梦却突然破灭了。
9月3日,敌军被六纵诱惑至定陶以西的打杨湖地区。当晚,六纵以敌军三四倍的优势发动了总攻。经过长达三天的血战,王近山和杜义德将全部预备队投入,终于成功在大杨湖成功撕开一个缺口。
就在这时,在六纵指挥所坐镇的刘伯承看到目前的形势,激动地说道:“好啊,这下赵锡田可是站不住脚了。赶紧咬住他,千万别让他跑了。”

图|定陶战役战前敌我态势图
就在9月7日,躲在汽车底下冒充“军械主任”的国民党中将赵锡田被俘虏。战士们将赵锡田带到杜义德面前的时候,他只是笑着说道:“前几天你一直追着我们想见我,这可算是得偿所愿了吧。”
在定陶战役中,王近山和杜义德率军首次啃下了蒋介石的王牌部队,两人从此名冠三军。
在杜义德的记忆中,最为艰难的一次行军便是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也是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序幕的一次大进军。
对于这场战争的分析,邓小平曾对杜义德说:“我们的庞大军团脱离后方进行作战和进攻,是不想让蒋介石把我们家里的坛坛罐罐打烂,只是把战争推到蒋介石管理区去。我们晋冀鲁豫野战军就像是一根扁担,挑着山东战场和陕北的两边,我们身上挑着担子越重,对全局就越有利。”
1947年6月底,为了尽快夺得渡河作战的胜利,肩负着军政全责的杜义德再三叮嘱16旅旅长尤太忠、18旅旅长肖永银:“大家尽量争取偷渡黄河,如果偷渡不成,就赶紧转入强渡。成功渡河之后,如果敌人的建制还没有打乱,就应该迅速抓住敌人,不顾一切猛插猛追,各个歼灭。”

图|定陶战役前,刘伯承召集干部,商议作战计划
此后的作战中,也完全印证了杜义德的部署和意见。强渡黄河后,他们穿越黄泛区,在盛夏雨季中穿越了陇海线,还陆续强渡了沙河、涡河、洪河。
形势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前有阻敌,后有追兵。部队于8月23日抵达汝河时,战争的危机已经一触即发。
而在汝河的对面,是蒋介石嫡系85师64旅。在杜义德后边,紧紧跟随着国民党一共10多个师的兵力,其中有三个师已经逼近到25公里的地方。
就在此时,刘伯承和邓小平正在跟随着野战军指挥部和杜义德率领的6纵结伴而行。这时,向来沉默寡言的刘伯承突然坚决的说道:“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一定要采取进攻手段打开一条通路,一定要勇、要猛!”
此后,刘伯承的这几句至理名言便深深铭刻在杜义德的血液和精神里。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亲自指挥下,杜义德当即传令部队轻装上阵,将该烧的机密文件烧掉,将带不动的野炮给炸毁,随时准备血战。

图|杜义德将军正在工作
在杜义德部队的掩护下,邓小平、刘伯承和野战军最终组成指挥部渡过汝河,成功于8月24日抵达彭店。
战后,邓小平拍着杜义德的肩膀激动地说:“这一仗打得好,这一仗打得真好!”
某天,邓小平对杜义德说道:“你打仗很勇敢,确实是一名战将。对于一名军人而言,勇敢是最基本的要求和素质,但是呢,光是打仗中勇敢还不够,还要讲究战术的运用。”
杜义德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后来杜义德回忆起这件事说:“小平这些话不仅是夸赞,也是批评,让我足以受益一生。”
1947年,曾经偷盗过孙殿英的军阀孙殿英被困守在汤阴城外面,杜义德部队的口号也叫着震天响:“少流血,多流汗。”

图|孙殿英旧照
汤阴城外固若金汤,城外遍布着壕沟、暗堡、地雷等等,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坚固防御圈。考虑到强攻肯定会造成这么巨大的伤亡,她便下定决心挖地道和交通沟敌人逼近。
战士们冒着敌人的大炮和飞机的干扰,经过连续十天十夜的努力,先后构筑了53个炮阵地和118个地堡,挖出了11000的地道,一直将攻城的出发阵地推进到孙殿英眼皮下。
正是由于准备工作做得充分,才很轻松地顺利完成了攻城任务。4月30日,杜义德下达了攻城的命令后,将士们一路所向披靡,并于5月2日活捉孙殿英。
战后,邓小平欣慰地说道:“杜义德终于开始讲究战术了。”
03 杜义德成功保卫南疆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杜义德在邓小平的栽培下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新中国成立后,杜义德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役。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杜义德在这场战争中打响了名号,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和高度评价。

图|毛泽东接见杜义德
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杜义德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荣获了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等荣誉。
此后,杜义德先后担任解放军第三兵团政委、解放军旅大警备区政委、沈阳军区副政委、等职务。
1967年政治风暴开始后,由于和邓小平的关系,他长达多年受到波及和牵连。直到邓小平重返政治舞台后,杜义德于1977年再次受到重用,再次担任海军副政委的职务,这一干就是20多年。
此后,杜义德又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兰州军区司令。尽管此时的新中国已经远离战火的硝烟,但杜义德的戎马生涯还未就此结束。
1979年初,南疆的形势危急。很快,中央军委专门在人民大会堂就南疆的战事召开了自卫反击战会议。也是在这次会上,邓小平再次点将杜义德。

图|南疆保卫战
会上,邓小平说道:“如今我们地面的部署的基本上没问题了,还要防止敌人在海上搞我们。”说完,邓小平的目光绕了一圈,看到杜义德时开口说道:“杜义德,我看就由你去一趟吧。”
经由杜义德点将后,他便担任了反击战海南前线陆海空三军总指挥。2月中旬,战争打响后,杜义德受命来到西沙前线,担任了前线总指挥。
就这样,邓小平派三位老将出马,邓小平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并说道:“有他们在,有杜义德在,我放心咯。”
在杜义德与许世友、杨得志等人努力下,终于赢得了自卫反击战的最终胜利。
1980年1月,中央任反击战海南前线陆海空三军总指挥反击战海南前线陆海空三军总指挥命杜义德为兰州军区司令员,以加强三北防线。

图|杜义德晚年照片
就在杜义德即将来到兰州赴任前,邓小平特地找到杜义德谁:“尽管海军方面还需要你,但命令已经下了,而西北也很重要,急需一位像你这样会打仗的悍将就任司令员,我看你去比较合适。”
见自己的老首长对自己如此信任,杜义德心中暖暖的,便郑重地对邓小平说道:“主席你放心,我一定会尽力完成中央交给我的任务。”
接着,邓小平还同杜义德说了其他方面的情况,并提醒道:“你在海军工作这么长时间,可以留下一些对海军有建设性的意见,以帮助后面的同志。”
杜义德点了点头,答应了这个请求。邓小平也眉头舒展,说道:“有你在西北,我就放心喽!”
就这样,杜义德奔赴兰州,在兰州军区司令员的岗位上。此时,杜义德已经68岁了,年纪古稀的他刚刚做了手术。

图|1949年夏,杜义德(右一)夫妇与母亲(坐者)、姐姐合影。
04 杜义德晚年一大遗憾
1981年,邓小平来到军区视察工作之际,拍着杜义德的肩膀语重心长说道:“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兢兢业业工作了三年后,已经70多岁的杜义德深感自己日渐力不从心,便想要从自己的岗位上卸下。
1982年初,杜义德正式和邓小平提出自己想要退休的想法,但这个请求却遭到邓小平的拒绝。
邓小平说道:“你先别退休,我比你要大整整六岁,还没有正式退休。我想这件事我们还是等到召开十二大以后再议吧。”邓小平也没有食言,十二大过后正式批准了杜义德的这个请求。
没多久,邓小平也正式从国家最高领导的职位上卸下来,并且明确表示自己不再担任任何名誉职务。杜义德听说这件事后,感到非常敬佩。此后有人找他担任名誉职务,他也明确表示了拒绝。

图|杜义德配合邓小平在西北视察
1997年2月19日,是一个让世界值得纪念的日子,邓小平从此离开人世。当他听到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后,平日里异常冷静的他却掉了眼泪。
据杜义德的秘书回忆:“在邓小平同志去世之前,他从来没有见杜义德将军流过眼泪,就连他的妻子也以为丈夫从来不会哭。但就在知道邓小平去世的消息后,人们生平第一次见他落泪了。”
因此,记者在采访杜义德将军时,总是刻意回避有关邓小平去世的话题,但他总是时不时提到自己的老领导邓小平同志。
在聊到邓小平时,杜义德和记者说到两人生前还有一个约定,但却成为了一件憾事情。原来,邓小平在生前,两人曾经约定要亲眼见证香港回归祖国,还约定香港回归后两人一起去那里看看,但他却先一步走了。
说到这件事,杜义德含着眼泪和记者说道:“小平同志去世真的很可惜,他走得实在早了,假如晚几天就好了,就可以看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刻了。”

图|晚年的杜义德正在学习
接着,杜义德将军闪着泪花,重复将这句话说了好几遍。记者听着老将军真挚地话语,也被深深地震撼了……
杜义德将军在众多将领中比较高寿,直到2009年才因病去世,享年98岁。而这两位革命先辈尽管已经离我们远去,却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