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背景介绍:

学校:北京Top2高校 临床医学专业

GPA: 88+/100

TOEFL:110(L 27,R 30,W 28,S 25)

GRE:160/168/4.0

科研:6篇SCI(3篇一作),中文文章若干

推荐信:三封国内,均为科研

最终去向:待定,有Oxford PhD,Cambridge PhD,NUS PhD等项目offer

01

语言考试:

我申请的是英联邦的学校,可以使用TOEFL申请。但我考得比较晚,疫情放开之前考位少、预约时间长,TOEFL只能预约到home edition。出于保险起见,还是希望能有一个线下考试的语言成绩,因此也预约了一场IELTS。这样子有TOEFL home edition成绩和IELTS线下考的成绩,基本上无论学校要求如何基本够用。

个人感觉申请英联邦的学校,如果希望语言不受限的话,最好能考到IELTS 4个7或TOEFL 4个25,这样理工医类申请应该不受限了,特别是口语小分需要注意一下。如果不申请Oxbridge,那么更低的语言分数也可以。虽然在没有语言成绩或语言成绩不达标的情况下也不影响录取,但还是建议能在早期尽快考出达标的语言成绩,这样在申请后的面试、申请奖学金、签证等流程中就不必再分心考虑语言的问题。我刚开始TOEFL口语只有24,但Cambridge要求25,还是带来了一定压力,所幸最后还是达标了。

除了美国外,近年新加坡很多项目都要求GRE。我个人刷了微信小程序“五十度GRE”(没有利益相关但觉得这个真的不错)里的GRE单词后就去考了。这个小程序里面会讲很多实用的构词法和记忆技巧。个人体会是准备GRE的词汇对于GRE新手来说是最重要的,然后我的GRE写作主要是靠之前托鸭的基础,没有特别准备。感觉这样突击效果不错,最后出的分也达到了学校要求的标准之上,GRE就算完成了。

02

GPA:

绩点是申请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个人感觉英国的学校真的很看GPA。本科成绩达到一等学位(大概相当于内地985高校GPA 3.7+,均分90+),硕士成绩达到Distinction(大概相当于内地高校均分90+),是很多好的项目的基本要求;本科二等一学位已经是底线中的底线了。如果GPA不够,就只能靠其他方面来补了。所以如果GPA在低年级时有提升的空间一定要努力提高,特别是最好能过一等学位的门槛,这个对英国申请很重要。另外,如果本科的GPA比较低的话,硕士期间的高GPA会有一定的弥补作用。

03

科研经历:

我一直有断断续续做一些科研,但是方向比较散,也是处于探索的过程中吧。我觉得比较有趣的一点是,申请博士的时候,未来导师似乎不是特别在意目前研究方向和未来研究方向是否一致。当然不能一点都不相关,至少是目前科研项目里有一些能力是可以对博士课题要有显著帮助的。比如,对研究的方法学要有比较好的掌握(并且最好有论文证明这一点),这样的话,即使目前做的不是未来要做的内容,但因为研究方法是可以迁移到不同的研究内容中去的,这样现在的研究经历能证明我们能直接开展未来的研究。和美国不同,英国高校大多有入学后直接做课题的3年PhD项目,这样的话既往研究经历能和博士项目对接是很重要的。但如果申请的是英国4-5年的博士项目,那么大多会有实验室轮转或者上课,这样会有更多时间对博士研究所需技能进行学习。

我个人一直是兴趣导向的,所以面试中的motivation方面我可能展现得比较好,似乎这是国外学校非常看重的一点。我觉得motivation不仅是需要思考怎么回复面试官的问题,这个也是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回答自己内心的问题。要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想做这个项目,是否真的喜欢做这个项目。

04

推荐信

我的三封推荐信均为学术推荐信,来自一位Professor和两位Doctor。我没有海外推荐信,但是给我写推荐信的三位老师都是我特别喜欢的老师,他们也特别积极回应我的需求。我选择推荐人的原则是找最熟悉最了解我的老师,并没有太在意是否是海外推荐人或者其他维度。但从到目前为止的申请情况来看,我觉得这么做完全没有问题。

推荐信的内容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最好要从不同角度反映被推荐人的特点。推荐信的内容也是学校侧面印证申请者各种经历的重要依据。可以把自己的简历发给推荐人,让推荐人作为撰写推荐信的参考,这在英国大学官网的推荐信guidelines里是明确写了可以的。

05

交换:

我的海外经历主要是本科期间有数周的去国外大学的交流活动,没什么太特别的。后来大五的时候录取了一个国外的临床见习项目,但因为COVID取消了TAT。外导有可能会询问申请者有无海外经历。准备阶段可以积极规划各种海外经历,到了申请阶段如实描述就好,实在没有也没关系。

06

心路历程:

出国是一件需要系统规划的事情。心血来潮往往不会有太好的结果。而且准备期间也会产生各种杂七杂八的事务和开销,这些问题在申请国内PhD的时候往往都不会出现,因此是需要有心理准备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实目前这个阶段我的去向也没有办法完全确定,因此也不能算是一个过来人。只能说这个阶段之前的一些流程可以做一些分享,希望大家(包括我自己)最后都能成功上岸。

07

关于世毕盟:

世毕盟在我申请的过程中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心态上的帮助。世毕盟在培训师和mentor的匹配上也十分精准。非常感谢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及mentor(剑桥大学博士),如果没有他们,我很有可能没办法坚持到这一步。申请是一个很长的流程,任何一个流程掉链子都可能有负面的影响,而世毕盟能很好地帮助申请者(他们通常是第一次面对申请的这个复杂流程的人)注意到流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发挥出自己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