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老一辈体制内的人看来,领导是权威的代表,领导说的话就是命令,必须不折不扣执行。

但是,随着单位里“老油条”“躺平者”的逐渐增多,以及90后、00后的闪亮登场,这种画风似乎慢慢转变了。

一些职工似乎渐渐没那么把领导当回事了,不再像从前那样毕恭毕敬,甚至故意疏远和躲避。

领导说的话,也似乎没有那么灵光,一些职工对于布置的工作推、拖、躲、绕,为了少干活,使出了浑身解数。

对此,领导又急又气,恨不得把这些下属批得狗血淋头!

可是,当领导真正面对这些不省心的下属时,似乎又不敢批评了,生怕会被当面回怼,搞得下不了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体制内,确实有些职工就像火药桶,一点就很容易“炸”,一般的领导往往不敢去惹他们。

为什么现在的领导在管理上会这么被动呢?

一、一些下属对仕途上已经没有太大的追求

那些进入体制多年的“刺头”,领了大半辈子的工资,手上多少有一定的积蓄,产生了小富即安的心理。

或者,他们有着其他产业,合法收入比领导还高,工资单的三瓜两枣,已经不是他们主要收入来源。

而近几年进入体制的年轻人,家庭条件大多不差,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就已经满足了,并没有太强的进取心。

以上这些人生活得比较安逸,通过提拔晋升来改变现状的欲望并不强烈。

既然对仕途没有太大追求,那么自然就对领导不太感冒,领导也不好拿捏他们。

二、那些肯干事的下属并不忍心批评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作为体制内的领导,或者手下管着不少的人,但真正肯干事、能干事的,或许一个部门就那么一两个。

工作干得多,自然出错的几率也大,一不小心,就会激怒领导。

但是,领导深知,这些肯干活的人比大熊猫还珍贵,是不能随便得罪的。

一旦批评重了,很容易寒了这些人的心,造成离心离德,肯干活的人越来越少。

所以,现在体制内的领导,都要学会哄着下属干活。

三、领导手中缺乏资源和筹码

随着权力逐渐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领导们的权力也显得越来越小了。

以前能发的福利,现在不给发了;

以前能给的位置,现在只要不符合硬性条件一律没机会;

以前能帮忙办的事,现在都得走正规程序……

这样一来,人权、财权、事权都显得弱化了许多,领导的底气自然没那么足了。

当领导手上缺乏可以交换的利益时,自然难以要求下属为他卖命。

这些领导在管理起下属来,显得也是底气不足。

反之,如果领导手中握有让职工难以拒绝的利益,不说批评职工,就是扇职工几个大嘴巴子,职工还会说扇得好。

但是现在领导手中已经基本没有职工难以拒绝的利益了,特别是小领导,基本上只能靠私人关系来推动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