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天看到有群友在问要不要删通讯录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但如果要真的把前因后果说清楚,却需要费点事。

因为得跟你解释清楚一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你第一次下载注册一款网贷APP的时候,往往APP会提醒你要同意一些授权。

比如,读取通讯录、允许使用摄像头之类的。

这些权限,在前几年的时候特别过分,基本上只要是款APP就巴不得把你手机里所有的隐私都获取一遍。

如果用人来比喻的话,那就是你只是邀请了一个维修工来你家修灯泡,结果他却跟你说:

你好,请问你爸爸是谁?你妈妈是谁?你老婆叫什么名字?你家孩子在哪读书?

——你愤怒呵斥:跟你有啥关系?

结果他说:

不好意思,根据公司要求,需要填写一个调查问卷,不填完,我不能给你修灯泡。

之前的各种流氓APP获取你手机隐私权限的时候,就是这副嘴脸。

现在经过整治后,这种胡乱要权限的情况少了很多,但是我刚刚下载了最新款的360借贷,发现它依然需要这些权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里面,就有你的通讯录隐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只要你申请贷款成功,那么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它是可以读取你的手机通讯录和通话记录的。

并且,还能通过定位,知道你在哪里,用着什么手机。

——所以,咱们负债人的个人隐私,其实在申请网贷的时候,就已经被人家扒了一遍了。

而且要注意,这种获取方式是合法的,也是你本人授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征信的科普:《负债人应该了解的征信知识都在这里了》

你如果看过的话,你就会知道,征信里面几乎有你所有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括居住过的地址和工作过的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获取方式也是合法的,也是你本人授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数据是一个神奇的东西。

它具体有多大本事我不清楚,但是理论上它比你自己还懂你。

说一个跟网贷不相关的冷知识。

像我们关注的公众号,或者在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等APP上关注的自媒体账号,都是有一个用户分析功能的。

这个用户分析是分析什么呢?

我以百度百家的后台为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粉丝的总体年龄区间和性别比例。(我看不到具体的,但是能看到一个模糊处理后总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粉丝总体的阅读偏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粉丝总体的学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婚姻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区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机系统和品牌。

虽然这些都是模糊化处理后的数据,我不能看到具体到某个人的情况。

但我可以肯定,在理论上,当下的技术是可以做到精确获取你的个人大数据信息。

只是说,催收能否真的通过大数据来获取信息,我不确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套话是催收的传统技能了。

他们内部也是有很多配套话术的。

我之前看过一个如何套取村委会干部手机号的话术。

大体是这样:

先打电话给xx县的某个单位,问:

你好,我是xx镇xx村的村民,最近在外地想办个xx证明,需要村委会那边提供一下证明,但是我人不在老家,能麻烦你帮我找一下xx村的联系方式么?

一般警觉性不高的人,就会把xx村委会干部的手机号和姓名发过来了。

如果催收比较狠,他还可以继续打电话给你村委会套:

你好,我是村里xxx的朋友,他在外地生病了,联系不上他家里人,你能帮我问下他爸爸的手机号么?

——所以你看,是不是很容易就套出来了?

而实际上,催收要套取你的信息可能比你想象的还更加简单。

因为你通讯录的朋友里面,总有几个看你不爽的,或者比较大嘴巴的。

但催收打到他们那边的时候,他们可能有意无意就把他所有知道的关于你的信息都跟催收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可以去看一些抓捕违法催收的新闻。

这些新闻里,大多会提到一个罪名就是非法买卖公民信息。

买卖信息,可以说是催收公司的‘必要支出’了。

就跟外卖员需要买电瓶车一样。

——催收员,也需要买个人信息。

好像这个在催收的圈子里有个名词叫做【失联修复】

搞失联修复的灰产往往都神通广大。

基本上你新办一个手机卡,可能你亲爹都不知道你新手机号是多少呢,但是催收那边就可能已经知道了。

好了,关于个人信息的泄露,大致就是这么多。

接下来我再说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已经借过网贷的负债人来说,你的信息已经早就泄露了。

所以,理论上是无法挽救,无法弥补的。

只能说,你现在注意一点,防止信息持续泄露。

而要做到防止持续泄露,那么最直接的就是把所有网贷APP都卸载掉。

不仅卸载,也最好抽空格式化一下手机,恢复出厂设置。

至于那些网贷APP,我推荐你在卸载之前,先把里面的合同都备份一下。(可以截图,可以下载PDF原文件)

等你卸载之后,轻易不要再下载安装了。

要安装,也是等你存够钱,有能力一次性还清的时候。

这个就量力而行吧。

我个人是推荐你在逾期后,尽量再弄一个新的手机号+新的手机。

为什么手机号和手机都要弄新的?

因为旧手机可能会存在大数据泄露的风险。

即,大数据也会根据你的一些操作,来判断你是不是换新手机号了。

因为每一台手机,都有自己一个独家序列号IMEI的。

这个序列号,就是手机的‘身份证’。

打个比方,你的手机里面下载了某款软件,那么这款软件会持续获取你的手机的硬件信息。

比如,它可能会识别:

你在用一台系列号:0007 的手机。

现在的手机号码是:138xxx xxxx

如果你换了手机号,但是没换手机,那么这款软件可能会获取以下信息:

你的手机序列号是:0007

你的新手机号是:139 xxx xxxx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最好手机号和手机一起还。

旧手机和旧手机号你就开个最低消费放家里吧,用来专门和催收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自己的最新个人信息,千万不要大嘴巴说出去。

因为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比如,你可能最近新去了一家还不错的公司。

如果你没有心眼,直接拍了几张照片到朋友圈。

——那么,你能不能保证有没有催收潜伏在你的朋友圈呢?

你能不能保证,你的某个大嘴巴朋友看到了,他不会对催收说呢?

还有像你的居住地址之类的,也尽量模糊一下。

比如收快递的时候,尽量写到xx小区的自取柜,不要具体到xx门牌号。

虽然信息泄露防不胜防,但日常谨慎点,总归有点用。

周末愉快

兜兜

20230917 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