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名鼎鼎的国姓爷,是南明的擎天巨擘,与李定国并称为“南明双璧”,可惜最终却因家门不幸,一代英雄,愤懑而死,他就是——郑成功。

郑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成功

郑成功,原名郑森,祖籍福建南安,于天启四年(1624年)出生于日本的平户,父亲是明末著名的大海商兼大海寇郑芝龙,母亲是日本的田川氏。后来郑芝龙接受了明朝的招抚,稳固了地盘,才把郑成功接回国。崇祯十一年(1638年),郑成功考中秀才,崇祯十七年,郑成功前往南京求学,拜师“海内文宗”的钱谦益。同年崇祯帝自缢,明亡,南京群臣拥立福王继位,是为南明弘光朝。

郑芝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芝龙

1645年,弘光政权被清朝豫亲王多铎所灭,同年,郑芝龙见有利可图,便在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称帝,此为隆武政权。隆武帝有励精图治,收复天下之心,怎奈何郑芝龙拥兵自重,毫无为国尽忠之心,此时隆武帝见郑成功与其父亲完全不同,有忠君报国之心,而且才能出众,对其颇为赏识,为表对郑成功的喜爱,特赐朱姓给郑成功,并为其改原名郑森为朱成功,因朱是明朝国姓,因此很多人都称郑成功为“国姓爷”。

隆武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隆武帝

1646年,清军南下福建,郑芝龙的态度却摇摆不定,甚至命人放弃了号称“东南锁钥”的仙霞关,致使清军顺利进入福建。而此时,郑芝龙的同乡洪承畴(没错,又是洪承畴)劝其投降,并虚言可世镇福建广东,郑芝龙信以为真,向清军投降,郑成功苦劝父亲未果,见父亲执意如此,便率部分军队出走金门。后清军果然背信弃义,抓捕了郑芝龙和他的其他儿子,并派军攻占了郑芝龙的老巢南安,而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也死于乱军之中,连一向看重郑成功的隆武帝也在逃亡途中被清军俘虏,后绝食而死。
父亲被捕,母亲去世,君父殉难,郑成功在多重打击之下,没有绝望,反而振作起来,决定抗清。自1647年誓师抗清,至1657年,郑成功率军征战于福建,广东,浙江,并先后多次拒绝清廷招降。但因郑军多水师,且南方少马,虽征讨清廷各地镇军时常常得胜,但在对阵八旗军时屡有败阵。郑成功吸取教训,训练了一支铁人军,身披铁甲,手持长剑,专为对付骑兵。

1658年,郑成功起大军北伐,准备收复南京,但在半路遭遇飓风,只能退回厦门。第二年,郑成功再次北伐南京,接连收复镇江瓜州等重镇,又以铁人军为先锋,大破八旗兵,最终包围南京,郑成功因轻敌中了清军的缓兵之计,后来手下军队被清军突袭而大败,损失惨重,多名大将也丧生。

接连受挫的郑成功意识到没有一个稳定的基地,对北伐危害极大(金夏离大陆太近,容易被清军水师偷袭),因此决意收复被荷兰人所占的台湾。
1661年,郑成功留兄长郑泰守金门,长子郑经守厦门,自己则率大军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湾进军。郑成功率军征战八个月,最终击败了荷兰人,取得了收复台湾的全面胜利。

郑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经

同年,郑成功听闻清廷掘郑家祖坟,又实行迁界禁海,自山东至广东,片板不能入海,断了郑军之财源和兵员,同时父亲郑芝龙还被处斩,郑成功大恨。

1662年,郑成功听闻吕宋(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大肆杀戮华人华侨,大怒,欲派军征讨吕宋,既能收吕宋为根据地,又能得华人华侨之力,为北伐清廷做助力。结果尚未出兵,又得到消息,长子郑经与乳母私通且生子,这种有悖人伦的消息令郑成功大怒,派人到金门给郑泰传令,令其杀掉长子郑经和其母亲董氏(慈母多败儿),结果郑泰不遵令,反而派人劝说郑成功,郑成功心力憔悴,内外交困,最终急病而亡,年仅三十九岁。郑成功临终前抓烂了自己的脸,大喊道:“我无面目见先帝与地下!”。

郑成功半生都在抗清,从前期得屡屡失败,到后期得军事大家,可以说郑成功得能力是在抗清得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包括收复台湾,包括谋划吕宋,都是以抗清为目的,若其谋划成功,南明与清廷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可惜天不遂其愿,最终因逆子而亡,惜哉痛哉。

我是小马走燕山,关注我,为您分享更多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