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意味着资源、价值、影响和地位。提到一个县区的实权人物,大多数人肯定第一个要说县委书记!不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县委书记是全到最有实权的人,不在我们谈论之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往下数,是组织部,宣传部,纪委等常委,专职副书记、副县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以及正处级的县委书记、县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了。

这些大人物对普通人来说,很难接触上,也够不到。如果你是普通人,认识一下这几个单位的“一把手”,就可以在小县城里呼风唤雨,畅行无阻了。

1、组织部长。任何一个单位,只要管住“人财物”,就像抓住了蛇的七寸。其中人是重中之重。组织部长就是管理全县所的人的人,负责全县几乎所有官员的任命、提拔、调配、考核。权力大到无法想象。

2、财政局长。名副其实的“财神爷”,任何一个单位想要“花钱”,都得经过他的签字。“县官不如现管”,即使书记县长批准了,财局局长不同意也不行。

反正钱都在那里,给谁花,花多少,怎么花,早花晚花等等,就是财政局长说了算。一句话,要想干好工作,办好事,出成绩,没有钱是不行的,不把财政局长打发好,难如登天。

3、公安局长。公安局是政府组成部门,正科级单位,局长一般情况下由副县长或县委常委兼任公安局局长,算是低职高配。公安局长是守护一域平安的使者。

小到管你的出行,大到刑事犯罪的抓捕,权力无处不有。公安局长手里管着刑事、治安、交通管理、消防、出入境、人口管理、国内安全保卫等等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教育局局长。论实权,教育局局长堪比普通副县长。以一个60万人的县为例,一般30个左右乡镇,一个县公办幼儿园园长加中小学校长至少有100人。

以此来计算,属于教育局直接管理和任命的园级和校级领导起码有五六百人,管着全县老师的调配,学校食堂的经营,学校基建的招标。说得直白一点,都需要教育局局长同意。你说权力大不大?

5、县人民医院院长。人民医院院长地位非常高,可以直接向书记、县长汇报工作。管理着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科室,负责数百名医生和护士。西部地区一些经济欠发达、人口数量又少的县医院,一年的收入最多七、八千万元。

医院的一般建设,如盖新病房、装修楼宇之类的,这都需要院长的批准。购买医疗器械、药品、后勤保障等等,都是要经过招标的,这时候院长的作用也就得到极大的发挥。因此在县城中也是有相当实际权力的人物。

6、交警大队大队长。县公安局长为正科级,副局长为副科级,交警大队长一般为股级。特殊情况下,交警大队长一般会高配为副科级。手握全县车辆和交通秩序管理大权,县交警大队大队长在县公安系统绝对是炙手可热的人物。

虽然交警大队大队长级别不高,但是影响力不低。交警队长负责本区域内的交通、机动车管理。无论老板,领导干部平头百姓都能用得着他。

7、政府办主任,县区委办主任。“两办”是县区政令畅通的中枢部门,各级政府机构设立的一个综合部门。县委办主任是县区委书记名副其实的“大秘”,下一步也是重点提拔和培养的对象,办公室下属几个部门都是实权部门,能够直接向县区委书记汇报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府办主任政府办主任是县长的大管家,行政级别虽然不高,但在县城的地位举足轻重。负责协助政府领导处理政府日常工作,在政府机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政府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这8位领导在县城的体制内扮演着重要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职责。他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政府体系。

原创声明:未经作者授权,文章禁止转载,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