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玉芳 广州报道

经历短暂回暖后,银行理财净值近日又出现跌势。近期,不少理财公司R2、R3等级的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大,净值下跌、收益缩水的情况增多。

相关分析认为,受近期债市收益率调整和降低存量房利率等政策对市场预期的影响,银行理财市场出现波动,理财产品净值下跌甚至破净;不过整体来看,本轮波动相比2022年年末的赎回潮涉及的产品范围更小,且年初以来低波稳健类产品配置的增加,大规模理财赎回的可能性较小。

理财收益再度波动下调

9月以来,银行理财净值波动再度加剧,不少R2等级的中低风险产品浮亏扩大。

广州李先生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其购买了某银行理财公司的固收类产品,8月31日净值还能到1.067,从9月1日开始一路下跌,到11日已经显示跌至1.064了,每天亏损几百元。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9月14日,5000余只银行理财产品中,有近2350只产品最新单位净值增长率为负,有150余只理财产品单位净值跌破1。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表现也出现下行波动。根据Wind数据,最近一周回报率低于0%的银行理财产品达4900余只,其中81只产品的最近一周回报率甚至低于-0.5%。

普益标准检测数据也显示,2023年9月4日—10日这一周,理财公司存续理财产品16812款;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1.76%,环比下跌0.59个百分点。与上一周相比,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水平环比下跌幅度进一步拉大。

传播星球APP联合创始人由曦指出,近期理财产品净值上下波动频繁,且市场行情不佳导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降,甚至出现了部分产品的净值亏损,风险暴露度增加。

年初以来,尽管市场波动持续,破净情况仍持续频发,不过整体来看银行理财业绩表现已经进入逐步回升阶段。经历此前短期回暖后,9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表现缘何再度回跌?

冠苕咨询创始人、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认为,自8月下旬以来净值出现了一些波动,主要和债券市场有关。

“一方面是因为地方债加快发行、稳汇率政策频出,市场资金面有明显收紧之势;另一方面,由于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特别是房地产出现了比较大的政策优化,例如放松房地产调控、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政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市场预期。” 周毅钦表示。

在周毅钦看来,这一轮的净值回撤程度没有2022年年末的赎回潮来得大,涉及到的产品范围也要更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再发生大规模的理财赎回可能性比较小。

周毅钦指出,一方面,监管部门出台相关文件规范业绩比较基准和历史业绩的展示,重塑投资者对于产品净值波动的认知;另一方面,银行机构和理财公司应对经验已经较为丰富,推出纯摊余成本法和混合估值法的产品,稳定规模,缓解流动性管理压力。

“整体来看,当前理财产品风险等级继续向低风险、低波动转移。主力固定收益类产品比例回暖,新增资金以投资低波稳健的资产 (存单、存款、短久期高评级债券)为主。再加上上半年债市环境较为友好,固收纯债等产品业绩表现较好,净值回暖明显,已经积累了一定比例的安全垫,客户信心有所回升。”周毅钦进一步强调。

低波稳健产品配置趋势持续

年初以来,随着投资者风险偏好下行趋势的凸显,低波稳健类产品已经成为投资者配置和理财公司新发上线的主力。

惠誉博华金融机构部副总监王逸夫指出,经历去年下半年的赎回挤兑后,理财普遍加强流动性管理,增配于短久期、低波动的稳健型产品。

普益标准研究员黄诗慧表示,受去年“破净潮”影响,今年上半年个人投资者在银行理财方面的风险承受能力普遍较低,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年初增加1.32个百分点,且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最多的仍是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34.31%。因此,2023年上半年居民理财逐步向存款方向转移,或更倾向于购买中低风险的固收类和低波稳健类的理财产品。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也认为,受去年理财“破净潮”影响,投资者赎回现象增多,求稳心态明显,理财公司也投其所好,今年上半年理财公司发行的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占比持续上升。

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2023年6月理财公司新发的PR1和PR2风险等级、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数量占比为91.3%,相较去年末上升10.85个百分点。

“尽管今年固收类理财产品业绩表现良好,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没有明显改变,依然偏爱低波动的稳健型理财产品。” 刘银平指出。

普益标准研究员姜玲也指出,上半年,理财公司一方面增发封闭式产品进一步优化投资体验;另一方面,增发固收类产品,此外还针对产品设计做出了新的调整,比如侧重流动性管理,推出“零售组合”等灵活性产品。

短期来看,低波稳健类资产依然是投资者资产配置的主流,也是理财公司产品布局的重点。王逸夫强调,投资者追求短久期、低波动的稳健型产品的大趋势不变。

由曦也指出,当前投资者对资产配置更加注重风险控制,风险偏好相对较低,更偏向于选择低风险的产品;在产品的流动性和灵活性上,投资者对于可以随时提取资金且收益稳定的产品更为青睐。

不过,权益资产的配置也越来越受市场关注。王逸夫指出,当前利率仍在下行周期,伴随着经济预期企稳,投资者偏好或有所提升,部分投资者谋求超额收益可能将关注“固收+”或股混产品,这也是头部理财机构在非标配置空间持续压降后正在加快布局的产品领域。

黄诗慧也强调,整体来看,上半年固收类产品仍占主导地位,市场风险偏好以稳健为主。展望下半年,一方面,近期印花税减半征收的政策释放出中央对活跃资本市场和呵护股市的坚定态度,各机构可加强对权益市场投资机会的关注;另一方面,各机构应着眼于打造特色资管体系,加强ESG、养老、区域性、科技创新等主题型产品的布局,逐步丰富自身产品货架,加强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编辑:朱紫云 校对:燕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