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马来西亚拥有很高比例的华裔居民,他们会说汉语,对中国文化也有很高的认同感。

马来西亚的经济进展史中,这些华裔居民曾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但在当地人心中,华裔居民始终是外来者,是来掠夺财富的存在。

马来西亚原住民曾在历史上领导过排华事件,限制华人的生活权限,即使有过抵抗,华裔居民也仍旧生活在不平等待遇之中。

时至今日,马来西亚华裔再次面临困境,马来西亚前任总理马哈迪开始向华人发出挑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来西亚华人的由来

华人迁居马来西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中国正处政治清明的盛世,唐朝帝王征西域,开贸易,造就了“万国来朝”的光景。

在对外贸易活跃的时期,我国东南的沿海地区,福建、两广等地的商人开始纷纷出海做生意。

或许是在当地的贸易需要,又或许是国内政治正在迅速发生变革,总之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少商人定居在了马来西亚。

最开始“下南洋”的一批人就成为了马来西亚的第一批华人居民,他们诞下的后嗣融入当地,成为了马来西亚籍华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便是明清时期,从有名的郑和下西洋开始,因为航海设施的逐步完善,又有许多华人出海谋生,最后因为明朝海盗肆虐,中国开始了海禁政策,受其影响出海的华人只能定居在海外地区。

此时马来西亚中的华人数量再一次上升,并在繁殖中留下大量后嗣,马来人和华人居民共同努力,制造美好生活。

这样的局面一直到了近代时期,西方列强用炮火打开中国的大门,清朝政府腐败,国内政治趋势复杂。

许多华人再度逃至海外地区,使马来西亚的华人人口再次迎来一个峰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人居民的增多让马来西亚原住民有了危机感,因为大量华人的涌入,挤占了当地生存空间,据闻在生育的巅峰时期,华人与华人后裔的人口数量曾一度占据马来西亚总人口数量的一半。

因为中国古代的经济主体是小农经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便是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流居至马来西亚的华人仍旧有着浓厚的祖先崇拜,他们也坚信祖宗口中勤能生富的道理。

所以在马来西亚定居之后,这些华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进展,并通过竞争获得了多数的工作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一状况显然引起了马来西亚人的不满,他们觉得自己被夺走了发财的机会。

华人与马来西亚住民的冲突

在1957年,马来西亚获得政治独立之后,马来西亚原住民占据了国家领导地位,这些无情的政客发觉华人经济上的领先,并发出了警惕的信号。

当时,马来西亚人基本只能从事较为基础的工作岗位,而高技术水平的工作岗位几乎都被华人和外国人抢占。

这代表国家的技术被华人和洋人掌握在手中,而且由此带来的收益也只能被他们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一份1970年的数据显示:马来西亚一般家庭平均收入只有172马币,而马来西亚华人家庭的平均收入是394马币。

当时有人通过数据分析,占马来西亚总人口65%的原住民制造的GDP只占到了该国的4%,国家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是华人及其后裔。

这巨大的收入差异使马来西亚人内心无法平稳,他们认为华人使自己蒙受了屈辱。

因为政治上占据优势,马来西亚人开始明目张胆地排挤华人居民,不仅卑视华裔还驱赶他们离开自幼生长的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虽然大部分华人居民认同中国文化,但他们很有可能从唐明时期便移居到了此处,对马来西亚是拥有爱国之情的。

被本国的同胞驱赶,还被夺去了政治上的权益。在1959年,马来西亚华人于血雨腥风中被迫独立了一个新的国家——“新加坡”。

新加坡“国父”叫李光耀,祖籍在广东,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创始人之一。

为了谋求新加坡的进展,李光耀曾积极推动周围国家的合并,最后成立了马来西亚联邦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因为和马来西亚原住民拥有强烈的矛盾,仅仅两年的时间,新加坡便被赶出了联邦。

赶走新加坡时,马来西亚的国会甚至没有人反对,以零票的结果达成了全员同意。

在当时,李光耀就意识到马来西亚的种族意识是多么严峻了,他认为马来西亚应该施行民族平等的政策,主张“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

而马来族掌握着实权,他们坚持一致排外的政治主张,实施“马来人至上”的民族保护政策。

此时的马来西亚,当地居民对华人的仇视还在继续,马来西亚的政客一方面勉励马来族群的生育,一方面驱赶华人居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降低华人的比例,马来西亚原住民为马来族群谋取了极高的福利,比如社会福利政策,医疗卫生政策,还有基础教育和补贴计划。

除了这相差悬殊的待遇,他们还出台了法令,禁止华人居民传播中华文化,不许华人后裔接触汉语、汉字,打压当地的华语学院。

被冲昏头脑的马来西亚原住民试图以这样极端的方式,让国内的华人彻底消逝。

处于压迫之中的华人终于醒悟,为了谋求平等和生存权利,他们开始接触政治。

在1969年,马来西亚的大选中,联盟党政府的选票数被华人代表的反对党同盟反超。

反对党同盟的得票率是50.9%,虽然联盟政府在国会议员选举上仍旧占据2/3多数,但这代表华人在政治上扳回了一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5月13日,就在华人们载歌载舞进行胜利游行时,一场针对性的暴力行动正在风雨中酝酿。

无法接受反对党胜利的马来西亚人通过殴打华人进行泄愤,他们通过各种工具攻击无辜华人,并破坏了华人的居所和工作场合,将有华人存在的商店洗劫一空。

这次暴力活动造成了数千人伤亡,而实施暴力者逍遥法外,多数进行了抵抗的华人则被捕入狱。

马来西亚政府的态度昭然若揭,华人承受了最多的伤亡数和被捕数,终于意识到平权的困难。

这场冲突被命名为:“五一三排华事件”,是历史上最出名的排华运动之一。

排华事件发生之后,政府没有安抚受伤的华人,反而加强了马来西亚人的特权。政客们通过修改马来西亚宪法,让“马来人至上”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明文法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来西亚政府的迫害

华人逐步意识到争取政治上的权利是不可取的,因为马来族群掌握实权,他们无法进行平权运动,即使抗议也只会得到“马来人至上”的结果。

大部分华人居民忍耐着当地居民的排斥,将目光重新投向经济方向的进展。

惋惜的是,马来西亚政府并没有挑选就此作罢,他们很快对华人实施了全面的打压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是华人领先的经济领域,马来政府规定每一家本地公司必须雇佣三成的马来人和其他少数土著居民,否则便不予开业。

为了增加马来西亚本地人在企业中的控股权,马来西亚政府通过强制手段大量收购华人股权。

在政治领域,为了操纵华人政客数量,限制华人的政治权利,马来政府限制了招收公务员的华人比例,而挑选大量招收本地居民。

在文化领域,马来政府限制了华人文化的传播,规定学校必须以马来语授课。

而大学的录取名额,马来西亚人拥有其中的七成,华裔只能和其他民族抢占剩下三成的数额,已经限制了入学人数,政府还锁死了华人向外谋学的权益,不承认在外国念私立大学的学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只要这样,华人哪怕上了国外大学,也无法回到本国进展,不会影响本地人的就业竞争。

在马来政府的偏颇之中,马来人拥有了更多的社会福利和权利。

自1970年到1990年,本地人的贫困率下降了超过30%,这无疑是以牺牲华人的权利,扶马来人的贫困。

如此强烈地打压,使华人不断迁离马来西亚,在其他地区谋求生路,类似于杨紫琼、温子仁等各个领域的名人,便是拥有马来西亚国籍的华裔。

媒体记者还拜访过在中国工作的马来籍华裔,这位年轻人承认在中国进展比回本国的待遇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联合国数据可知,离开本国的马来西亚人大约有170万,其中大部分都是华裔和印度裔。

因为大量华人人才的流失,马来西亚的经济进展速度逐步减缓,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马来政府仍旧坚持对华人的打压。

而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迪也是其中之一,他一改担任总理时的亲华态度,显露出了内心里的“马来人至上”观念……

前总理的挑衅

马哈迪即马哈蒂尔,他今年已经98岁,曾两度担任马来西亚总理,时至今日仍旧在政坛上活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哈蒂尔内心是坚定的马来人主义者,他曾分析华人居民无法融入马来西亚本地人群的原因,竟然破天荒地说出:

是因为华人吃饭时使用筷子的习俗,让他们与用手抓饭的马来人格格不入。

马哈蒂尔没有反思政治因素,而是阴阳怪气华人的习俗,已经够让人反感了。

没想到他沉寂了一段时间,发表了更加令人咋舌的言论,在2023年,他发表了一份《马来人宣言》,其中表达了对马来人凌驾一切的强烈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认为“多民族”的马来西亚是“违宪”的,马来人作为马来西亚的土著民族,应该主导国家经济,保护自己的政治权力。

马来人的利益必须要得到优先考虑,而其他民族的权利则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这宣言无疑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大部分马来族群同意这份提议,而华人则对此感到恐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哈蒂尔想要让马来西亚人成为超越其他民族的族群,那么必定会剥夺华人为数不少的权益。

本就不公平的社会局面会更加混沌,华人可能连自身的安全都无法保证。

如果国家以这种方式逼迫同胞之间反目成仇,那么华人还能继续呆在此处吗?

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马来西亚的华裔已经越来越少,许多华人为了寻找公平的待遇而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