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合成燃料落地商业化,应该是大概率事件。最近,横跨欧美的Stellantis集团表示,该公司自2014年以来在欧洲生产销售的车型中,有24种内燃机无须改装即可使用合成燃料。而给予Stellantis集团如此信心的,是来自与沙特石油巨头阿美石油公司合作进行的测试。更有意思的是,后者即F1赛事的主要赞助商。也是F1在2026年规则大改背景下,为赛事提供100%可持续燃料的供应方。而F1对于民用车的影响不言而喻,诸多最终普及的功能都是源自这项赛事,比如现阶段在新能源车上普及应用的动能回收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合成燃料这块,F1的2026新规细则,与Stellantis集团的表述类似。总结下来就是不能对现阶段的机械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进而直接适应新的燃料结构。对于前者而言,就是继续坚持现阶段的1.6T V6混动结构。然后在发动机之外,进一步优化动能回收系统,以及匹配功率更大的电动机等等。至于合成燃料本身,目前来看很可能是一种氢基混合燃料,并涉及碳捕捉技术的应用,使其在全生命周期内实现碳中和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啥要从Stellantis集团聊到F1呢?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便是都是欧美车企本身,或以欧美车企、资方主导话语权的游戏规则。这点从上赛季休赛期的F1门票争夺战就可以看出端倪。由于合成燃料的突破,包括奥迪、保时捷等老牌欧洲车企,都对2026赛季的F1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竟在2009年,奥迪就已经明确开始有关合成燃料的研发,保时捷更是相关研发中最为积极的一员。甚至刚刚在F1抽身走人的本田,也将在2026年回归赛事引擎供应商身份。氛围酝酿到这里,有关合成燃料的最终落地,已经是箭在弦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