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秀场?”
镜头前,8年级年轻女教师身穿马面裙为学生讲解诗词《橘颂》,引来家长指责:“老师不是网红,不能把课堂当成了秀场!”
甚至有人提议:“教师就该统一服装。”

对此,网友的观点两极分化:
不认同老师穿马面裙的声音有:




总的来说:持有反对老师穿马面裙,无非就是怕老师把精力花在打扮上,或是过分吸引学生眼球,分心不认真上课,课下讨论老师服装。
相反,有人觉得穿马面裙教课没有不妥:






概括来说:被拍的老师服装得体,具中国特色,服装魅力也是老师个人魅力的一种,具有正面引导价值!
而小编的看法:
首先,老师的本职是教育和指导学生,他们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素质,引导学生价值观和道德品质,同时,他们兼顾美学启蒙教育,促进学生对艺术和美的欣赏能力的培养。
其次,该老师着装的马面裙套装得体大方,又有中国服装文化自信,没有不良引导,马面裙既符合教学环境的要求,又展现了老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关注。
此外,老师的服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认为老师有魅力,更加喜欢听老师的课程。这将促使学生积极与老师互动,更加投入学习,并产生积极的正向引导价值。
至于课下讨论老师的服装,学生的生活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们有权利在闲暇时间讨论身边的事情,分享观点,这种讨论并不一定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学习精力不集中,应该从个人角度找原因,而不是归咎于马面裙的原因。
还有,至于家长认为日常穿马面裙是奇装异服的,无非是汉服尘封太久,以至于今日穿上,它便成为是太过扎眼的装束,家长不认识该服装。
无独有偶,热播剧《云之羽》一经播出,剧中的装造、服饰和建筑立即引起了网友的批评,被指责为“日寇风”,并有人要求下架该剧。
殊不知,许多日本文化元素实际上源自中国。
例如,三国时期东吴女性的服饰成就了日本现在的和服;陆羽创立的煎茶茶道成就了日本现在的饮茶文化;喜马拉雅山脉的樱花成为了日本的国花......
如果我们不重视这些文化的源头和历史,就有可能误解并将其归为“日寇风”。
9月6日,重庆,一家人穿着唐朝服饰到公园拍照,遭到年轻保安驱赶:“不要把日本人的装扮带来这。”当事人讲解服饰文化,但保安却无法理解!

所以,适时穿戴中国传统服装,装扮,有利年轻一代保持自己的文化认知,文化自信。
因此,女教师穿汉服教学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同时增强年轻人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认同感。
对于教师是否该统一服装:
有人说:学生穿校服,老师统一服装,免得攀比,还起到带头作用。
有人说:教师着装早该执行了,统一服装,漫步校园,满是凝聚力。
甚至有了老教师说:我在1981年就提出这个想法,却迟迟不执行。
当然,更多的是反对的声音:
有人说:统一着装是对老师的侮辱,统一服装的背后是资本的结盟。
有人说:华而不实,形式主义。
更有人说:教师职业本就够约束了,连服装自由都没得。
但现实中真的就有辽宁,上海,广州部分学校开始执行了!


个人认为非常不必要教师统一服装,原因如下:
首先,统一服装的作用:身份认同、辨认组织、形象和规范和纪律
1、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可以通过教育理念、专业素养和教学成果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归属。
2、辨认组织:教师的能力和专业素养应该是被人们识别和辨认的主要标准。
3、个人形象:教师的形象应该基于其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和与学生的良好关系。
4、规范和纪律:教师的规范和纪律可以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校规。
换句话来说,统一服装的作用都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体现。
其次,在教育环境中,老师的着装应该得体、整洁,以示对学生的尊重和专业性。但并不意味着老师不能展示个人风格和特色。适当的服装选择可以让教师更具魅力和亲和力,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只要教师的着装得体,符合学校和社会对教师形象的要求,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展示个人风格和特色,以丰富教育的多样性。
若,真要统一服装,相比西服,个人觉得中山装更胜一筹,既多了中国文化自信,还考虑到不同教师的需求和舒适度。
对此,穿马面裙上课,教师统一服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