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第一帅和尚,放弃富贵一心出家,可如今的生活却出人意料

淡泊十点人物志
首发
2023-9-11 09:37 · 来自广东
对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而言,和尚,是神圣的,是普渡众生的,是大慈大悲的,是最有爱心的,是可以放弃一切欲望享受,斩断三千烦恼丝的圣人。
他们仿佛超然物外,跟我们不在一个世界之中。
佛教是一句名言,影响深远。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如闪电、似露水,纵然精彩,也不过是转瞬即逝,什么也留不下。所以一切皆是虚无,心动,则一切皆有,心静,则一切皆无。
确实,佛门中人的超然物外是我们做不到的,比如色即是空,单凭这几个字就让所有人望而止步,所以又怎么可以做到像和尚那样深居简出,整天诵经念佛,不问世事,不讲人情呢?
不过有意思的是,有些和尚却不是心如止水的,今天我们讲的这个和尚很特别,他充满了“人情味”。
他很阳光,很活泼,平时喜欢玩篮球、遛狗、逗猫,品茶,赏花,看景色,听听音乐,甚至种花、谈时事,讲很多人生感悟和美好品德,经常跟网友互动。
在许多人看来,他仿佛六根不净。
最吸引人的,是他的美貌,他长得很俊美,性感的嘴唇,可爱的酒窝、高高的鼻梁、还有倩丽的丹凤眼、精致的脸和190cm的模特身材。
可以说,他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颜值吊打小鲜肉才华高于明星的和尚。即使剃了光头,他仍然看起来那么帅气。
他的寺庙是普安禅寺,位于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中心双浚头附近。
他不仅长相迷人,性格也很有趣,他既内向又外向,恰到好处,在什么样的场合他就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比如他有恬静、深沉、调皮、幽默、还有羞涩,总之他的内心是至善的,他的内在美很高。
他不仅风靡万千少女,而且很多男人也喜欢他。
佛祖的耳朵是非常大的,而且下坠,他正是如此,天注定他要成为佛家弟子。他的眼神清澈纯洁,又深邃睿智。
别人唤他“释明心法师”,即眼明心清。
他对生活充满热爱,一直云游四海,他既入世又出世,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他觉得生活在尘世之中,才能普渡众生,他觉得这是一种修行。
他的主要时间是恬静的。他被称为中国最帅和尚,释明心法师。
生命的意义就是一场空虚
从数量上来讲,如果不是生活贫穷,很少有人会出家的,愿意出家的,大多数人是因为解不开凡尘俗世的困扰,所以才选择遁入空门的。
一旦遁入空门,就是抛弃尘世间的一切,包括亲情在内,斩断七情六欲即是斩断三千烦恼丝,也就是看破红尘了。
然而释明心比较特别。他似乎是因为大爱才做的和尚,有人问他为何选择出家,他说:“很简单,因为我喜欢出家,喜欢,就去做了。”
这话的确说的很有个性。
出家之前,他叫金汉杰,1980年生,他出生于温州市永嘉县岩头村丽水街,那个地方民风淳朴,环境清幽,是一个纯洁友爱的地方,可能正是因为那个地方,所以才孕育了一个纯天然的大善人。
他的家乡其实并没有什么大寺庙,远处只有一个小小的普安寺,他小的时候都不知道佛祖是谁,后来才知道是印度的释迦牟尼。
在释明心进入普安寺之前,这里早已经是破砖烂瓦,草木深深,可如今却很美。
他的童年是非常幸福的,他的父母非常爱他,尽管在他入佛学院之前,父母一直反对他,在他2009年出家以前,他的父母跟他僵持了三年,可是最后疼爱他的父母还是成全了他。要知道,让儿子放弃传宗接代和七情六欲,父母该有多心痛,但是只要儿子喜欢,父母永远是无条件支持的。
据他本人所说,他从小到大就非常孤独,已经习惯了享受孤独,他喜欢在孤独中思考,他对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起源充满了好奇心,他渴望得到天道的启示。
虽然他知道,穷他毕生之力也未必可以找到人生真正的意义,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了,只是为了那希望渺茫的意义,他就剃度出了家,穿上了最好看的袈裟。在他心目中,袈裟比一切锦衣华服更好看。
他习惯了仰望宇宙,习惯了看每一朵花盛开,想要看菩提树从种子慢慢长大然后慢慢变老的样子。
没人可以解答他,生命是如何起源的,有科学家告诉他,生命起源于最开始的氨基酸池,但是植物和动物的分化却使他着了迷。
他觉得树木也是一种生命,万物皆是生命,每天他四十五度角仰望着星空,就希望宇宙苍穹可以给他答案。
在没有弄清楚人生的终极意义之前,他只想一意孤行地做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哪怕他是一个智障,哪怕千万人站出来说他傻,可是他义无反顾,别人笑他太疯癫,他笑别人看不穿。
他是家中的独子,没有他传宗接代,家族的香火怎么办呢,祖宗的精神传承怎么办呢?那不是要断了吗?所以,天知道在他出家之前,他的父母是如何阻挡他的脚步的,但是他还是奋不顾身地去做了。
在他接触佛之前,他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从来不曾辜负父母的期望,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考上了大学。
在大学毕业后,他从14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进入一所乡镇政府机构任职,这是别人梦寐以求的公务员,是铁饭碗。
出家前的释明心。
他的长相俊美,性格温柔,颇受女孩子的喜欢,他担任公务员尽职尽责,一心一意为国家尽力,但是他仍然在不停地寻找生命的意义。
他是孝顺的,无比孝顺的,最一开始根本从来没有想过要出家,只想做人才,只想寻找生命的意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在国家公务员的生活当中,按照道理来说,他应该要谈一场轰轰烈烈甜甜蜜蜜的恋爱的,然后将一个绝色美女抱在怀里,一生中在甜蜜中度过。
在拜访中,他说道:“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喜欢我的女生不在少数,但是我对儿女私情并不着迷,相反,我向往的是大爱无私,我喜欢清心寡欲。”
他担任公务员后,镇子上有不少小姐姐追求他,上门提亲的人家不在少数,就连他的顶头上司,也想将自己的独生女嫁给他。
然而,他不爱美人,也不爱江山,他心系众生。他要做释明心。
在桃花运面前,很少有男人可以抵得住她们的美色,更加少有男人会心系众生,只有释明心可以做到,美色当前,他不仅不思享受,反而很受困扰。
他是孑然一身的,他是超然物外的,别人都忙着谈恋爱结婚生子,赚钱养家,而他不是,他只想孤独地生活。
受到别人的影响,他也曾沉迷过游戏,也曾经抽过烟喝过酒,也曾浑浑噩噩地生活过。
但是有一天,他受够了,他受够了无聊的生活,到底怎样才能化解无聊和痛苦呢?
他日复一日地思考哲学的内容,开始进入心理学和认识论的极端范围。忽然有一天,他顿悟了,或者说彻悟了。
生命的意义,从古到今或许都没有人参破过,也许有人已经找到了生命唯一的意义,他认为,那就是佛,只有佛才是静心的,它能够屹立两千年不倒,自有它的道理所在。
所以,他开始研究佛学,找到了很多经书,如《心经》、《金刚经》《阿弥陀佛经》等等。
他认为自己在其中找到了化解无聊和痛苦的方法,他认为他已经找到了普渡众生的途径,要想度众生,先度自己。
无聊和痛苦如同梦魇般将他纠缠,他选择遁入空门,化解一切无聊和痛苦
从26岁开始,他就有了出家的想法,并且跟父母讲过,但是父母一再责骂他,说他被那些和尚洗了脑,父母说,出了家,就像行尸走肉一样活着,更加没有意思,大家都宁愿选择无聊和痛苦,也不愿选择“忘我”。
但是他认为,至高无上的路总是艰辛的,只有具备大智大勇的人才能义无反顾地坚持。
就这样,他一直跟父母僵持到了29岁,这个年龄,应该是一般人有房有车,有老婆有子女的年龄,所谓三十而立。而他却一无所有,继续执着地向往追寻生命的意义。
在思想和心理疯狂的纠缠中,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出家,这个时候的父母无论如何劝说,他也是无动于衷了。
释明心说,最初他了解到佛学,是在2006年10月10日。
这天,他首次在网上听到了一首歌《轮回》,毫无疑问,这是一首佛曲,因为只有佛才讲究轮回和前世今生。
这首歌是这么唱的:飞鸟,鲜花,万物众生都一样共生,共享,时间空气与阳光,年轮在流,薪火代代相传,今天虽短暂,过去的就是永远…….
他听了这首歌不少于一百遍,每一次听都能收到新的启发,当听到第一百遍的时候,就好像有一道“佛光”注入体内一样,他觉得他被佛化了身。
他的灵魂忽然变得不一样了,就在电光火石的一刹那,他仿佛感到内心有了异样的感觉,那种感觉很美妙,甚至比思维的奥秘和性爱更美妙,他顿时感激涕零,跪在地上,感谢上苍,让他能够领悟宇宙中的天道。
他泪眼朦胧地看着天空,佛祖在天上微笑地看着他,他点了点头,原来暮鼓晨钟,诵经念佛才是他的所在,那才是他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深山的宁静让他向往,禅院的钟声让他着迷,他恨不得立刻去寺庙出家,但是他知道,他还要了却尘世的一段缘。
他跟父母讲了自己的奇遇,奈何父母不懂他,老是说他鬼迷心窍了,他知道说服不了父母,又觉得不能冲动地离开,否则伤了父母的心。
他开始研究佛法,并且经常坐车或者步行去距离自己最近的寺庙,往往回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但是正因为天黑,所以他才感到了心灵的宁静。他觉得宁静才是宇宙的真谛,而不是运动。
释迦牟尼
在我们心目中,宇宙必然是运动的,天地间根本没有任何事物是不运动的,没有运动,宇宙便是一潭死水。
可是,释明心并不是这样想,他认为,在他顿悟的一刹那,宇宙一切都光明了,科学的尽头必是佛学无疑。
所以,他要去往终极的地方,参悟佛法是他认为的对生命意义最好的诠释,他虽然身在家,可是心却早在佛门之中了。
每次,他偷偷离开家来到寺庙的时候,就感到归宿一般的安全和温暖,只有佛法才充满了大爱,佛法有着起死回生的功效。
每次,他听到佛经,就会泪流满面,会感动不已,他觉得温馨,佛法的大爱让他感动到泪流满面,他不仅要报今生父母的恩德,还要报前世和来生父母的恩德,都要报,这是他存在的意义,他相信他自己必能普度众生。
那一刹佛光,也许,就是他和佛的缘分吧。
2006年12月,在和父母争执不下的情况下,金汉杰最后下定决心,要剃度出家,无论父母如何阻挡,他的心都不会变,会变的心不是佛心。
他的父母被他气得心绞痛,以前听到儿子说要出家的时候,以为儿子是一时兴起,没想到儿子真的走火入魔了。
父母每天盼望儿子传宗接代,没想到儿子竟然真的要出家,他们还等着抱孙子尽享天伦之乐呢。
据记者了解,在释明心的家乡,传宗接代的风俗是非常浓重的,而且家乡的亲戚朋友有种重男轻女的倾向,他这种做法,无疑会带给父母巨大的创伤,父母要如何面对父老乡亲呢?
出家在他的家乡绝不是什么光宗耀祖的事情,只有娶妻生子,事业有成才是光耀门楣的事情,父母如何接受得了,如何忍受得了别人异样的目光和背后人前的议论呢?
别人只会认为他疯了,认为他心理有病,要看医生了。
明心法师在诵经念佛
父母强行阻止儿子,并且为他安排了相亲,父老乡亲都知道,金汉杰是一个公务员,所以很多人家都愿意将女儿许配给他,但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他竟然一次都没有出席,这让大家很尴尬,怀疑他得了自闭症或者自视过高。
然而都不是,他的心根本就不在红尘俗世之中。
他逃出家门,去往寺庙出家,他的诚心被住持看中了,于是收留了他,但是没想到的是,父母竟然找到了寺庙,将他强行带回去了。住持跟他说:“没有解决红尘俗世之事,请勿再来。”
父母将他带回家中以后,每天以泪洗面,说他走火入魔了,他冷静地说自己没有走火入魔,佛才是自己的归宿。
金汉杰只好将梦想深埋心底,他相信,他迟早会出家的,迟早不会继续过着这种自己根本就不想过的生活。
他太过执着,父母被他感动了,拿他没办法,因为他茶不思饭不想,一心就想出家,再不让他出家,他也不会快乐,只怕还会饿死。
但是2009年,父母忽然想通了,放弃了传宗接代的信念,将唯一的儿子送去了永嘉妙智寺剃度出家。
金汉杰大喜过望,对佛学他研究甚深,所以在同年他考上了北京法源寺的佛学院。
在北京法源寺的佛学院一待就是四年,他有了新的名字,释明心,他活得很开心,如鱼得水,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四年之后,他从佛学院毕业了,他的学历非常高,可以去任意寺庙出家,但是他没有选择那些冠冕堂皇的大寺庙,反而选择了家乡一座本就破落的古庙——普安寺。
他认为,他当年能够参悟成佛,或许是普安寺的佛显灵了,所以他要让普安寺重新屹立起来。
普安寺建于唐玄宗年代,可以说是千年古刹,当年唐玄奘首次去印度取经,取回经书以后,普安寺等寺庙就是第一波寺庙,所以有千年历史。
寺庙四面环山,环境清幽,显得有些神秘深邃,再加上山中还经常云雾缭绕,似在隐幽之中有念经送佛之声,所以令这里更显得禅意十足。
只不过,这里年久失修,早在百年前就已经无人居住了,寺庙每个角落都已经斑驳不堪。
释明心既然决心要在此处定居,当然首先要装潢一番,他表示:“我刚搬进去时,生活条件是非常艰苦的,破庙里经常有老鼠光顾,那些老鼠很大只,寻常人看见只怕要吓到。遇到下雨天,雨滴从屋顶会滴滴答答地漏下来,地面全是湿的。冬天的时候,寒风透过残破的窗户吹入,即使盖上几层被子,我仍然会觉得冷入骨髓。”
寺庙经过他一番粗浅的装修,可以住人了,只是还不像样子,他记得有一次,有一位外地客人,给他添了香油钱,要求在此过夜,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半夜床塌了,那些木床真的很脆弱,他为此还内疚了一阵子。
出家人原本就是要睡木床的,原本就是要吃苦的,尽管如此,释明心仍然非常快乐,非常乐观。
寺庙破砖烂瓦,草木深深,香客稀少,僧侣零星,这样下去释明心觉得不是办法,于是进行了一次大改造。
他和几个师兄弟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将寺庙的一砖一瓦修好了,此处的破壁残垣已经被石灰覆盖,一草一木,一石一土皆焕然一新,生机盎然。
在他的主持下,普安寺的香火逐渐鼎盛起来,香客也越来越多,释明心逐渐在附近有了名气。
释明心说:“将普安寺修好,是我这辈子做的最快乐的事。”
佛祖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不懂佛的人以为这是放弃了自我,其实并非如此,是放弃了小我,成全了大我,释明心似乎找到了自我了,他内心的明灯燃得越来越亮,永不磨灭了。
这座寺庙,如今成了他的世外桃源之所。
网红和尚
在我们凡尘俗世人心中,出家人的生活是枯燥无味的,很无聊,每天诵经念佛,就连手机都不怎么看,可是释明心却跟别的和尚不同,他的生活似乎充满了诗情画意,他最喜欢的,就是看植物长得枝繁叶茂,尤其喜欢那种五颜六色的植物,菩提圣树无疑是最喜欢的。
他的人生可谓多姿多彩,并不像别的和尚那样沉闷。
他已经找到了生命的意义,逐渐实现了从度我到度人,他对出家以后的生活永远是充满了热情,哪怕如今出家十几年了,他的心中仍然是那么快乐,乐观,人家说他是笑佛。
“生活除了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句话不知道是谁说的,如今流传甚广,是的,这句话在许多人心目中是应验了,释明心法师正是如此。
除了诵经念佛之外,他每天在寺庙种花种草居多,有时候就是随便看看,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在别人看来,他的日子太无聊了,然而真正有道德有智慧的人却觉得,他是静心了,对于一个静心的人来说,生活没有无聊和痛苦。
普安寺有些许多肉植物,都是他种的,这些植物是活力迸发,释明心俨然成了一个养花的“专业户”。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正是应了此情此景。
他的生活,多以孤独居多,这是他年轻的时候就有的特质,他经常喜欢独自云游名山大川,他认为,一个人孤独时,他才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
他体验过全国各地的风俗人情,见过大自然的奇山怪石,他仍然心静。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如今在网友心中,他已经是一个洒脱自在的游僧了。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他竟然还组建了一个僧侣篮球队,穿的衣服也是很特别,他时不时出现在篮球场秀球技,英姿飒爽的身影成为球场上的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
如果不是他名气大,有谁会想到他竟然是一个和尚呢?
他才华绝世,诗情画意信手拈来,经常在社交媒体分享个人对人生的领悟心得,这些诗情画意和人生感悟肯定比心灵鸡汤更加高明。
他的语言并没有参杂佛经中的许多偈语,而是通俗易懂,让人听懂后,如大旱逢甘霖。
他经常坐在菩提树下参禅,当年佛祖不就是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的吗?他所参得的心得,全部用来普渡众生了。
记得,在他所种的多肉植物中,他对着记者说道:“多肉要出好苗子,根部一定要扎实,人生要想得果实,基础一定要打牢。”
他还拥有了一个抖音号和头条号,本月他还发布了多个视频,他在里面说:“我们的痛苦来源于执着,心理疾病来源于心中恶魔,恶魔使我们痛,有舍才有得。”
对于凡尘俗世之人,如果能够亲近释明心法师,对其一亲芳泽,那么必定受益终生。
释明心的话语就如深山的清泉,沁人心脾,让那些被虚荣和财富牵着走的人逐渐清醒。
有不少网友会对他提问题,他经常会回答,凡人基本上在佛教弟子眼中都有病,解答别人的困惑,就是对症下药。但是他不加任何好友,他说他的好友只有他一个,天地万物皆是他的朋友。
释明心经过了十几年,没有还俗,不是因为面子,他的生活充满快乐,他非常乐观。
他跟别的和尚千差万别,别的和尚都身在深山寺庙之中,可他却生活在红尘中,并且组建篮球队,如今成了网红,名利双收,可谓出人意料。
他才是真正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一个人真正幸福了,才有资格度化别人。
他经常说:“人活着,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要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明心法师打篮球比赛获奖。
身在红尘,心却在红尘之外
释明心长相俊美,即使做了和尚,他也美,虽然他不在意那副皮囊,可是我们却可以通过他的皮囊认知他的心,他在大家心目中是男神一样的存在,女人很多都对他芳心暗许,对他表白的美女不计其数,他被网友誉为“现代唐玄奘”。
《西游记》里的唐僧是唐玄奘的原型,他取经路上困难重重,所以才被写出西游记。
一个人经受不住美色的诱惑,何以成佛?
释明心正是经受住了无数美女对他的喜爱,凡人做不到的事,他能够做到。
《西游记》中唐僧在取经途中,经历了各种美色考验,现实中的释明心也一样。
全国数以千万计的少女千里迢迢来到普安寺,就为了一睹他的尊容,这个寺庙也因为他的存在,而变得无比迷人。
当然,还有富婆对他表达爱慕之意的,一位姓何的富婆开法拉利来寺庙门口请他还俗的,他是怎么回复的?
“多谢施主厚爱,我感激不尽,我早已经斩断情缘,请勿再打扰。”
这位四十几岁的女人出价很高,并且添加了很多香油钱,她实在被他的帅气温柔和爱心所吸引了,但是释明心不为所动,还说:“佛门清净地,请施主勿扰。”
这位富婆对他心生爱慕,对佛有了兴趣,最终却没有遁入空门。
还有两位富婆,一位刘女士开着保时捷向他表白,也被他拒绝,另外一位开着宾利来的也是如此。
寺院经常有许多年轻貌美的女人聚集在附近,想要跟他说上几句话,但是他只当大家是朋友,只是礼貌让各位女士离开。很多女人都因得不到他而离开,也有锲而不舍追求的,最后不得已,他报了警,终于使得寺庙清净了一些了。
如今,仍然有不少女人喜欢爱慕这个43岁的男人,可是美女们已经知道他一心向佛,所以只是来诚心礼佛的,并向他请教佛理而已。
他说:“世间的一切对于我而言,都是如梦似幻。”
在抖音,他的粉丝已经一百多万,美女网红说:“我第一看见他,就已经怦然心动,我会害羞,因为他的皮囊吸引了我,他的心更加使我望尘莫及。如果亲近他,我会觉得侮染了圣洁。”
他经常会和美女拍合照,这是因为别人的请求他都乐于帮助,这算是回报了这些少女对他的狂热痴迷了。
明心法师本身对世俗没有向往,因此,不会为红尘所动。
释明心早已经超然物外,他之所以能够在红尘中做到无动于衷,这是因为他的心是静的。
他曾说过:“我对凡尘俗世本就没有向往,既然没有向往,就没有所谓的割舍,因此,世人心中无法放弃的欲望,对于我而言,根本不是诱惑。”
他说:“人生路有千万条,但凭自己喜欢就好,正义正心正行,就可以幸福,结婚生子是幸福,心如止水也是幸福。”
毫无疑问,对于释明心而言,遁入空门和满足欲望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幸福。
出了家,对于释明心而言,就是幸福。
释明心在凡尘俗世待得太久,让有些人觉得他贪恋红尘,说不定私底下做着见不得人的勾当,然而世人眼中“不正经”就是他们自己的不正经。因为释明心就像一块明镜,可以照出别人内心的丑陋。
其实这些自作聪明的网友只是按照常理推想,认为和尚僧人就该待在佛法森严的寺庙之中,而不该活在混沌的俗世,这样做岂不是污染了自己吗?这不是犯戒吗?
可是对于释明心而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他对于别人对他的误解甚至谩骂都是不屑一顾的,他对一切都是逆来顺受坦然面对,即使网上有许多负面评论,也动摇不了他的信念。
普渡众生,普渡众生,难道就是在寺庙诵经念佛吗?来到人间为众生解决烦难,不是更加高尚吗?
明心法师是一个优秀高贵的和尚,他做到了渡己和渡人。而别的和尚,也许只是做到了渡己。
追逐自己的幸福,这是渡己,造福人类,这是渡人。
还记得济公吗?他不是生活在红尘俗世吗?
他有一句名言:“我嘴上有鸡腿,心中没鸡腿。你心中有鸡腿,嘴上没鸡腿。”
确实,如果和尚是禁欲,那么他就是凡人,如果僧人没有欲,才成了佛。
释明心法师的所作所为可以称之为“心中有佛,红尘皆是庙宇,在哪都是幸福。”
对于佛,或许我们没有资格评论,我们只是听闻:出家人,应常怀慈悲之心,渡己渡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