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这几天很关注一件事,说是巴基斯坦的立场出现了重大转向,为了获得美国在IMF融资计划上表态支持,不惜抛弃之前对俄乌冲突保持中立的政策,转而向乌克兰供应起了武器弹药。这个事情传的时间也不算短了,但是巴基斯坦官方一直没有正式回应或者否认过,这就给了外媒跟踪报道的空间。

根据美国新闻调查网站”拦截者“的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份文件显示,在美国政府的运作下,今年6月底,巴基斯坦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共识,签署了未来几个月内向该国提供30亿美元贷款的短期融资协议。巴基斯坦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其中之一就是答应美国政府,在2022年夏天到2023年春天向乌克兰出售武器弹药,然后由美国企业”全球军品公司“作为中间商完成交易。这是IMF批准融资的条件之一。

报道还称,巴基斯坦驻美大使马苏德在今年5月会见了美国助理国务卿唐纳德。唐纳德当时通知马苏德,巴基斯坦因为向乌克兰出售弹药,将获得IMF 批下来的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美国官方没有否认过,巴基斯坦则一直保持沉默。在西方和俄罗斯媒体的眼里,都认为这表明巴基斯坦在俄乌冲突上的外交立场,倒向了美西方一边,摒弃了保持中立的原则。

而制造这些武器弹药的巴基斯坦军械厂,在上世纪五十年初建立之初引进的是英国技术,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引进了大量中国制造装备、技术和生产标准。该厂如今的设备与工艺技术大多来自于中国和其它欧美国家。

可以说,巴基斯坦的军工产业链包含大量中国技术,这使得在俄乌战场上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含有中国技术甚至原材料的弹药,被用来打击俄军,给俄军造成伤亡和损失。所以说巴基斯坦外交立场的这次重大转变,是有可能间接损害到中国外交利益的。这一点巴方不可能不明白,那么在做这个决策之前,是否有考虑过中方的感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客观来看,巴基斯坦做出这样的选择确实有不得已之处。巴基斯坦由于国内政治不稳、民族问题严重,长期以来经济萎靡不振,在近些年逐渐演化成经济危机。不幸的是,巴基斯坦在去年还遭遇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导致粮食严重减产。同时国际粮价和能源价格又由于俄乌冲突而大幅上涨,导致通货膨胀率失去控制,巴基斯坦政府被迫花费更多的外汇进口粮食和能源,导致外汇储备已经见底,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