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期苹果推出iPhone15系列,就闲聊两句我理解的苹果手机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iPhone 15 pro旗舰产品的改进主要是以下几点:

1,芯片从A16升级到A17

2,缓存从6G增加到了8G

3,GPU增加了一核

4,不锈钢机身换成了钛合金,所以机体重量下降了10%

5,lightening接口变成了USB 3

6,相机最大光学变焦从3倍升到了5倍

客观来说和上一代iPhone 14 pro区别不是很大,芯片小幅升级了一下,机体更结实更轻了一点,最大的改变应该就是接口变成了TYPE C的USB 3.0,至于和国内安卓手机相比,除了芯片遥遥领先外,其它方面从数值上看似乎并不超前,如果横向看苹果在硬件方面的进步似乎只是保证对安卓系统的旗舰机型相比不掉队而已。

从历年来的发布会上看好像苹果总是在这样糊弄,但每次推出新机型后从销售数据看还是大受欢迎,这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纵观所有的苹果的产品,无论是电脑、手机还是其它,一直存在这种虽然纸面数据一般,但是实际使用体验很好,除了流畅稳定这个一直以来的优点,还往往在实际应用中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比如这次改换的TYPE C接口就支持DP输出,于是iPhone在未来就可以成为一个带屏的移动主机,连上显示器再接上蓝牙的键盘鼠标,配上原本的触屏和语音操控功能,未来的苹果手机基本上就是一个连接在无线网络上的移动电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苹果在设计和研发上和其他企业的最大不同就是,它不追求100%的用户满意度,而是超过50%用户有200%满意度即可,所以苹果的产品总是给人一种“卓越”的感觉,但实际在评论上又两极分化的原因。

而且苹果这种对美学非常偏执的追求在业界是很独树一帜的。它无论什么东西一定要做到轻、薄、美,不惜牺牲性能也一定要好看。虽然技术宅对此不以为然,但是这一点非常的受年轻人的追捧。这也让苹果成功的把自己打造成不仅是电子设备,也是时尚的一部分。

苹果在年轻人中有多受欢迎呢?从全球的数据来看其实真的不可小看,尤其是手机方面。例如即使在三星的老家韩国,iPhone在30岁以下成年人中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而在美国同年龄段的占有率更是接近90%。而苹果的其他设备在美国年轻人中的市场占有率也很高,手表超过了40%,耳机超过了70%,笔记本电脑的占有率达77%,只有台式机排名靠后只有17%左右。但总的看苹果设备的市场占有率一直是逐年上升,在其他发达国家中也有类似趋势。

更重要的是使用习惯形成以后,就会被整个苹果生态系统所“绑架”,除非出现重大变化,否则人们是很不愿意再更换其它品牌的。因为如果你有多台苹果设备(iPhone、iPad、MacBook、iWatch等),你就能体验到苹果生态系统的强大、便捷、安全!当你在多台设备中,使用同一个Apple ID后,它们其实不再是多台设备,而是“同一台设备的不同状态形式”,操作起来很方便地无缝切换。比如我自从iPhone 4时代时入手的苹果,此后家里用的笔记本、IPAD、手表都是苹果的,而且全家的手机后来也都是苹果的产品,安卓的手机再好我也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苹果的这个营销策略也真是厉害,影响了一代年轻人。而抓住了年轻人,那以后总体市场占有率只会不断升高,如果它能一直抓住年轻人的话,大概以后就一统江湖了。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它有不进行大幅升级的底气吧——用户的忠诚度真的是太高了。而且即使升级,也总是进行这种美学升级。然后每隔几年推出一个新概念产品来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生态系统,比如平板电脑、手表、耳机、最近一次是Vision Pro……。

而它所对应的竞争对手安卓呢?

我不喜欢安卓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安卓浪费时间和资源,苹果的设备日常使用的话除了电池不太禁得起折腾外,几乎不会给你整幺蛾子。而安卓设备时不时要出点稀奇古怪的毛病,最重要的是安全性有问题,你还无法控制。比如我老婆以前用过的某国产的安卓手机,经常自动的下载或上转数据,自动的更换壁纸,我曾打电话问厂家如何关闭这些自动功能,回答是关不了,这是我们特色的免费服务。

所以说智能手机发展十几年后,在实际性能上安卓与苹果其实半斤八两,说不上苹果有什么绝对优势。但安卓的真正致命性问题是安全性,而且因为得不到根治基本上如果不是价格亲民或政府要求,真的就没它什么事了。

现在所有人随身必须携带的电子产品就是手机了,海外曾有人说人类的改变第一次是从猴子穿上衣服;第二次是把电子产品不可缺少地带在身上;估计第三次变革就是芯片直接接入人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这个写到一半时想到了我去年曾写过的一个美国海玛斯火箭炮和俄罗斯龙卷风火箭炮的比较文章,也可以再引用进来对比苹果和它的竞争对手。

俄乌冲突中美制的海马斯火箭炮(M142)大出风头,对俄军的后勤补给线路和弹药库产生的严重的威胁。其实俄罗斯也有一款对标海玛斯的火箭炮称之为龙卷风(BM-30),也号称是俄罗斯国宝级的大杀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俄乌战争之前,按俄罗斯对龙卷风公布的参数及宣传,从作战威力到射程各种指标都远超海马斯,但在俄乌战场的实战中,俄制的龙卷风被海马斯全面压制,其实比较下美制和俄制武器的不同点就会发现也很像苹果和安卓之间的不同点比较。

首先是海马斯和龙卷风相比的弹药模块化模组。模组里面既可以是6枚火箭弹,也可以是1枚或2枚导弹,甚至还有装20枚火箭弹的模块。不论装什么弹药,模组的外部尺寸和运输方式不变,同时能够起到存储弹药的作用,理论上弹药在里面放10年都不需要检测和维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模块化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弹药运输和装填十分方便,不需要专门的运输车,甚至可以找个直升机把模组丢到地上完事。且海马斯非常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内置了一个小吊车,车组三个人不需要任何人辅助和外部设备辅助几分钟就能完成弹药的装填。

相对来说龙卷风就差了许多,它虽然号称也能装填多种弹药,但要求口径一致,且发射管是多次反复使用的,每次发射完要重新擦拭。最不方便的是,他需要一个专用装填车来装填弹药,极其繁琐。

还有海马斯火箭炮的车辆底盘源自于美军中型战术车辆家族(FMTV),家族产量超过10万。美军从装载卡车到反地雷伏击车都来自于这一地盘。这使得其后勤大为简化,在美国陆军的火力支援武器中,海马斯也因训练和维护成本极低而闻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龙卷风的底盘就麻烦了,首先因为大,它不得不采用8*8的底盘。而且俄军似乎没有将底盘标准化的打算。其升级后的型号和第一代连底盘都不一致,在发射的时候还需要液压支撑腿的辅助。

所以海马斯的装填效率和作战效率比龙卷风强得多,很像苹果的IOS系统和生态可以让多个苹果设备相互配合共享资源。

另一方面海马斯工业设计和制造水平较高,其火箭弹普遍较小,无论射程多少,其弹长都不会超过4m。而龙卷风家族的弹药长度均为7.6m,几乎长了一倍。

海马斯系统含车辆的尺寸和重量:7*2.4*3.2m,16.25吨。而龙卷风则要:12*3.05*3.05,40吨+。讲到这里,就明白缩写为HIMARS的全称为什么是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高机动性火箭系统)了。不装弹的情况下C130运输机就可以整车拉走,而龙卷风如果不拆散了,连IL76都拉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如同苹果的芯片和产品外型设计,制程永远是最新式的,无论是发热量、集程度还是整体的轻薄度,总体看总是优于大多数安卓机型。

以前评价武器性能总是强调武器的射程和威力,但经过俄乌战争来看,武器的实战威力是由战术和使用场景决定的。比如海马斯火箭发射系统定位于于美军师旅一级的战术火力支援,因为一个师旅级单位的作战纵深一般也就是80-100公里,那么射程达到这个水平可以完成一个旅的作战纵深的火力支援,而精确制导能力可以让它的战斗部不需要那么大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反而可以有效的控制弹体的尺寸和重量。

所以美制武器的优点不是射程远、威力大,而是基于设定的作战范畴,极大地优化其战术使用性能。强调快速部署、快速射击和快速装填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实战中能带来极大的战术优势。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虽然单纯从作战指标上看似乎俄军的武器并不弱于美军,但从俄乌冲突的实战中来看,俄制武器的后勤标准化、作战智能化和人机工程方面和美军相差甚远,可以说俄制武器真的只适合阅兵。

那么对比苹果和其它品牌,虽然苹果单独拿出来的数据并不耀眼,单通过其排它性的IOS生态和品牌内部相互间的支持及支持,总体的易用性和便利性也远超安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