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当前碳中和已是全球共识,我国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作为全球汽车生产第一大国和消费市场,以及名列前茅的汽车出口大国,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到了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时期,汽车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对于中国能否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至关重要。9月19日,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主办的首届“问路碳中和——2023汽车碳中和峰会”在广州举行。与会嘉宾就共同探索中国汽车产业科学、高效减碳的路径,为全产业链实现碳中和建言献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正加速向万亿级“智车之城”迈进

汽车产业是广州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整车产销连续4年居全国城市之首,连续4年突破300万辆,广州全市拥有12家整车制造企业和1200多家汽车零部件和贸易企业,具有完善的产业生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汽车第一城。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重要基地,广州近年来正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高裕跃致辞表示,近年来,广州正加快速度向万亿级“智车之城”迈进,以自主创新打造智能汽车的“大脑、骨骼和四肢”为己任,致力于推动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高质量发展。

“落实‘双碳’战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建设汽车强国的应有之义,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高裕跃指出,汽车产业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政产学研企业、产业链、高校协同推进,也需要来自社会各方的关注和鼓励。接下来,广州市将始终紧扣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转型趋势,全力推进产业低碳绿色发展,共同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贡献。

“双碳”给车企带来改革发展新契机

“有研究表明,与燃油车相比,一辆纯电动汽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减少超过40%。”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谢戎彬指出,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是汽车产业变革的方向和共识,也是通向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在他看来,中国汽车产业在迈向碳中和之路上,要全面推动技术变革、制造升级、质量提升,统筹全产业链协同降碳,发挥“领头羊”的产业引领作用;要当好绿色发展战略的践行者和先行者,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交通领域的低碳发展;要推进国际国内协作交流,加速汽车产业全球化之路。

一直以来,汽车企业都是产业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主体,而“双碳”也给车企的改革奋进带来了新的契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兴亚指出,中国汽车行业在推进“双碳”目标中兼具四重特性,包括脱碳目标具有明确性、碳排放环节具有特殊性、脱碳过程具有产业生态引导性以及脱碳成果具有社会示范性。汽车产业链深度脱碳需要更加重视材料端的协同低碳化,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转型工作,应当早布局、早开始。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