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读书君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随礼和送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社交习俗,它们不仅是表达感激、敬意或歉意的方式,还是维系人际关系和加强社会联系的重要手段。

然而,有些礼在某些情况下,并不需要送,送了不仅消耗钱财,还吃力不讨好,容易招来别人闲话,惹出事端。生活中,这三种礼,不管有多不好意思,也不宜送。

一、敛财之礼,不随

人逢喜事精神爽,中国人讲究热闹,喜庆,好兆头,每每遇到人生喜事,大事,人们通常都会举办各种酒席来庆祝,和亲朋好友分享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也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过,也不排除某些想法不纯的人,喜欢巧立名目办各种宴席,来收取他人的份子钱。

生活中,有些人不管是新生儿满月,老人过寿,还是新居落成乔迁、孩子升学都喜欢大摆酒宴,恨不得每天都摆酒席

美其名曰:庆祝。

每每遇到这种为了赚取钱财而设宴的酒席,宾客带着满怀的情谊和礼去参加酒席,往往是失望而归,抱怨不是菜难吃,菜少了,就是招待不周,礼节不到位。

这种爱占便宜,贪钱图利,为了捞金的酒席,随多少礼也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是出于不好意思而随礼,完全没有必要。这种只会助长歪风邪气,让对方日后变得变本加厉。

此外,还有另外的一种敛财之礼,即通过向他人索取或接受不义之财来谋取私利。这种收礼也是不道德的,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

如果随了这种礼,就等于默许了这种行为,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道德良知。所以,这样的敛财之礼也千万不能随。

二、有去无回的礼,不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礼尚往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原则。人们通过互赠礼物来表达感情、加强人际关系、或者维系社交情谊。然而,这种礼尚往来并非无原则的,而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互相照顾的基础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生活中总有一些贪婪、吝啬的人,他们在收礼的时候,总希望别人给得越多越好,而到了自己要还礼的时候,则是想着能抠就抠,能省就省,甚至根本不想还礼。

这种眼里只有利益、金钱,爱占便宜的人,随多少礼也是白费感情的。因为他们不仅缺乏对别人的尊重和感激之情,还缺乏做人的品格和修养。

对于这样的人,和这样的礼,没有必要随,否则只会助长对方的贪婪欲望。

懂得感恩是人的基本良知和修养。人生很短,对于那些眼里只有自己的利己主义者,要学会远离,因为和这些人相处久了,不仅会耗尽时间、精力和钱财,还可能会让自己陷入泥潭深渊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没有被邀请的礼,不随

酒席是一种社交活动,通常需要提前邀请并确定受邀人员的名单,以确保参加人员的合适和场地的充足。

如果一个没有受到邀请的人突然出现在酒席现场,可能会给主人带来不便和尴尬,因为主人们可能没有准备足够的座位和食物。

此外,没有受邀的人可能会被视为关系不好的人,如果一个没有受到邀请的人突然出现在酒席现场,可能会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随礼是一种传统的社交习俗,通常是在到邀请或邀请他人时才进行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到邀请就去参加酒席并随礼,会被视为一种不合适的行为。

因为这是一种“硬塞”的行为,可能会对主人的计划和安排造成干扰,可能会让主人感到不舒服或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说人要脸,树要皮,没有邀请我们的宴席,我们不应该不请自去,以免被讲没有礼数,不懂礼节。此外,对于这样的礼,我们也不用随,因为彼此的关系还未到情谊的份上。

泛泛之交,完全可以不随礼。

四、读书君说

总而言之,在中国送礼、随礼是一门大学问。随礼,随礼,随的是心意和情感,表达的是一个人的诚意和礼节。

对于某些不合时宜,不合礼数的礼,我们完全可以直接拒绝。人生很短,人活着要学会看通透,在社交场合中保持独立思考、自信和灵活变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那些消耗你的人或事,对于那些只为了利益考虑的人,我们要学会远离,以免伤到了自己。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创作不易,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