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红军被迫开始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很多程度上就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得红军的主力损失过半,无奈之下,只能被迫转移,保存红军实力,以图谋未来的继续发展。
而之所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从军事上来讲,就是共产国际的瞎指挥,从道路上来讲,就是“左倾错误路线”使得红军思想没有得到摆正。
在长征路上的遵义会议,对红军思想进行了新的纠偏,但是,为何在遵义会议上,却只提出了反右的主张,而根本没有提“反对左倾”呢?
遵义会议的召开背景
上世纪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法西斯主义的崛起,给各国共产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苏联作为世界革命的中心,对各国共产党实行了高度的控制和干涉,要求他们服从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苏联模式。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惨败,被迫撤离江西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初期,红军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追击和封锁,人员伤亡惨重,士气低落。
而之所以第五次反围剿会面临如此之大的失败,就是因为博古、李德等人依靠与共产国际有关系的军事顾问李德,指挥红军进行正面战场的消耗战,忽视了游击战和运动战的优势,使红军陷入被动和困境。
而且,博古、李德等人利用三人团控制了中央军事指挥权,排斥和打击毛泽东等人在军事上的主张和建议,造成了领导集体内部的分裂和对立。
博古、李德等人盲目地服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指示和模式,忽视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造成了“左”倾教条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立马召开会议,对之前所犯下的错误进行总结,否则在长征路上,这样的思想错误不能及时纠偏的话,对于后续的战斗可能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遵义会议上的争论
博古、李德等人主张继续执行单纯防御路线,即在敌人的堡垒主义面前,采取以阵地战为主的消耗战,以期待敌人的内部矛盾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他们认为这是党的正确路线的必然要求,也是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指示。
毛泽东等人主张改变单纯防御路线,即在敌人的堡垒主义面前,采取以游击战和运动战为主的灵活战,以期打破敌人的封锁和围剿。他们认为这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的科学路线,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
张闻天等人在会议上起到了调和作用,他们承认单纯防御路线是错误的,但也不完全赞同毛泽东的观点。他们提出了“两个条件”的论点,即只有在敌人进攻力量衰竭和红军有足够实力时,才能转入进攻。他们还提出了“两个中心”的论点,即在政治上以博古为中心,在军事上以毛泽东为中心。
但是,经过最终的会议讨论和表决,采取了中间派的主张,在组织上依然保留了亲共产国际的势力,废黜了博古的总书记职务,军事上决定坚持毛泽东的领导。
但是实际上,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以后成为了实际的领导人。
为何当时只反右,不反左
之所以当时只反右,不提左倾错误路线,就是当时的一种策略。因为在遵义会议上,当时的“左”倾错误领导者博古、李德等人不承认自己的军事路线错误,反而是认为自己的思想都是和苏联学习的,中共没有做好,就是因为士兵的战斗力不行,执行的不到位。
所以即便是最后在遵义会议上,他们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在他们连自己的军事路线错误都不承认的情况下,想要让他们承认自己的左倾路线错误更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为了能够在遵义会议上达成一致,能够有所成就,先改变军事战略方针,所以就不能过早的提出对于左倾路线的批判,反而是要先退一步。
而且,当时共产党依然没有能够彻底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当时的博古和李德他们就是共产国际的代表,反对他们也就意味着反对共产国际,尤其是对于这样的路线方针来说,如果贸然进行批判,那么无疑就是直指共产国际,这样当时的“左倾”领导者势必会借助共产国际的力量进行反击,甚至是给扣上“反国际”的帽子。
当时的路线错误并不是最紧要的,更为紧要的还是要先解决军事错误,如果把过多的精力集中于批评路线错误,反而会使得原本要纠偏的军事错误也难以执行下去。
而且,在遵义会议上,也有人是支持博古李德等人的路线的,而且他们的想法和共产国际较为类似,如果直接进行路线的批判,势必会使得这一部分同志难以接受,加大党内的分裂和矛盾,不利于当前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埋下更大的隐患。
更为关键的是,当时的错误也是一部分右倾主义惹的祸,从当时的军事领导思想来看,过分顾及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力量,对于自己的力量估计不足,对于国民党的过于恐惧使得前期的战斗也历经了不少的困难。
而且,从军事指挥思想来看,当时的不少人畏惧于敌人的堡垒主义,奉行右倾机会主义思想,认为单纯的防御就可以抵抗国民党的进攻。
即便是当时的党内的不少高级将领也存在这样的思想,对于自身力量的估计不足,以及对于敌人的恐惧情绪在部队中不断蔓延。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要对这样的右倾思想进行及时的整顿。
总的来说,就是因为各种各样问题的出现,使得在遵义会议上必须要团结大多数,优先通过紧要解决的军事问题,所以才最终出现了遵义会议上只有反右,没有反左的结果了。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