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不一致: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我们每个人都会幻想过理想中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并且会为了这个理想而不断地努力。可是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越努力,我们就越能感觉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这之间的差异难以逾越,不论怎么努力,好像都无法缩短和理想之间的距离。

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自我不一致”理论。这个理论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有三种不同的自我认知特征,分别是:

1、实际自我,也就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实际上是什么样子的。

2、理想自我,也就是我们理想中想成为的那个样子。

3、应该自我,也就是我们认为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通常受周围人对我们的要求和期待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这个理论,在生活中,我们就会经常将这三个自我进行比较,即我做出的行为(实际自我)和我理想中的行为(理想自我)以及我应该做出的行为(应该自我)之间是否存在差距。当我们发现实际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存在差距时,往往会体会到失望、抑郁等情绪,通常还伴随着信心减少、自卑感提升;如果我们发现实际自我和应该自己之间存在差距,则会体验到紧张、焦虑以及内疚感。这通常会出现在当我们没有完成他人的目标或要求。或者做出了与自己认知不符的行为的时候。

那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这种心态呢?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自我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未来的自我是受过去的自我和当下的自我影响的。我们可以联系、接纳过去的自己,努力提升当下的自己,为未来的自己做好铺垫。同时我们也要停止过度的自我批评,用鼓励、进步的眼光看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