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20日讯:为共同推进宜荆荆都市圈交通高质量发展,近日,宜昌、荆州、荆门、恩施四地共同制定《宜荆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共谋划综合交通项目408个,总投资9057亿元,其中“十四五”期完成投资4305亿元,为全省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奠定基础。

《行动方案》提出的工作目标为:按照“一年开新局、两年出成果、三年成示范”目标,建设宜荆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今年,宜荆荆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实现破题开篇。

到明年底,宜荆荆综合交通枢纽雏形将基本形成,都市圈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初步实现宜荆荆都市圈机场一体化运行、长江内河港口联动发展;

在第3年,形成2小时省域交通圈、1小时城际交通圈、半小时通勤圈(都市区和合作发展示范区),在内河航运、多式联运、数字交通、美丽交通等方面,形成具有示范带动的重点项目和试点经验。

宜荆荆都市圈范围示意图

《行动方案》制定的主要任务包括:

一、构建交通枢纽集群,打造集聚型交通

1、构建三峡翻坝转运枢纽

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推进重点港区疏港铁路规划建设,加快建设翻坝铁路和油品管道建设,实现铁水联运无缝衔接。

宜昌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成三峡翻坝综合转运体系和长江中上游对外贸易中转基地;荆州建设华中地区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荆门建成鄂中西高铁快件物流枢纽和快件分拨中心;恩施建成武陵山区域综合客货运枢纽。

2、优化完善综合客运枢纽

推进宜昌北、兴山、当阳西、公安、石首、荆州西、荆门西、京山南、钟祥南、恩施南、利川、鹤峰等综合客运联运枢纽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三峡机场、沙市机场、恩施机场等配套客运站,三峡客运码头、三峡国际游轮中心客运码头建设,实现城际客运交通网多种方式相互衔接。

3、建设协同联动的航空枢纽

增设至国内主要枢纽机场和重要旅游城市的空中航线,加密航班,增开国际航线。

加快推进宜昌三峡机场改扩建、荆州沙市机场改扩建、恩施机场迁建工程及荆门机场前期工作,启动钟祥、京山、枝江、兴山、石首、洪湖、利川等一批通用机场建设。

二、畅通综合交通网络,打造活力型交通

1、打造横向综合交通立体大走廊

加快实施沿江高铁武汉经宜昌至涪陵段,沪渝高速、沪蓉高速扩容改造,加快推进武汉经天门、荆门、宜昌、巴东至重庆新建,武汉至松滋高速改建前期和建设,规划研究荆门至孝感高速公路

积极推进武汉至宜昌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

2、构建纵向综合交通协同大骨架

推进呼南高铁建设,推动安恩张、恩黔铁路谋划工作,推进荆沙铁路扩能改造,加快荆岳高铁前期工作。

荆荆高铁架梁上跨汉宜铁路

加快呼北高速宜都至鄂湘界段建设,推进十堰至宜昌、襄阳至宜昌、建始至奉节、沙公高速南延至安乡和监利至华容高速建设,规划研究十堰至宜昌高铁、远当铁路北延,武贵高铁、焦柳铁路扩容改造。

推进二广高速襄荆段扩容、荆门经潜江至监利高速公路荆门至沙洋段、荆门至随州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规划研究武汉至松滋西延、当枝松南北延伸、巴张高速野三关至湖南省界段、利川至云阳、利川至黔江的高速公路。

3、建设融合高效城际交通大网络

打造“环形+放射”状的快速城际通道,构建县域块状经济圈环线。重点推动宜都、枝江、当阳、松滋、东宝区跨区合作,当阳、沙洋漳河毗邻区,江陵、盐卡、车阳河和兴山、巴东、秭归等铁水联运区,长阳、五峰、巴东、建始等环清江绿色发展区的组团交通循环,实现组团间串联成环。

加快实施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荆门至荆州、宜昌至荆州城际铁路,构建都市圈铁三角。

加快实施宜都至来凤高速、当阳经枝江至松滋高速、二广高速荆州绕城段、巴张高速沪蓉沪渝连接线、陡山沱过江通道及接线、红花套过江通道及接线、枝城大桥及接线、李埠长江公铁大桥、观音寺长江大桥等项目。

沿江高铁架梁上跨焦柳铁路根据四地签订的《深化宜荆荆都市圈交通互联互通工程建设备忘录》,2023年铁路方面的工作目标为:

加密铁路路网;加快建设荆荆高铁、沿江高铁荆门至宜昌段,推进襄阳至常德铁路、沿江高铁恩施段、长荆铁路和荆沙铁路扩能改造前期工作,启动翻坝铁路东延至公安路线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