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兑现了有好好照顾人民的承诺”。

2022年,新加坡的人均GDP达到了8万美元,是日本的2倍、韩国的2.5倍,并成了亚洲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而在几十年前,新加坡刚成立时,GDP只有香港的70%,日本的60%,美国的15%。

这个国家为什么能?

有很多细节,可以窥探。

比如,新加坡的法治指数排在全球第一位,达97分。

比如,总理李显龙逢年过节的时候,总是要在电视面前脱稿演讲一番。

内容包罗万象,上到某部长的8500元的薪水该不该给,下到为什么油价贵了,他都能娓娓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看很多中国观众在相关视频下的留言是:

真的通俗易懂,我完全听懂了。

原来普通话,也是可以这么容易听得懂的,看破防了。
与民生息息相关,没有多少官话废话,没有张口就来的宏伟目标。

感觉像脱口秀啊,轻松愉快。

说到脱稿,我还想到了潘石屹,2014年,李嘉诚清仓了内地楼市,转而开始投资英国。

当时,网上盛传他的一句话:不赚最后一块铜板。

也就是那一年,他的“学徒”潘石屹,参加了一场北京的闭门论坛。

当时,一个主持人问:您对中国未来房价怎么看?

潘石屹问主持人:“现在在座的有没有记者?”

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他开始脱稿演讲了十几分钟:

“我对于中国的房价不看好.......看起来更像是朝着冰山驶去的泰坦尼克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当时并没有太多人在意这句话,因为当时中国的房价,正在大幅上涨。

几乎进入了一个全民炒房的时代。

在此之后,潘石屹也接受过很多采访,但没有一个采访,比那次脱稿演讲说得更深,更真诚。

毕竟真诚这个东西,总是容易得罪人的。

02

任正非昨天接受采访的新闻,就因为真诚,上了热搜。

他在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似乎并不太在意某些群体的“感情”,张口就说什么:

“我们不要排外,我们也经常探究苹果的产品为什么做得好,也能看到我们与苹果之间的差距。有一个老师是很幸福的,可以有学习的机会,有做比较的机会。如果从这些角度来说我是果粉呢,也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话要是我说的,或者随便一个小角色、普通人说,都会被扣上“汉奸”的帽子。

但恰恰,这是任正非说的。

这样的“遥遥领先”已经让很多神坛下的教徒摸不着头脑了——“他是伤害我感情了,可他是教主哎……”

任正非,实在太伤民粹粉的脑了。

但如果民粹粉稍微转变下脑回路,多看看木蹊的公众号,思路自然会打开。

我记得华为刚刚被制裁那会儿,群情激愤,媒体铺天盖地的营造气氛,但任正非就很不配合。

一不骂美国太坏。

二不吹华为领先。

而是实事求是的讲:

我的家人也用苹果,不能狭隘地认为爱华为就要用华为手机……不要煽动民族情绪,狭隘的民族情感和民粹主义会导致我们落后。

我们公司从上到下,这个20多万员工,你听不见一句反美的口号,大家还是认真在学美国东西哪个好,哪一点好。

甚至,他还把美国是必成科技冰山的的顶峰,华为还会继续用冰山上滴下的水,同时为了生存,在脚下多打几口井。

这些话,要换成别人说,得被打成筛子吧。

但任正非就是强行给华为注入的是开放的基因。

他在内部说:

“一个不开放的文化,就不会努力地吸收别人的优点,逐渐就会被边缘化,是没有出路的。”

“一个不开放的组织,迟早也会成为一潭死水。”

“向一切人学习,应该是华为文化一个特色。华为开放就能永存,不开放就会昙花一现。”

这些话所体现的精神,让我想到了明治维新时的日本,还有现在的新加坡。

同时,还有一位老人。

一位和日军有着血海深仇,但却为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力促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老人。

03

1978年的10月,一位中国老人乘坐了日本新干线。

在火车上,他意味深长地说道:“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速度,现在是催着我们跑喽。”

日本友人谦虚,说日本很多文化其实是从古中国学习发展而来的,而老人却实事求是地说:

“如今这师生关系调换过来了。”

谦虚使人进步,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看到了,今天中国的高铁速度,已经遥遥领先了日本的新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我们很多企业家、大旗党动不动就把“格局”两个字放在嘴上。

“格局”之上,还有“大局”。

什么是他们嘴里的格局?

是借2万个亿,开发房地产。

还是大俄挥鞭,东征西讨求复兴。

这不叫格局,这叫做梦。

而且梦醒后,往往会开始摆烂、开始躺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的格局,一定是开放的。

任正非说,他会把技术免费分享给美国,和美国山顶见,共创信息时代。

真正的格局,一定是懂得自我批判的。

任正非反复告诫华为人,要洗 “冷水澡”,热血沸腾、口号满天飞,最后打仗时不行也没用。

真正的格局,一定是从基础抓起的。

任正非多次强调,华为要储存人才,而不是储存美元,他认为中国将来和美国竞赛,唯有提高教育,没有其他路。

虽然他生在上个世纪,但要比这个世纪的很多人都开阔多。

也正是有这样格局的企业家,才能创造,并成就了今天的华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