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直在努力的猫二侠!
“预制菜”引发的热议,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了。
“预制菜”之所以能引发这么持久的热议,焦点其实在于“预制菜”到底要不要进校园。
有不少地方的学生家长都表示,宁可孩子不上学,也不让孩子整天在学校吃预制菜。
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预制菜”的问题,卫健委、中科协、疾控中心等重量级的机构和媒体也纷纷下场表达观点。
国家卫健委主管的《大众健康杂志》发表了题为《预制菜长期吃,有什么健康隐患》的文章。


在文章中,明确说明长期食用“预制菜”会产生一系列的危害:
普遍盐多,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等的发病风险;
普遍加糖,会导致龋齿风险,让人发胖,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高油高脂,也会导致一些慢性疾病发生。

同样的观点,在中科协主办的“科普中国”,以及湖南卫健委官方媒体上也有出现。



现在,权威机构和媒体已经明确指出长期食用“预制菜”的危害。那些着急把“预制菜”送进校园,端上学生餐桌的人,是不是该出来道个歉?
说白了,没有人反对“预制菜”。
作为一种常识,作为偶尔吃一次的“预制菜”早已经出现。就像加班吃个泡面,旅游路上吃个卤蛋,这些都不是问题。
就算味道不佳,就算营养不良,偶尔吃一次也不会有什么巨大的危害。
但“预制菜”进校园就不一样了。
那意味着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初中到高中,甚至大学的孩子们,他们要吃十几年的预制菜。
尤其是对于抵抗能力弱,身体发育亟需确保营养的幼儿和少儿,谁知道他们吃七八年“预制菜”会有什么后果?
真的出现了问题,学校和那些急于推“预制菜”进校园的人会承担责任么?

更何况,大家担心的不仅仅是“预制菜”的营养问题,而是“预制菜”从生产到餐桌上的全过程安全问题。
在食品安全频发的今天,早已暴露出相关法律制度和监管措施的不完善,而这也给巨大的学校“预制餐”市场留下了显而易见的隐患。
在鼠头都能说成鸭脖的情况下,哪个人,哪个机构能出来担保给学生吃的“预制餐”不会出现卫生问题问题?

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预制菜写入其中,文件提出:
“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我们相信,国家把“预制菜”作为一个规划发展的市场产业,有绝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但是那些急着推动预制菜进校园的资本,绝对是坏!详见我前天写的《“预制菜”进校园,背后资本之恶!》
既然是产业,那就应该交给市场,以市场化的方法和手段谋划推动“预制菜”产业的发展。
企业可以大批量生产,喜欢吃的人也可以大批量购买。
鼓励那些喜欢吃预制菜,鼓吹预制菜的专家和机构大量吃预制菜。
但不应该有力量推着“预制菜”,成批量地进入校园。
毕竟,孩子不是小白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