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贺子珍从抗大学习结业,组织上还未给她安排工作。于是,贺子珍便向毛主席提出要趁此机会外出看病。

此时已接近秋天,天气转凉,毛主席看看外面已经开始掉落的树叶,苦口婆心地劝妻子暂时不要走,等天气好一点儿再走,可贺子珍不想再等了,坚持要去。

“润之,我明天就走,提前跟你打个招呼。”贺子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毛主席并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照样工作到深夜,在黎明前沉沉睡去。可就在他睡着后,贺子珍从被窝中爬起,收拾起出门的衣物:一条井冈山时期的红线毯,两身换洗的衣服。

贺子珍住进了西安招待所七号院,林伯渠得知她是赌气出来的,遂不敢放行她去上海,等待毛主席的进一步指示。就在这个时候,毛泽民和钱希均从上海到达西安,他们为贺子珍带来了一个对她来说不好的消息。

自抗日战争刚爆发后,上海的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上海枪弹横,伤兵都多得救不了,哪能顾得上治疗其他病号。

毛泽民劝大嫂先回延安,等局势稳定之后再到上海,但贺子珍非常倔强,说什么也不肯听。毛泽民没有办法只能将西安这里的情况汇报给大哥,毛主席听后也很生气,赌气说:“不想回来就在那儿待着吧,等什么时候想通了再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嘴上非常强硬,但十年的夫妻情分总是让毛主席惦记着贺子珍的好。贺子珍走时带走的生活用品很少,毛主席就让秘书买了一些装在一个小木箱内,让毛泽民托人给贺子珍带去,并希望她能早日返回延安。

如今上海肯定是去不了了,又收到来自丈夫的关爱,贺子珍的气感觉全消了。晚上睡觉时,屋子里传来一股冷气,贺子珍突然想到丈夫单薄的衣服,心里终究有些不忍。

第二天,贺子珍便到西安街头的一家商店中买了一床棉被,又让办事处的同事捎回了延安。

这是贺子珍在出国前对毛主席最后的关爱,也是他们夫妻之间最后一次互相关心。

就当她放弃了治病的念头时,招待所来了一位苏联代表,他得知贺子珍治病的愿望后,说:“想要治病为何不去莫斯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句话,让贺子珍将要熄灭的念头又重新燃了起来。

1938年,还有几天就是元旦了,贺子珍坐上了返回新疆的汽车,因为她听说可以从新疆迪化坐飞机去苏联。

贺子珍到达新疆时,邓发刚刚上任,他与贺子珍是旧相识,却并不知道贺子珍去苏联是擅自主张的。邓发安排贺子珍住下后,便希望苏联飞机早日到来,盼望贺子珍早日成行。

几天后,苏联飞机安全落下来,贺子珍与其他去苏联治病的战友提着行李包往飞机场奔。

飞机起飞的时候,毛泽民和钱希均已到迪化城外,看着飞机越飞越高,急得击掌顿足:“来晚了,来晚了!”钱希均叹了口气说:“先去办事处吧,看看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发曾担任过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的粮食部长,与毛泽民属于同事,又因毛泽民是毛主席弟弟,因此他见了毛泽民总是尊称为二哥。

刚刚送走贺子珍,毛泽民就赶到了,邓发感到很是奇怪。等毛泽民将贺子珍赌气出走的时候讲明白后,邓发才后悔:“哎呀,我不知道呀,我要是知道也不会放她走了。”

“大嫂去意已定,追上也未必拦得下。”毛泽民最清楚贺子珍的脾气了,他只是叹息大哥与大嫂的这段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