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的”保健活动,往往是最贵的。

01 凌晨四点,“坐凳”店前排队的老人们

01 凌晨四点,“坐凳”店前排队的老人们

近日,宜兴有一网友小王(化名)求助:最近他爷爷总去“坐凳”保健,还带回来发到的鸡蛋、小米、燕麦等

小王表示去“坐凳”的老年人凌晨四五点就出门去排队领票,对“坐凳”的神奇功效深信不疑。

(网友拍摄 凌晨5点排队的老人已经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拍摄 凌晨5点排队的老人已经很多)
(网友拍摄 凌晨5点45分依然有很多老人在排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拍摄 凌晨5点45分依然有很多老人在排队)

本以为“免费的保健”也挺好的,直到节俭的爷爷买回家一两千元的保健品

02 变相听课,宣传销售高价保健品...

小王跟到爷爷常去的“艾灸馆”,与之前设想的宽敞明亮的大厅、高级的按摩椅完全不同。

房间很小,老人们坐在普通的木头靠背椅上,椅子上放了一张“理疗坐垫”。

耳边传来音响非常大声地播放着“健康课”的内容,“真的很像洗脑场景”。

爷爷常说“坐坐凳,什么病都好了,糖尿病人血糖都降了!”

“倒不是心疼这点钱,就怕这些来路不明的保健品把人吃坏了。”

小王劝爷爷以后别买了,爷爷却“对保健品极为忠诚”,只说“你不懂,人家老师说吃这个什么病都没有了!”

(网友拍摄 1000元3瓶,每瓶30粒的保健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拍摄 1000元3瓶,每瓶30粒的保健品)

小王很苦恼,自己说的话爷爷一句也听不进去,却将“健康老师”的话当作“金科玉律”,把保健品奉为“灵丹妙药”。

小王在购物软件里搜索同款产品,定价混乱。因为很多会销产品都是“特别定制款”,市场上很难找到一模一样的产品。

会销上翻车的产品不在少数,耳熟能详的是《我不是药神》里面的片段。

有没有效不知道,祈祷别有副作用就是好事。

当然,不排除有真正的好产品。好的产品更应该有好的传播方式。

03 破除保健品“迷信”,关注老年群体健康

03 破除保健品“迷信”,关注老年群体健康

小王的爷爷并不是个例,从上面拍到的图片来看,相信的老人不在少数。

不少这样的中老年患者只吃保健品,不吃医生开的药,子女说的话也听不进去,总觉得子女是舍不得钱,或是不关心他们。

再加上保健品销售人员甜言蜜语,打着关心老年人的情感牌,给老年人免费试用、体验为诱导,还赠送鸡蛋、米、油等,不少老人逐渐地“迷信”上保健品。

因此,许多老人对保健品“爱得深沉”,根本听不进家人的劝阻。

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常回家看看,和老人聊聊身体健康的问题。

告诉他们:保健品和药品是两回事,保健品是用来保健和辅助治疗的,药品是用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的。

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治病一定要找正规、专业的医生,切勿将保健品当成灵丹妙药,盲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