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欧阳夏花 图:来自网络
我是欧阳,今年48岁,大学毕业以后,我去了一家大型企业上班,财务科工作。
经过多年的打拼,我已经在公司里干财务总监了。
我的丈夫是在体制内上班的,他是行政人员,没有职称,工资只有5000来块钱。
丈夫的家在农村,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我们刚结婚的时候 小叔子在读大学,都是我们出钱供他读书的。
小姑子结婚的时候,我把娘家给我陪嫁的一台录音机送给了她。
随着我的业务能力慢慢提升,我又考期了相关的证件,当我成了财务总监之后,我就能拿年薪了,每年都有二三十万的收入。
我们家买车买房子基本上都是我挣的钱。

以前我们结婚的时候,只买了一套80平方的小房子,后来换了一套160平四室两厅的大房子。
我还给丈夫换了一辆30来万的车,其实我开的车还不到十万块钱,我对手机和车都不太在乎,只要能用就行。
虽然我为家庭做出了这么多的贡献,但是在婆婆的眼里,我的工作远远不如丈夫的工作好。
婆婆经常在我面前说风凉话,她说:“你虽然挣钱再多,但是我听说你退休后钱就少了,别看我儿子现在工资不高,可是他是旱涝保丰收,以后的退休金肯定比你高多了。”
丈夫对婆婆的话不以为然,他对婆婆说:“妈,你听谁说我的工资是旱涝保丰收的?不好好干,连这5000块钱也拿不到手。至于退休金那是多年以后的事,谁也不敢说,你没听电视上说以后企事业单位都并轨了吗?也许以后我的退休金拿的还不如我媳妇高呢!”
婆婆就使劲地瞪丈夫几眼,嫌他替我说话。

我儿子小的时候,我们想让婆婆来我们家带孩子,但是她嫌我们家房子小,住得太拥挤,说在我们家喘不过气来。
我就纳闷了,80平的房子怎么就喘不过气来了?我们家三口不是住得好好的吗?其实婆婆是不想来带孩子。
没办法,当时我母亲身体不太好,我只得让我母亲帮我带着孩子。
那几年,真的难为了我母亲,当时我父亲还没有退休,我母亲既得帮我带孩子,还做着一大家子的饭,身体又不好。
丈夫倒是对我母亲非常感激,他经常说那些年多亏了母亲帮助我们,要不咱的日子还不知道怎么过呢!
后来我们家的经济条件好转了,终于买上大房子,婆婆就要来我家养老。
公公不让她来,公公说:“当初咱们也没给儿子家看孩子,现在孩子大了,你怎么好意思去他们家养老啊?再说你身体好好的,还不到养老的年纪,你去城里养什么老?你把我一个人扔在家里,我又不会做饭,怎么办呢?”
可是婆婆根本不听公公的劝告,她说:“我就想去儿子家住大房子怎么了?你一个人在家里吧,该吃吃该喝喝,有事就给我打电话。”
我同意婆婆来,她是我丈夫的母亲,来儿子家是应该的。
虽然当初她没有给我们带孩子,可是那些鸡毛蒜皮的事都过去了,人不能只想着不愉快的事,要是一直生活在埋怨中那样过得太累了。

再说我是工作型的人,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从来不允许出半点差错,我哪有心思去管婆婆妈妈的事?
婆婆来就来吧,再说她身体健康,也不用我照顾她,在我们家里,还能帮我们做点饭,这是好事儿。
本来丈夫还担心我不欢迎婆婆来家里,没想到我这么通情达理,他也就放心了。
说实话,婆婆来到我们家以后,我省心了不少,因为我根本没有时间做家务。
婆婆比较会做饭,以前我们家在外面吃得多,外面饭店里的那些饭菜我们早就吃够了。
可是,我没有时间在家里弄柴米油盐,只得经常去外面吃饭。
婆婆来到这里以后,每顿饭她都熬上一锅稀饭,炒上几个青菜,再做上份鱼或者肉,吃得很舒服。

我很感激婆婆,我经常给她三百五百的零花钱,有时间的时候我就带她去商场里买衣服,把她从家里带来的那些衣服都给换掉了,给她买了好几件非常得体的衣服,当然这些衣服都不便宜,哪一件也下不来五六百块钱。
我还带她出去给她烫了一个头发。
婆婆在镜子面前左照右照,说我这老太太一下子洋气了,我沾了儿媳妇的光啊。
婆婆很会说话,我的心里觉得很舒服。
婆婆来我家以后,我小姑子家和小叔子他们经常来家里吃饭。
临走的时候,婆婆总会悄悄地对他们说,把你哥家的水果带上点,牛奶也提上一箱,他们家有的是钱。
我就装作听不见,其实我家的牛奶和水果都是我花钱买来的,不过我觉得也没有给外人,婆婆爱给就给吧。
有一次我买了一斤海参,花了6000多块钱。

儿子很快要高考了,我想给孩子补充一下营养,儿子不爱吃肉,喜欢吃海鲜。
我给儿子做海参鸡蛋汤的时候,也顺便给婆婆做上一个,我和丈夫都不舍得吃,虽然我挣钱不少,可是我这个人平时也很节俭。
我觉得让孩子和老人吃好就行了,我们年轻力壮,不用吃得那么好。
吃海参的时候,婆婆非常知足,她说:“这辈子我可是头一回吃这东西,以前我只看到电视上那些有钱人煲个海参汤喝,原来这玩意儿真得好吃呀,吃到嘴里又嫩又滑,还没尝到味儿就咽下去了。”
婆婆的话,让我哈哈大笑,我说:“妈,只要你想吃,以后每天早晨我做一个给你吃。我把咱家的海参都发上,放在冰箱里。我好好挣钱,让你天天吃上海参。”
泡发海参的过程非常麻烦。我把海参放在锅里蒸了好几个小时,又用矿泉水泡了好几天,才弄好了 。
可是那天我去拿海参的时候,一大抽屉的海参竟然一个都不见了,我非常惊讶,我问婆婆那些海参怎么不见了?
婆婆说:“昨天你没在家,你小叔子家来,我把那些海参都装给了他们,你再去买吧!反正你挣钱比他们多,他们还从来没有尝过海参是什么味儿。”
我一听就来了气,这些海参花了六千多块钱买的,才只吃了几个呀。
而且我费了那么大的功夫,才泡发好了海参,婆婆竟然一下子送人了。

婆婆看我的脸耷拉着,她也不高兴了,她说:“儿媳妇呀,你怎么这么小气啊?不就是几个海参吗?你一年挣好几十万块钱,还缺这点吗?”
我说:“妈,我挣钱多一点是不假,但是咱家的开支你看到了吗?我家的这个大房子买下来,再加上装修,一共花了200多万,每个月我们要还不少房贷,都是我一个人在还。”
“你看咱家里的吃喝拉撒都靠我这点钱,我挣的钱可不是大风刮来的呀。”
婆婆这才不说话了。
婆婆在我们家住得时间久了,她就开始管一些事情,有时候我有应酬,在外面和客户需要吃饭,回来就晚一些。
我回来的时候丈夫早就睡觉了,他已经习惯了我的生活方式。但是婆婆就不高兴了,嫌回来太晚了。
我说:“妈,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不能按正常点下班。外地来的客户,我们需要对接,这是我的正常工作。现在不是才十点吗?你困了就睡,不用等我。”
婆婆把卧室门一摔,就走进了卧室。我和丈夫说了,丈夫安慰我不要生气,他说我理解你就行了,以前你经常让我陪你和客户一起去吃饭,我参加了几次那些场合,我都厌烦了,我才不想去呢,我知道你也是没办法,谁下了班不想早早回家休息啊?
丈夫的理解和体贴,让我心里这才感到安慰。

我一个同事去沿海出发,我告诉他回来的时候帮我带四箱海鲜。我要给儿子吃,因为前段时间家里的海参都让婆婆给了小叔子家。
那天同事回来的时候,就把四箱海鲜放在了我的后备箱里。
我下班后,我就把四箱海鲜都装进了我家的大冰箱。
当时婆婆已经做好饭了,我们也就没有再做海鲜吃。
孩子还有几十天就高考了,我推掉了所有的应酬,每天我都按时上下班,中午也回家吃饭,尽量多陪陪孩子。
那天中午,我回家准备给孩子蒸海鲜吃。

当我拉开冰箱的时候,四箱海鲜不翼而飞,一箱都没有了!
我一下子就火了,问婆婆家里的海鲜,你又给了谁呀?
婆婆不紧不慢得说:“给了你小叔子家两箱,给了你小姑子家两箱。”
我真得非常纳闷了,头一天晚上我才把海鲜放进了冰箱,这一中午怎么就能把四箱海鲜送走啊?
我还有点不相信呢,婆婆说,她给小姑子和小叔子打了电话之后,他们很快就来了,他们本想每人要一箱,可是婆婆说都拿走吧,说我挣钱多,再让我买就是。
我一听,气得眼泪都出来了,我好不容易委托同事从沿海给我带来了四箱海鲜,婆婆竟然一下子都给我送走了,我能不生气吗?
再说儿子快要高考了,如果去街上买回来的海鲜变味的话,孩子吃坏了肚子怎么办?
婆婆处处想着我小叔子小姑子。小姑子的老公在山上养鸡,对外卖鸡蛋,但是,这几年尽管小姑子经常从我们家拿东西,却从来没有给我们一个鸡蛋 ,婆婆说他们留着卖钱的。

小叔子更是精明会算计,有一次,我丈夫在乡下有事,去的时候没有开车,打电话让小叔子开车去接,回到县城的时候,他直接拉着我丈夫去了加油站,给他加上了260块钱的汽油。
我不反对婆婆在这里养老,但是她不能多管事情啊,不能随便把家里的东西给我送人,这样也太不合适了吧?
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家庭矛盾就会显露出来了。
我想了想,故意对婆婆说:“妈,这四箱海鲜不是买来给咱们自己家吃的,我是买了送客户的,客户今天下午就要来,我拿什么东西送给人家呀?”
婆婆有点半信半疑,她说:“儿媳妇,你一下子买四箱海鲜,我以为是自己家吃的呢,我就想着我先送给你小叔子和小姑子,以后咱们吃的话,你再买就是。”
我马上说:“要是咱们自己吃的话,买一箱或者两箱就行了,我为什么要买四箱啊?我是答谢客户用的。”
婆婆一看我说得非常认真,她也着急了,她说那怎么办呢?我都已经送出去了,他们家今中午肯定蒸上吃了。
婆婆后悔莫及了!我庆幸多亏说海鲜是送客户的,这个善意的谎言让婆婆知道不能把我家的东西随便给别人,她后悔了。
我这些话已经起了作用,事已如此,我再生气也没有用了,我心平气和地对婆婆说:“妈,今天咱们必须开门见山地谈谈,你在我们家养老,以后也得让公公来养老,咱们会天长日久地住在一起,我孝顺你们是应该的,但是你们在这里不能擅自作主,把咱家的东西送人。”
“妈,咱们是婆媳,咱们要想和和睦睦在一起,就得学会相互尊重!”
婆婆连连点头,说好的好的儿媳妇,我知道了,以后我再也不把家里的东西随便送人了。
丈夫回来了,他知道婆婆把四箱海鲜都送出去以后,也非常生气,他要批评婆婆,我拉了拉他,不让他说了,婆婆已经知道做得不合适了。
从那以后,婆婆再也不把我们的东西随便送人了,有时小姑子和小叔子来的时候,婆婆想把我家的东西送给他们,总会先问我,我也从来没有让她失望的时候。
家和万事兴,婆婆和儿媳妇之间相互体谅,相互理解,更得相互尊重,就像朋友一样相处,这样家庭才会更加和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