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阳光玫瑰葡萄在超市迎来断崖式降价,从昔日的贵族水果变成眼下的廉价商品,原因全在于有网友爆料称,一家著名的食品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添加剂和化学物质,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标准。随着事件的发展,超市开始降价处理阳光玫瑰葡萄,以防止存货积压和损失。即便如此,该事件所引发的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依旧对阳光玫瑰的市场造成了剧烈冲击。

阳光玫瑰早前被称为“葡萄之王”,在2012年传入中国。经我国培育种植后在2015年大规模进入市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其独特的玫瑰香味和诱人的品相,迅速占领高端葡萄市场,价格亦是居高不下,最贵时甚至达到上百块一斤,被誉为“葡萄里的爱马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普通葡萄相比,阳光玫瑰味甜果大,口感良佳,其所含的营养物质也比普通葡萄要高。再加上阳光玫瑰的硬度比其他葡萄高,能够有效减少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坏,降低运输、包装成本,且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产量稳定。所以阳光玫瑰上市初期就受到了商家、种植户以及消费者的追捧。

以前的价格纵使高昂,依然有人愿意为之买单,可奇怪的是如今“阳光玫瑰”突然跌到了十到二十元一斤,这么便宜还是出现了积压滞销的情况。让我们追溯源头,看看阳光玫瑰跌下神坛的原因。

正所谓市场供求会影响商品价格,阳光玫瑰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产量非常有限,所以价格也受到产量影响升高,其高额的利润便引起了资本关注,人们纷纷将种植的目光转向阳光玫瑰。与此同时,想要畅销就必须要在价格上有优势,于是售卖阳光玫瑰的商家就开始了“价格战”,在增产降价节省成本这些事上疯狂内卷。

阳光玫瑰的产量提升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有的商家为了能抢占市场对阳光玫瑰喷洒乙烯之类的物质催熟并且提前采摘。此外还有种植户不顾土地肥力、植物生长规律和种植密度,密集种植,本来每亩地挂果量最多3000-5000斤,现在通过技术手段则能达到挂果7000斤左右,由此也造成了葡萄个头小、甜度低、品相差的结果。除此之外,为了迎合人们对甜味的需求,一些商家也会滥用甜蜜素以增加销售量。久而久之效仿成风,原本以高品质、高口味出圈的阳光玫瑰也就渐渐失去了优势,最终被曝光在大众前。

该事件的披露使得超市纷纷采取断崖式的降价策略,尽快处理库存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经济实惠的购买选择。然而问题是消费者真的还愿意购买阳光玫瑰吗?毕竟阳光玫瑰的产品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对于阳光玫瑰企业而言,重建信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一部分消费者保持观望,但“曾经买不起,以后不想买”的言论还是占领主流。

说到底,恶果自食,为了利益而轻视质量,不过是在透支未来的利润罢了。

《西经论坛》

360度观经济

陕西三套

每周日晚21:30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