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一天,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潘汉年急匆匆地来到了陈毅元帅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潘汉年的忐忑不安,陈老总也立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赶忙询问到底出了什么事。

潘汉年将手里的一沓材料递给了陈毅,当陈毅翻开几页后,突然大发雷霆:

“这么严重的事你为什么不交代,还想着蒙混过关,你太糊涂了,简直不可原谅!”

陈老总当然不只是想骂潘汉年,更多的是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汉年是新四军时期自己的老下属,两人关系一直不错,如今潘汉年犯了这种错误,陈老总也为他十分焦心。

“现在你来找我是想做什么?”

陈老总看着潘汉年又急又气。

潘汉年瑟缩着说道:

“这份资料是昨天用一晚上的时间写的,托老首长将材料转交毛主席,以表达我的清白以及对党和国家的忠心。”

陈老总也没顾得上想太多,立即带着潘汉年的这份材料找到了毛主席。

那么、潘汉年究竟做了什么让陈毅元帅如此生气?毛主席看后是什么态度?

潘汉年唯二错误

1954年2月,高岗、饶漱石事件曝出后,随着高岗的死亡很多线索中断,为了免除更多干部受到牵连,毛主席和中央提出一个办法,那就是全党干部每人上交一份汇报材料,上面阐明自己曾经做过什么,做了什么错事,尤其是革命时期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一定要详细写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中央可以根据材料进行验证,如果问题不大,可以既往不咎正常生活工作。

这个办法当然给了很多同志机会,要知道主动交代和被查出来可是两种情况。

于是干部们对于材料的上交十分积极,恨不得将自己每件有点可疑的事都说出来。

随着这股积极的劲头,很快一些干部被证实了清白,大家都恢复了正常工作。

不过,这些积极坦白的同志中,除了我党的高级干部潘汉年。

他在提交自述材料时,隐瞒了一件他自认为的小事。

殊不知,这件小事让他走向了万劫不复之地。

他将那件事一直埋在肚子里,没有跟任何人透露过。

直到一年后,他偶然间得知消息,毛主席早在一年前就已经知道此事了,并且一直在等着他主动坦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汉年心里很清楚,自己没有做过背叛党和人民的事,但关键是别人不知道,而自己的过往工作经历又特别敏感,现在又一念之差错过了交代问题的最好时机。

潘汉年思考许久后,决定去找老友陈毅元帅,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

很快,他就来到了陈老总家中,并将此事一五一十告诉了陈毅。

原来,自1954年中央提出上交自述材料时,潘汉年便第一时间拿起纸笔,交代自己曾经的工作。

潘汉年在抗战时期是专业的地下情报人员,负责辗转华东各根据地和上海之间与各方势力联络,掌握了很多当时的密信。

对于这种敏感问题他选择严格交代,但他在材料中却将自己曾和汪精卫会面的事情隐瞒了下来,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是清白的,跟汪精卫更没有任何瓜葛。

另一方面,他知道自己的这份工作很敏感,容易招致口舌,再加上高岗、饶漱石的事件影响力太大了。

如果选择这个时候交代和汪精卫见面的事,无疑会越抹越黑,害怕有理说不清,而且这件事,在党内除了他,也几乎没人知道,所以就干脆只字不提。

谁想到这一疏忽就坏了事,潘汉年忘了这件秘事还有一个人知道,那就是当年自己和李士群之间的联络人胡均鹤,而胡均鹤之前是高岗的下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胡均鹤没有牵连到高岗、饶漱石的事件中来,但他的身份特殊,写材料时恨不得将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说出来,其中就包括当年安排潘汉年与汪精卫见面这件事。

中央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胡均鹤与潘汉年的材料,在比对了二人的材料时,潘汉年的材料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极大重视,果断将该情况汇报给毛主席。

毛主席看完材料后,并没有选择找潘汉年谈话,也没有派人监视调查他,他对潘汉年还是很信任的,这件事毛主席想给潘汉年一个机会。

于是毛主席对工作人员表示:

“先不用去找他,要信任自己的同志,或许他是把这件事忘了,不妨等一等,看过段时间潘汉年会不会来主动交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毛主席一直在等着潘汉年来找自己,而潘汉年却觉得自己蒙混过关了,于是放下心来继续过自己的小日子。

直到1955年参加一个会议时,终于从别的同志口中得知,胡均鹤交代的众多问题中,或有一件事和自己有关,而且这件事毛主席在去年就已经知道了。

听完潘汉年的事,陈老总勃然大怒,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发生的那一幕。

陈老总也没顾得上想太多,立即带着潘汉年的这份材料找到了毛主席。

可此时的毛主席已经对潘汉年十分失望了,随着他交代时间的拖延,本来一件并不算大的事也变得越来越可疑。

毛主席跟陈老总表示:

“潘汉年的情况现在已经不是补交材料这么简单了,他在明知道自己有必须交代秘密的情况下,选择了隐瞒事实,事后还不主动承认坦白,晓得我知道了这件事了,却把材料交给了你,这件事发展到现在难道还不够严重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老总听完毛主席的解释,也反应了过来,他很清楚潘汉年即将面对什么,但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无法转圜,只能为潘汉年捏一把汗。

随后毛主席叫来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称潘汉年此人从此已经不能信任,要尽快将其抓捕控制起来。

1955年4月3日晚,罗瑞卿亲自带人在北京饭店抓捕了正在和朋友聚餐的潘汉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起案件的调查的时间相当长,直到1962年才对潘汉年进行审理。

那么当年汪精卫和潘汉年的会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潘汉年又为什么决定将这件事隐瞒下来呢?

潘汉年唯二的错误——南京之行

这件事还要追溯到1943年的南京之行。

1932年,我党地下工作者李士群被国民党特务抓捕,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之下,他没能坚守底线被敌人策反,成为了反动派的走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李士群虽然交代了自己是共产党,却没有像其他叛徒一样出卖组织和同志,也正因为这一点,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士群成为了我党争取的重点。

南京沦陷后,李士群与汪精卫搭上了线,当时抗战已经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双方军队虽然没有大规模的战斗,但日军时不时的扫荡还是给我党根据地带来了困扰。

于是,1939年潘汉年在组织的安排下赶赴上海,并将与李士群有渊源的关露同志调到了上海,作为我党情报机关和李士群之间的联络媒介。

1941年秋天,李士群找到了关露,闲聊时向她倒起了“苦水”,原来老对头周佛海已经和重庆军统方面取得了联络,并留好了后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己这里竟然全无筹码,十分苦恼。

其实就是传递出想要和中共进一步合作的信号,关露是有经验的情报人员,再加上这些年对李士群的了解,认为他的合作意向似乎并不掺假,于是将该情况汇报给了组织,双方确定进一步合作的计划。

不久后,李士群在上海破获了一批军统电台,从而得知了蒋介石政府似乎有与日本人和谈的计划,李士群毫不吝啬的将该消息告诉了关露。

潘汉年很快得知了该情况,将消息上报给了高层,这个时候其他领导人认为,是时候与李士群见面了。

随着命令的下达,潘汉年来到上海与李士群会面,双方确立了进一步合作关系。

李士群承诺要给中共提供更多情报,同时李士群建议让胡均鹤充当自己和潘汉年之间的直接联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后李士群释放诚意,接连向我党提供了多个日军针对我党苏北根据地扫荡的消息。

不过这种情况很快就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而终止,位于上海的我党情报工作随即进入瘫痪状态。

随即中央决定将大部分情报人员调回根据地,但这也让根据地和上海之间的联络变得困难起来。

为了解决该情况,潘汉年主动要求返回上海,尝试从李士群身上进一步得出有用情报。

殊不知,就是这次的返沪,让潘汉年掉进了深坑。

1943年4月,潘汉年突破重重封锁,秘密前往上海。

在见过了我党依旧坚守在上海的情报人员后,他找到了和李士群之间的联系人胡均鹤,表达了自己想要尽快和李士群见面的想法。

胡均鹤表示李士群现在不在上海,而是去了苏州,归期未定,希望潘汉年跟随自己去苏州见李士群。

可当潘汉年到达苏州后,却得到了李士群已经离开前往南京的消息。

接连两次的扑空让潘汉年敏锐的意识到不对劲,至于哪里不对他还真的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自己这次来执行任务,是一定要从李士群嘴里得出情报的,即便是有问题他也要硬着头皮往前走,必须要为我军根据地撬出有用情报。

于是潘汉年又来到了南京,直接到了李士群公馆,接待他们的却不是李士群本人,而是手下的一个心腹特务杨杰。

杨杰“热情”的招待了潘汉年,将他们留在李公馆内。

不久后潘汉年终于见到了“忙碌”的李士群,李士群侃侃而谈,上来就放出了重磅消息——日本人想要和重庆方面搞“和平运动”

同时李士群还透露,汪精卫对蒋、日搞的“和平运动”很是不满,他本来是想搞“议会政治”的,却被蒋介石凭空插上一脚。

潘汉年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李士群到底想做什么。

汉奸这碗饭不好吃,国共都在对付他们,且现日本已尽显颓势,汪伪政府内部各自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日本人和重庆的密谋是由周佛海牵头,如果后续日本战败,周佛海可以投靠国民党,但这个举动会让汪精卫陷入了被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潘汉年代表的是中共,如果这个时候让潘汉年伪装成中共叛徒,然后李士群再将这个“叛徒”介绍给汪精卫。

这样一来,汪精卫高兴能收个中共叛徒,潘汉年高兴能打入汪伪政府内部,而李士群则一箭双雕。

既可以获得汪精卫的重视,又可以得到中共的重视。

这件事看似是完美的方案,但都小看了李士群的心思。

其实,李士群事先并没有将这个计划与潘汉年商量,而是直接将他邀请到了南京,潘汉年此时已经骑虎难下了。

如果拒绝汪精卫的拉拢直接离开,能不能活着走出南京都是未知,而且他此行的目的是探析日军动向,这个险是值得一试的。

于是,潘汉年向李士群表示“可以和汪精卫见面”

就在当天,潘汉年在李士群的安排下来到了汪公馆,见到了等候多时的汪精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汉年对汪精卫的意图心知肚明,却不得不委婉应对,具体谈了什么,除了当事人,外界一无所知。

两人的见面在诡异的气氛中结束,李士群的目的达到,随后“投桃报李”,又牵线潘汉年与日本华中派遣军谋略科长都甲大佐见面。

双方会面后,潘汉年终于得到了此行最有用的一个情报,都甲大佐传递了一个信号,意思就是:

只要接下来新四军不在津浦南段的交通线上设阻,那么日本人就不会“清乡”。

双方的关系可以得到最大缓冲,这个消息对根据地来说太及时了。

于是几天后潘汉年满意的回到了淮南根据地,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了自己的工作,交代了多个行程,但却因种种原因,并没有将和汪精卫见面之事汇报,这个举动也为他之后的下场埋下隐患。

很多年时间里,这件事也成为了潘汉年心中最大的心病,但由于当时知情人不多,所以他认为这件事可以永远的瞒下去,直到后来胡均鹤上交材料,写明了曾牵线潘汉年与李士群、汪精卫见面的事实。

1955年,潘汉年被抓捕后第一时间交代了当年的情况,并表示自己没有投敌,也从来没有背叛党组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后也有包括陈云同志、李克农同志等多位我党同志为潘汉年发声。

可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当事人之一的李士群,在潘汉年离开上海的几个月后就被日本人毒死了,胡均鹤等人也不能算在场的第三人,所以根本没有人能够为潘汉年作证。

1977年潘汉年在湖南病逝,1982年中央为潘汉年平反恢复其名誉。

结语

潘汉年的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奋斗,在最危险的时候不顾个人安危,多次辗转敌占区,为我党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一位值得后人铭记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