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归根!

诸暨傅奶奶

因1937年的抗日战争

不慎和家人走散

之后一直定居在诸暨

直到前几天

她终于和失散86年的亲人

团聚了!

终于找到娘家人了!

近日,诸暨枫桥齐东村,宣大伯家门口挂起了红联:欢迎娘家人。这是宣大伯迎接母亲的娘家人准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6年多前开始,宣大伯就一直在为妈妈寻找娘家人。

宣大伯的妈妈姓傅,今年95岁,从9岁起,她就有个心愿,想找到自己失散的亲人。傅奶奶一共有5个子女,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宣家儿女们从记事起,就常听母亲唠叨着要去找娘家人。

9月10日,傅奶奶的娘家人终于找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和家人失散

儿女四处奔走找线索

傅奶奶和家人失散的事,发生在1937年。

“她不记得父母的名字,但姐姐的名字还记得,姐姐叫傅春娣,比她大五六岁,还有个哥哥叫傅小牛(同音),大两三岁。”宣大伯说,妈妈曾跟他说,她是在杭州萧山和家人失散的。

宣大伯的爷爷是个手艺人,曾在杭州做过皮匠,“可能是爷爷看到母亲这么小没家人,就领着母亲回到了诸暨。”母亲成年后,就嫁给了宣家儿子,也就是宣大伯的父亲。

傅奶奶年纪大起来,儿女们想着在老人有生之年,圆她的心愿。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哪有这么容易?“到处打听,听人说好像是去了哪里,信息都是不确定的,但我们还是会赶到那里去找找看。”宣大伯说。

听母亲说是在萧山失散的,宣大伯就跑到萧山打听。有人告诉他,当年是有这么一个女子逃难过来,好像后来去了临浦,宣大伯又赶到了临浦。在临浦,又听人说好像后来嫁到了浦江,赶到浦江,也不是……

宣大伯又根据妈妈哥哥的名字去走访,有一次,有人告诉他,说在衢州一个山上住着一位守林老人叫“傅小牛”,宣大伯又爬山去找,找到老人一问情况,结果不是。

宣大伯的姐姐今年70岁,她记得自己13岁时,因为妈妈老是念叨,还帮忙写过一封信给“傅小牛”,寄到了妈妈说的萧山一个村子,但20多天后,等来的却是“查无此人”的消息。母亲因此失落了很久。

随着母亲年纪越来越大,能记得起来的关于亲人的线索越发支离破碎,但儿女们还是想着能帮她找到,“我已经当爷爷了,这个年纪的人也许更加懂得亲情,也更加珍惜亲情吧。”宣大伯说。

拜托嵊州警官帮忙

查到老家可能在余姚

宣大伯的弟弟也在为圆母亲的心愿四处打听。今年1月,弟弟找到嵊州的商朝阳警官,讲了母亲的故事和心愿,商朝阳答应帮忙找找看。

过了几天,商警官带来了好消息,说老人的老家可能在余姚

95岁的老人提及的姐姐可能已经不在人世,根据仅有的几个信息点:门口有条大江,姓傅等,商警官先从浙江省内查起,经过反复比对,他分析余姚陆埠镇沿溪村可能是老人的故乡。陆埠镇位于姚江南岸,从地理特点来说,和老人记忆也是吻合的。

比对生前照片

两个老人长得很像

弟弟得到消息后,兴奋地告诉了宣大伯,并赶到村里去打听。但刚开始,村里人没听说谁家女儿曾在80多年前失散过。直到今年6月,弟弟第三次再去村里打听,有好心村民说村里有户姓陈的人家,可能相关。

陈家有八个子女,二女儿记得母亲曾说过以前有个妹妹走散了,更关键的是,她母亲就叫傅春娣,已经在10多年前去世了。傅春娣的母亲1947年去世,父亲1959年去世,生前共生育两个女儿,但小女儿走散了,后来傅春娣一直在余姚当地生活。

商朝阳看了傅春娣老人生前遗照,发现和傅奶奶很像。他提议,两家人可以再做个DNA比对。

傅奶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奶奶

更巧的是,傅春娣老人生前保存着傅家家谱,家谱记载,傅家生有二女,小女儿叫傅小春,一般女儿出嫁也会有所记录,但家谱上没写。

综合上述信息,加上DNA鉴定结果,确认傅春娣是傅奶奶失散多年的姐姐。

另外,傅奶奶一心想找的哥哥“傅小牛”,是她父亲哥哥的儿子,但在20多岁时就去世了,经陈家人确认,他没去过杭州,这可能是老人记岔了。

时隔86年

傅奶奶终于回到了娘家

9月10日,宣大伯带着母亲去余姚回娘家。

陈家人在村口挂起了红色标语,傅奶奶穿着花衬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被娘家人前后簇拥着进了娘家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家和宣家,都有一位姓傅的母亲,她们是亲姐妹,虽然姐姐不在了,但妹妹回来了,她从没见过的外甥外甥女都已经当爷爷奶奶了。

他们拉着老人的手说着家常话,“一下子多了几十个亲戚,我多了八个表亲。”宣大伯很高兴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根断了86年的亲情线

终于连上了!

圆了老人的一个心愿!

来源:诸暨市融媒体中心(新莓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