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以前补课是违规,2023年10月15日之后,补课是违法!
教育部已经发布了《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规定将从2023年10月15日开始执行!
学科类培训将彻底没戏,“一对一”隐蔽式补课也将无处可藏!别不信,一切有据可查!

学科类培训将彻底“没戏”!
根据教育部早前发布的消息,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规定,在开展校外培训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
所有涉及以上学科的补课行为,均为学科类培训!
之前的“双减”政策,有这样的规定:
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不让学科类培训机构以“赚钱”为目的,难道让校外辅导机构义务辅导中小学生,让他们奉献爱心吗?

官方确定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通过第三方托管和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加强预收款监管。
这是什么意思?收多少钱?什么时候收?相关部门说了算!并且严禁校外辅导机构进行“预收费”。
校外辅导机构进行学科类培训,不得占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补课!
除了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校外辅导机构还能有什么时间补课?周一到周五上班时间补课吗?对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说,根本没有补课的时间,对于非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说,每天都有延时服务,很多学校利用“延时服务”来讲新课,孩子们不参加又不行。
这一切,不都是要让校外辅导机构消失吗?

实施“双减”之后,一些校外辅导机构仍然“挂羊头,卖狗肉”式违规补课,“一对一”、“一对多”等隐蔽式补课也是普遍存在的,甚至出现了隐形变异“补课”现象,这些较为隐蔽的补课费用奇高,确实较难查实。
教育部发布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将于2023年10月15日执行,学科类培训将彻底“没戏”!
《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对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审批有偿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的行为,即个人或黑机构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的情形,例如“转线上”“转地下”“换马甲”等隐形变异行为,规定了警告直至10万元以下罚款的法律责任。
不管是个人,或是机构,只要是进行学科类培训,哪怕是隐形变相培训,只要查实,就要处罚!

对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的行为,即构成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责令停止举办、退还所收费用,并对举办者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擅自开展有偿学科类培训的行为,依法从重处罚。“依法从重”,字少事大,至于从重处罚到什么程度,大家不要轻视国家的决心!
如此一来,你认为校外辅导机构还有生存的空间吗?
“一对一”隐蔽式补课也无将处可藏!
“双减”政策实施以后,校外辅导机构消失不少,但也出现了不少“一对一”“一对多”的隐蔽式补课,与“双减”前相比,补课费用奇高。
不过,今后,“一对一”隐蔽式补课也将无处可藏。
在职教师从事学科类培训,要“依法重罚”。其他人员从事“一对一”隐蔽式补课,非常难查实,但是2023年10月15日之后,一切都变了!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就《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答记者问时称,若家长或群众发现违法培训问题线索,可直接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及各地开通的监督举报渠道进行投诉举报。
举报将直通教育部!
一张照片,一个视频就会让违法进行学科培训的人无处可藏!
面对天价罚款,谁还会冒险进行学科类培训?

正像网友说的,国家禁止学科类培训,是为了避免内卷,让教育回归校园,只要能真正做到大家都不补课,其实结果是一样的。把用来补课的钱用来买房、消费,不香吗?
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补课,线上、线下、学校、老师、家教、一对一、一对多都不允许!学科类培训将彻底没戏,“一对一”隐蔽式补课也无处可藏,不信大家走着瞧!大家不要低估国家意志,尤其是在职教师,要好自为之,千万别“以身试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