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山东济宁,几名藕农正在挖藕。突然,一个藕农整个身子都陷入泥潭中,其他几个藕农看见后,都过去帮他。不料,大家靠近他后,却也都陷了进去,就在他们挣扎的时候,藕农们发现在他们的脚底下,似乎踩到了什么东西。

这天,一对夫妻见天气不错,决定去藕田看看藕的长势,顺便挖点炒菜吃。俩人背着竹筐,带着锄头来到了藕田里,见藕长得不错,二人就开始挖了起来。
挖到一半的时候,二人突然觉得不太对劲,怎么身子一直在向下走,二人见状赶忙挣扎着往上爬,可越爬反而收得越紧,眼见着整个身体要陷入在泥潭里,突然就停住了。
丈夫轻轻跺了下脚,发现好像有什么东西在脚底,二人在原地停留了许久,泥潭才慢慢退去。二人赶忙爬出来,用锄头扒拉了几下淤泥发现底下好像有一块大木头,却不知道具体是什么。
二人决定一探究竟,可是挖到天黑也仅仅只挖了一个小口出来,妻子打趣说道:“莫不是当年梁山好汉留下的东西?”
丈夫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想着第二天召集村里的村民一起挖挖看。可妻子却说:“万一是宝物呢?”

可丈夫解释道:“凭借咱俩的力气根本挖不出来,还不如找人帮忙,如果真是宝物的话,也算立了一大功不是吗?”妻子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早,夫妻俩就在村口召集大家伙去帮忙,热心的村民们从家里拿出各自的工具,一起朝着藕田走去。
十几个人挖了一上午,也只挖出来一小半身子,就这样也不能判断这到底是什么。有的村民觉得太麻烦了,中途就放弃了,而有的村民以为这是什么宝物了,跟着夫妻二人继续挖。
有个村民很聪明,眼见着用手挖不是办法,于是他从家里拿出一台小的爬犁机,果然省事不少。
很快,这个宝物的轮廓呈现在大家面前,村民们叹为观止,原来是一艘木船。船身还没有挖出来,村民们又挖了许久,终于,这艘船完整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村民们急忙扔下手中的工具,径直地走向船体旁边,用手抚摸着这艘船,一个懂行情的村民一眼就看出来这艘船不是普通的船。
他们说,这艘船很可能是古代运载货物的船只,为何会出现在这还需要查阅一番。村民们听后以为觉得挖到了宝贝,萌生了大赚一笔的念头。
村长听说了此事前来视察,村民们把想法告诉了村长,可村长却不以为然,村长认为既然是宝物,就应该上交国家,这是每个公民应该做的事情。
就这样,村里找来了当地有名的文物鉴定专家,专家告诉村民们,这艘船是明代洪武初年制造的。船锚编号至“一千三十九号”,船体结构比较简单,但做工工艺却很精细。
船只是我国在明代时期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明代的大运河是明代运输粮草食物的重要河流和通道,也是我国南北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这艘船极大的可能是明代运输粮草,生活物品的重要工具。

明代时期的货物运输通道就是河流,河流会对船体带来很大的侵蚀和损害,所以明代的造船工人在造船时对船只的质量有着严格把控,众人纷纷感叹古代人的技术水平。
村民们不解地询问专家:“这艘船为什么会在此呢?”专家解释道:“明代的时候并没有战乱,所以这艘船不是因为战乱搁浅在这,很有可能是船只在作业的时候遭遇河流的冲击力量太大,船只无法承受其力量,所以搁浅在这里。”
村民们听从专家的建议决定上交国家。目前这艘船陈列在山东博物馆,许多游客听闻船体的故事纷纷前去观看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文物。
夫妻二人偶然的一次挖藕,却挖到了尘封百年的历史文物,为国家做了贡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