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地区,一个引发巨大不稳定的源头就是菲律宾。回顾到2016年,菲律宾一度挑战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引发了南海仲裁案,试图剥夺中国对该地区的主权权利。当时,中国国内出现了分歧,一方支持派遣精英律师通过国际法来应对这一挑战,而另一方则主张坚决反对仲裁,决不承认其合法性,甚至准备以武力维护主权。

理论上,第一种选择风险较小,因为菲律宾提起的仲裁案存在明显漏洞,如果国际法庭能够公正裁决,中国派出律师团队应该能够击败菲律宾,再次确认中国在国际法上的主权。此外,这也将有助于维护中国的和平形象。然而,前提是国际法庭必须是公正的,而在国际政治中,西方国家常常偏袒某一方。
因此,中国选择了第二种更为决绝的做法,即坚决反对仲裁并以实际行动来捍卫自己的主权。这是一种高风险的策略,可能面临美国的军事压力,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此举导致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关系迅速升温,短短几年内,中国成为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菲律宾迎来了杜特尔特政府,他明确表示愿意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也欣然接受了菲律宾的态度改变,以维护南海地区的稳定。然而,改变发生得太快,导致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仁爱礁问题,未能得到解决,这一问题一直存在至今。
仁爱礁的主权问题本来是毫无争议的。然而,1999年,菲律宾声称遭遇恶劣天气,一艘登陆舰搁浅在仁爱礁上,随后十几名菲律宾军人一直滞留在那里。中国多次敦促菲律宾将船只拖离,但菲律宾置若罔闻,甚至多次向岛上运送水和食品,甚至建筑材料,加固这艘船。现在,这艘船的底部已经用水泥封住,难以被风浪冲走。总之,菲律宾试图通过既成事实来夺取中国的主权。

在国内,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意见。一派主张和平解决,通过谈判迫使菲律宾自行拖走船只;另一派主张采取强硬手段,将船只强行拖走;还有一派主张拖延,让自然力量解决问题,认为不出50年,这艘船必然会在风浪中解体,问题将迎刃而解。
显然,第一派的观点过于理想化,寄希望于菲律宾领导人友好对华的态度和经济关系来解决问题,这显然是不成熟的想法。此前,基于南海的和平大局以及中菲友好关系,中国选择了拖延派的意见,因为中国有信心等待50年。然而,菲律宾的行动却让中国感到失望,他们利用中国的人道主义精神,不断加固船体。

随着新总统小马科斯上台,中菲关系出现明显倒退,他允许美军在菲律宾驻扎,采取更加激进的行动。今年8月5日,中菲在仁爱礁爆发冲突,中国海警船使用水炮冲击了菲律宾补给船,原因是该船上运送的全是建筑材料,已经没有掩饰的余地。
菲律宾的挑衅行为导致中国对其态度越发强硬。中国海警在执法中采取更加坚决的行动,而法律上也做好了准备。今年5月,中国在仁爱礁附近部署了世界上最大的拖船,显示出明显的
威慑意图。而在8月7日,中国海警局在一次记者会上发表了强硬的声明,敦促菲律宾立即拖走这艘固守在仁爱礁的船只,恢复原有的礁岛现状。这样坚决的言辞,在过去是罕见的,显示出中国对仁爱礁问题的处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从依赖天时地利,到寄希望于菲律宾领导人的友好态度,再到如今的强硬立场,经历了一次次的轮回。每一次,中国不得不亮出自己的实力,以维护国家利益和主权。
对于菲律宾来说,它表现出“畏威而不怀德”的态度。回顾2016年,菲律宾政府因杜特尔特总统的180度态度转变,避免了差点陷入困境。然而,现在看来,菲律宾似乎并没有从那次教训中吸取足够的教训。他们往往将中国的忍让视为软弱,将友好发展视为威胁的机会。对于这样的国家,采取强硬手段可能更加有效。至于美国,除了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支持菲律宾,他们是否愿意再次冒险举行面对面军演,还有待观察。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坚决维护自己的主权,不会妥协。菲律宾试图通过既成事实来抢夺中国的领土,但中国已经做好了坚决应对的准备。面对挑衅,中国的立场日益坚定,而菲律宾则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的策略。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对于整个地区都至关重要,任何一方的冒险举动都可能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希望菲律宾能够理性看待当前局势,通过对话和合作,寻找解决争端的途径,而不是继续采取挑衅行为,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应当成为我们的共同目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