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偶有腹痛:盆腔里发现大肿块
70岁的孙阿姨,一向身体健康,退休后一直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最近一年在家干活时,偶尔会觉得左侧下腹部疼痛,这让她开始感到不安。家人带她去了当地医院的消化内科,做了胃肠镜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就这样孙阿姨安心回家了。
然而,一个月过去了,孙阿姨又开始出现间断性左侧腰部酸胀痛,她尝试了各种缓解方法,休息、理疗都没有好转,孙阿姨再次来到了当地医院。通过盆腔CT检查发现,后腹膜及左侧附件区有多发的肿块,最大约4.5*3cm,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肿块压迫了左肾盂及输尿管,导致了左肾及左输尿管积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孙阿姨和家人不知如何是好?在朋友的推荐下,他们来到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武欣主任的门诊。
多学科会诊:肿瘤已发生多处转移
带着对疾病的恐慌和担忧,孙阿姨走进了武欣主任的诊室。武主任细致地询问了她的病史,并即刻为孙阿姨安排了进一步的检查,同时邀请我院宫颈癌精准治疗拔萃团队领衔专家姜桦教授、长海医院泌尿外科冯翔主任及我院影像科、麻醉科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

会诊考虑孙阿姨的肿块妇科系统来源可能性大,但肿瘤转移的位置相当复杂。它不仅包绕穿入左肾静脉,还向下腔静脉延伸,并累及肾门,手术区域涉及到重要的血管和器官,术中肾切除、血管切除、人工血管置换的可能性极大。再加上孙阿姨高龄,手术风险也进一步增加。紧张而周密的术前准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目标是将围术期风险降至最低,但手术团队也做好了“下腔静脉切开取瘤、肾血管切除、肾切除”等最坏预案。
精益求精:切除肿瘤成功保住肾脏
手术当天,医生打开腹腔就看到左侧盆腹腔有一大小约10cm×7cm×3cm质硬肿块,自左侧骨盆漏斗韧带近心端发出,沿左卵巢动静脉向上走形达左肾动静脉,并向下腔静脉方向延伸,其肿块自血管穿出,包绕左肾门动静脉及左侧输尿管。可以说这个巨大的肿瘤就像一颗定时炸弹,紧紧“缠绕”住多处关键部位。
武欣主任和冯翔主任默契合作,细致地打开左肾动脉鞘膜,完整剥离左肾动脉,确认无肿瘤侵蚀后立马调整目标:尽力保住左肾。而左肾静脉被肿瘤穿透并向下腔静脉延伸,医生迅速取出下腔瘤栓后,不可避免地要切除大段左肾静脉。
但此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切除大段左肾静脉后,似乎只有人工血管代替左肾静脉这一个途径,但这样手术费用就明显提升。看着两端近0.5cm的血管残端,武主任和冯主任尝试将左肾移位后直接吻合左肾静脉,最终手术得以完美结束,不但为孙阿姨保留了左肾,还未使用人工血管置换。
术后一周,孙阿姨顺利康复出院,一家人感激不已。医生的精湛技术和坚毅决心不仅让她重新获得了“生机”,也为她争取了良好的术后生存质量。
再次会诊:为罕见肿瘤患者留住希望
两周后,病理结果显示,孙阿姨盆腔里的肿块是一种来源于妇科系统的罕见肿瘤:梭形细胞平滑肌肉瘤,子宫型,部分区域间变性去分化。此种类型的肿瘤非常少见,而发生转移、侵犯肾门及大血管的病例更是罕见。医疗团队再次组织了多学科讨论,为孙阿姨制定了全面的后续治疗及随访方案。
目前孙阿姨已术后2个月,各器官功能均恢复良好,正在接受定期化疗。她也逐渐恢复了正常生活,带着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行后继治疗和定期复查。
最后也要提醒各位姐妹,当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或者腹胀时,除了考虑消化系统问题,也要排除妇科疾病,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专家介绍:武欣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专业擅长:宫颈癌、卵巢癌、内膜癌及各种常见妇科良恶性疾病的手术及综合治疗。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宫颈癌精准治疗拔萃团队及复旦大学优秀医疗团队骨干。先后获得第二届欧洲腔镜协会亚太区会议GESEA妇科腔镜大赛全国总冠军、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业委员会年会手术比赛一等奖、上海市医师协会海上妇产科医师论坛手术比赛一等奖。每年开展妇科手术1000余例,其中IV级手术500余例。
指导专家:姜桦
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专业擅长:近年来主要在保留生育功能及器官功能的宫颈癌综合治疗管理(主要括保留神经、质子重离子治疗等结合辅助生育技术及产科技术的立体治疗系统模式)、宫颈癌的淋巴转移机制及影响预后机制等方面深入研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