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茶老板喝醉了酒,说:

做茶,除了客户,对谁都要防着一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山上,是两头防。

防着客户跳过自己,找茶农拿货。到茶山,一切都是透明的,谁都可以开着车,跑到寨子里,挑上两棵树,看着鲜叶采摘,带走,找人炒出来。

没准,还会进一步跟茶农勾搭在一起。

虽说,一开始,大多数茶商不敢相信茶农,但一年两年三年之后,跟茶农玩熟了,自己的客户就成了茶农的客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还要防着茶农,挖自己的客户。

只要茶农单独跟客户呆在一起,两杯烧酒下去,哥俩好。

茶农冷不伶仃放个大招:X总的茶,也是我家的鲜叶。我自己也会制茶的,你找我拿,我给你的价格更便宜。

茶叶拿走后,茶农还悄悄告诫一句:我用更便宜的价格给你,是为你节约成本。千万不要告诉X总噶,这样会影响我跟他的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山,两头防,还防得住。

毕竟,客户在山上看着做茶的时候,全程盯着,茶叶不会出问题,可以找茶农。

一旦客户不来茶山,想想还是茶商比较靠谱。要是茶农在一箱古树里,混进两公斤中小树去,找谁说去。也就不敢找茶农拿了,还是找合作多年的茶商吧。

总之,山上两头防,茶商还防得住。最怕的是: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自己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骨干,带着客户资料和茶企运营经验,出去单干了。

这损失,可不是一般的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行业,入门门槛比较低,谁都可以跑到茶山,收点茶叶,自己干。

原本,作为公司的骨干,跟着茶老板混山头,连接上了茶农的关系,知道谁做的茶好,同时,手里又有茶企的客户资料。

干上几年,积累了资金。跑到茶山,做点茶叶,给原来企业的老客户发茶样。

而且,用更便宜的价格发同一山头的茶样,得到客户信任后,用别的茶叶赚钱。

茶企的客户,就这样被挖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人之前,先看看人品,再用利益深度捆绑。

不然,来上这一招,无论哪个茶老板遇到,都够喝上一壶的。虽然很无奈,但是,能怎么办。

茶这个行业,除了对客户,对谁都要防着点。

一切都是假的,只有利益是真的。茶老板酒后哭诉:做茶,最怕辛苦培养的骨干,带着客户出去单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