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看联播丨全球最大射电天文望远镜阵列首台中频天线在河北吊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百姓看联播丨全球最大射电天文望远镜阵列首台中频天线在河北吊装

你看,这个15米宽的"大碗"被稳稳放在了底座上,"碗"里盛的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信号。河北新闻联播报道,国际科学大工程SKA首台天线在石家庄完成吊装,说的就是它。

这"火"上新闻的"大碗"是干啥用的?简单说,它是咱中国电科54所自己研发的SKA天线,科学家用它能观测宇宙,探索宇宙起源。

知识点太密听不懂?别急,咱一个个说。

宇宙中有很多天体,它们会发出电磁波,射电望远镜天线用这个"大碗"把那些看不见、摸不到的微弱电磁信号接收、汇集起来,再经过复杂的计算处理,就能为宇宙里的天体"画像"了。

为了"看"得更远,"听"得更清,人们陆续建了一些射电望远镜,最大的就是正在建设中的SKA,中文名叫"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它由20个国家参与研发,3000面天线分布在10个国家、跨越3000公里,人们叫它"地球巨眼"。咱在新闻里看到的,就是其中一个。调试一个月之后,它就要启程从石家庄去南非啦。

这样的大工程里有咱河北的智慧,想想都觉得自豪。不过这背后,可都是科学家们用创新的硬实力拼出来的。举个例子,咱们看到的"大碗",也就是天线的主反射面,是66块铝合金三角形面板组成的,它们的曲率各不相同。为了让微弱的电磁信号准确汇到一点,要让它们组装得严丝合缝。为了把精度做到最高,科研人员努力了3个多月,把面板精度误差最低控制到50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儿的厚度,在行业里都算顶尖。

专家说,2027年,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就能开始观测宇宙啦。

文案:李代姣

拍摄:王守一

后期:王守一

海报:段维佳

配音:王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