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崇祯年间,一次在张献忠攻打重庆时,曾在城外的寺庙驻扎。不知怎的突然来了“致”,要让庙里的和尚们喝酒吃肉,不吃就要屠城,和尚吃了酒肉后说了十个字,张献忠便离开了,谁料,那和尚所说的十个字成了千古名句。

张献忠,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史书上记载他生性嗜杀,狡黠至极。

明朝天启末年,张献忠所在的陕西全境大旱,大旱之后又来蝗灾,一时间陕西境内尸横满地,饿殍遍野,百姓的生活更是一日不如一日。

无奈之下,陕北地区的人们率先发动了起义,并且很快便取得了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崇祯三年,张献忠也在家乡聚集了一支几千人的部队,跟随起义军头领王嘉胤等人转战陕西、河南等地。

并且由于他出色的指挥才能,很快便受到了王嘉胤的赏识,队伍逐渐壮大,最后成为农民起义军中最强大的一支队伍。

一路上,他东征西讨,见识了太多明朝政府贪墨横行的事例,以及百姓愚昧不堪的心理状态,这更坚定了他要改变的决心。

公元1643年,张献忠在黄州称西王,为了建立更广阔的天地,张献忠决定向西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644年,张献忠攻克泸州城,紧接着便是渝州城(今重庆)。当张献忠带着队伍浩浩荡荡来到渝州附近时,天色渐晚,于是便寻了间寺庙稍作休息,等着明天一早便出兵攻城。

来到寺庙后,张献忠看着满屋的神佛高高在上,而供奉他们的众和尚一个个面黄肌瘦,不仅如此,他自知自己一路打过来有多少受苦受难的百姓,而这些神佛呢?

整日端坐在这里,受着世人的供奉却不见有谁肯垂怜世人,来帮助这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

当晚,张献忠看着寺里和尚给自己准备的斋饭,一点油水都没有。不知是出于可怜,还是对这些整日只知吃斋念佛的和尚们的嘲笑,当即让属下去寻了些酒肉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满满的一桌酒肉摆在那些和尚面前时,出家人自持所尊崇的“三皈五戒”之说,自然不去多看,为首的方丈想要出言教训张献忠,但还害怕这个传言中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大发雷霆,拿这一众和尚开刀,便只是带着众僧诵念着佛经。

张献忠当然也明白出家人的规矩,但那时的他本就厌恶这些世俗铁条。在他看来,这些规矩若是当真有用,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愿意追随自己起义,更不会有那么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灾民了。

于是,张献忠站起身来,指了指桌上的酒肉说:“众位师傅平日里的日子太过清苦,所以我特意让属下搞了这些酒菜回来,贴补一下诸位。”

“多谢西王美意,我等乃是出家之人,自持三皈五戒,平日里饮食清淡惯了,吃不得这些。将士们东征西讨辛苦,还是赏给他们吧。阿弥陀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首的和尚站出来,缓缓说完,本以为可以就此作罢,谁料竟惹恼了本就在气头上的张献忠。

“大师言之有理,可将士们早就吃过了,这些是特意为你们准备的。如果大师们不给我张某这个面子,就休怪明日攻城,渝州城内鸡犬不留了!”

看着张献忠笑盈盈地说出如此恐怖的话,众僧只觉得宛如人间地狱一般。

张献忠见他们迟迟没有动作,无奈地在心底叹了一声,刚想让人将这些酒肉搬下去,便看见有一人站了出来,走到桌前,拿起酒肉吃了起来。

酒肉咽下去后,那和尚颂了一声佛号,直视着张献忠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酒肉已经吃了,还望施主信守承诺,攻城时放过这一城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是张献忠佩服这和尚的胸襟还是真的不想再多造杀孽,转天攻城时,当真放过了满城的百姓。

而后,张献忠率兵攻打成都。同年十一月十六日,张献忠于成都称帝,建立大西国。建国之后,张献忠颁布铁令,不许私自用兵,不许强取豪夺,有敢违者,以军法论处。此后积极投身于反清战争中,可惜在公元1647年中箭不幸身亡。

但他的诸多故事却被后世流传下来,就像在那间寺庙的故事,随之传下来的还有那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不仅解救了满城的百姓,更蕴含了无边的佛理。为了解救众生放弃自己所坚守的信念,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名句得以流传不单单是因为背后的故事如何精彩,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所蕴含的道理是否被世人所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