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老金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也是社会的民生大计。每年的养老金调整,都牵动着千万退休人员的心。

那么,2024年养老金还会继续上涨吗?有哪些积极的信号可以让老年人放心呢?今天,我就来为大家揭晓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养老金是怎么计算的。根据目前的养老金计算公式,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是根据个人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算出来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根据个人账户储存额和计发月数计算出来的。

计发月数是根据退休年龄和人口平均寿命确定的,一般来说,退休年龄越大,计发月数越少,个人账户养老金越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影响养老金上涨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社会平均工资是养老金计算的重要依据,它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职工收入水平。

社会平均工资越高,基础养老金就越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93395元,比上年增长9.8%;2020年为102588元,比上年增长9.7%。

预计2021年和2022年,社会平均工资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这将为2024年养老金的上涨提供有力的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是养老金调整的基础条件,只有保证基金的收大于支,才能保障养老金的正常发放和适度增长。

根据人社部的数据,2020年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为4.4万亿元,总支出为4.1万亿元,收大于支3000多亿元。预计2021年和2022年,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仍将保持稳定,这将为2024年养老金的上涨提供充足的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是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进展。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养老金调整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完善和优化养老保险制度,才能实现养老金的可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实现了全国统筹。2021年,我国已经实现了全国养老保险统筹,打破了地区壁垒,实现了养老保险基金的跨省转移和结算,提高了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和公平性。
  • 推进了延迟退休。2022年,我国将正式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增加缴费年限,提高个人账户储存额,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提高养老金的水平。
  • 推出了个人养老金。2023年,我国将正式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鼓励职工自愿缴纳个人养老金,增加个人养老金的收益,提高养老金的替代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2024年养老金还会持续上涨的可能性很大,有以下三个积极的信号:

  • 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为养老金的上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为养老金的上涨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 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进展,为养老金的上涨提供了动力源泉。

因此,老年人可以放心,你们的养老金不会少,只会多。当然,养老金的上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动态调整。

我们也要树立正确的养老观,不要过分依赖养老金,而要多渠道、多层次地进行养老规划,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