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篇重要提醒:大碗已正式入驻抖音平台。

更及时的楼市和政策热点分析,将第一时间更新在抖音平台上!比如前两天的政策变化,已在实时投喂在抖音里!

仅需两步,一键收获最新楼市分析:

1、复制以下文字口令

8:/ h@o.QX 02/05 【大碗楼市葫芦娃的个人主页】长按复制此条消息,长按复制打开抖音搜索,查看TA的更多作品##0IiPHzyIQF8##[抖音口令]

2、打开抖音app,进入“大碗楼市葫芦娃”主页,点击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为正文。

近一个多月来,大A里的外资一直在持续流出。

用咱们自己人的话讲——

外资就是个搅屎棍,我们正遭遇一场恶意做空。

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贝莱德,在宣布关闭中国灵活股票基金之后,其总裁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一段贼恶心的话。出于安全考量,外国佬的原话就不放了,大致意思如下:

贝莱德在全球管理了8万亿美元资产,甚至在尼日尔市场都获得了丰厚回报,唯独在这个……一般的市场亏了。

两年不到,亏了30%。

我原本很想写篇稿子,反驳一番——

外国佬自己技不如人,怎么还能满嘴喷粪?

但是!但是!但是!

近两天大A市场发生的一连串丢人事情,让我老老实实闭住了嘴。

真特么不争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里有小偷。

近一周,A股有桩闹剧:JinDi股份事件。

围绕这件事,各种舆论与解读闹得是沸沸扬扬。今天,我想用一条清晰的时间逻辑线,把这件事好好掰扯清楚。

掰扯清楚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大家看清这群盘踞在市场里的小偷。

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

2023年9月1日,山东JinDi股份成功登陆A股。

登陆A股的企业,一般情况下都会通过资管计划,定向给高管和核心员工做一些低价战略配售,已示激励。

但这些低价限售股,不能立即卖出,以避免经营团队高位套现的同时,又扰乱市场、收割散户。

战略配售股的限售期,一般为12个月。

直至一个创新型的政策出现:融券。

什么叫融券

简单的解释就是——

企业高管和核心员工低价买入的战略配售股,虽然不能卖出,但是却可以借给别人收利息。

而借到限售股的人,则可以自由卖出。

然后……

JinDi股份的高管,就在上市的第一天,直接把手里的限售股一次性全部借出。借到限售股的私募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以最高价全部卖出。

也就是说——

限售股的确是限售的,但通过融券通道走一圈,就能卖出了。

这特么还叫个屁的限售股。

有人说,

人家高管愿意卖就卖,愿意借就借,关我们散户屁事。

好,咱们继续往下说。

假如说,我是说假如,绝非特指JinDi股份——

一家准上市公司的核心管理层,一旦可以通过融券的方式,把限售股提前卖出,那会不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

我在发行阶段直接把发行价定的高高的,再利用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开盘当天一顿爆拉,紧跟着清仓全部借出,借股票的一方立马高位卖掉变现……

最终,大家一起坐下来分钱。

对于散户来说,你面对的是什么?

打新期,定价过高的新股;

借股方,绵延不断的高位抛出。

两者叠加在一起,散户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买到手就是一刻不停的赔钱。

再次强调!

以上全是假设,绝非特指某一家公司。

下面这张图,是JinDi股份自上市之后的股价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市首日,发行价21.77元,最高冲至61元,收盘价48.27元,收盘涨幅121%;

上市首日,高层及核心员工手中400多万份限售股转融通卖出,占流通市值的9%;

自此之后,股价一路回调。

我们没有任何证据指明,JinDi股份的高管及核心员工存在通过融券变相高位套现的嫌疑。并且,JinDi股份也已经澄清,此次融券的是员工参与的资管计划行为,与企业及大股东无关。

但是,以上种种碰到一起——

有点让人不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规的漏洞。

当下这种烂市场里,

类似融券这种事,无异于在已经亏惨了的万千股民心窝里再狠狠捅伤一刀。

老子亏得裤衩都没了,你竟干出这般“疑似变相减持”的骚操作?

限售股在融券通道里转一圈,竟然就不限售了?

举报他!

抓吧!

事越闹越大,惊动了监管层。

正当我们以为“该抓人了”之时,证监会就此事明确回复:

JD股份的融券业务,符合当前监管规定,不存在绕道减持、合谋进行利益输送等问题。

看到这样的回复,

已经亏惨的、急于拉个垫背的股民彻底不干了,蹦着高的提出两点质疑:

第一,如何定义转让和流通?

监管明确规定——

战略配售股的限售期为12个月,限售期内不能转让和流通。

那么,出借算不算流通?

如果出借不算流通,那么借到股票的一方立马卖掉,算不算转让和流通?

借股票的人,借到的是不能流通的股票。既然是不能流通的股票,凭什么能跑到市场上抛售?

第二,如何维护法律和法治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证券法》第36条明确规定,限售股不得转让。

而交易所发布的融券规则里的第48条却规定,证券出借期限顺延超过30个自然日,双方可以协商现金了结。

我们的立法原则是:下位法服从上位法。

交易所的融券规则,怎么可以突破上位的证券法?

股民们的质疑有没有道理?

有!

但监管层的回复有没有道理?

也有!

别急!先别急着骂我墙头草!

请给我两分钟时间,耐心听我讲清楚“融券”的起源。

事实上,

融券的初心,也是为了保护散户。

当年推进注册制的时候,刚上市的新股流通盘往往过少,时常会出现几亿、十几亿的资金就能轻易买光市场上的流通盘。

庄家买光之后,就可以想怎么拉升,就怎么拉升。

庄家做多,散户接盘。血洗三年,哭爹喊娘。

为避免以上情况连续发生,证监会特地颁布《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

发行人的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员工,可以通过设立资产管理计划参与战略配售; 参与战略配售的投资者在承诺的持有期限内,可以按规定向证券金融公司借出获得配售的证券。

有了融券政策之后——

若有游资再想坐庄肆意拉高新股的股价,就会有人通过大量融券的方式,先向证券金融公司借来战略配售的限售股,再向市场大量抛出做空,以此把股价打压下去。

以此平衡股价,避免散户高位接盘、损失惨重。

把以上大段文字,做个更直白的总结吧。

监管层设置融券制度的初心就是:

给新股市场,导入一个做空机制。防止有人坐庄做多,割散户韭菜。

融券搞出来之后——

的确堵上了庄家做多的漏洞,但却多了个做空的漏洞。

就如同前文所说:

首先,上市方可以做高发行价,一上市就把股份出借套现; 其次,融券者在明知新股价格虚高的前提下,借入股票后,先高位卖出,等股价下跌后,再低价买入,做空套利。

有人说,

融券的人凭什么敢做空,凭什么笃定新股必跌?

第一,他们笃定新股定价虚高。

放眼如今的大A,有几只新股能连续撑得住高位?

哪个不是上市前几天一波暴力拉高,紧跟着就屁滚尿流?

第二,他们笃定没有一只新股能扛得住空头砸盘。

以金帝股份为例——

上市首日,高管和核心员工就借出了458.3万股。

10%的流通盘,都牢牢拿捏在融券者手里。我一下子全部抛出来,整个市场一定懵逼,股价必跌。

叠加以上,

新股定价本身就虚高,再加上经营团队又把大量限售股集中融给做空方。就好像一块没有价值的石头被推到高山上,只要集中给点力量,石头一定会屁滚尿流的跌下来。

我再跟大家说个数据吧。

自8月份以来,一共有45家公司上市,其中11家上市首日就被大量融券。其中,HD新材的融出费率,最高达到62.6%。

也就是说,

借股票的融券方,要支付给借出方62.6%的利息。

他凭什么敢支付这么高的利息?

他100%确定这只新股要跌,而且是暴跌!

——暴跌产生的做空收益,足以覆盖62.6%的高额成本。

有些事,真的不能细想。

我们炒的到底是个什么市场?

一个哪怕支付60%以上的成本,也有人敢做空的市场!

一个新股上市首日,高管及核心员工就集体融券借出的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不该如此。

其实,今天我无意去指责任何一方,我也没有指责的权利。

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是去讨论谁对谁错,更不是去探讨当下制度的问题。

甚至,我认为——

融券制度的本身,也没有问题。

就如同前文所说,

融券的初衷,也是引入做空机制,防止庄家在新股市场里做多拉高,最终收割散户。

准确的说,

它是个补丁。

对!

补丁!

我一直有个很大的疑惑——

咱们的大A,怎么总是有那么多的补丁?

防止恶意做多,需要补丁;防止恶意做空,需要补丁;上市公司分红未达到比例,也需要补丁;针对量化,还需要补丁……

怎么总有那么多人想去钻漏洞?

为了堵上漏洞,怎么需要那么多的补丁?

正常的市场,本不应该如此啊,所有人都只想着钻洞套利。

就拿融券这件事来说——

上市企业,想的是先做高发行价,一上市我就变着法的套现。券商想的是,如何搭桥挣个手续费。机构想的是,我要拉高赚一波,然后T+0卖出来股价大跌,再赚一波。

甚至,散户也痴心妄想着——

你敢做空,我就敢做多,打爆空头。

整个市场的参与者,都蜕变成了赛跑运动员,比的就是“看谁跑得快”。

每个人嘴上喊的都是价值投资,干的全是短期套利投机。每个人都把股市当成了提款机,哪有漏洞哪里钻。

监管层只好手握一个又一个的补丁,补上一个又一个的漏洞。

连我们都不看好A的长线与未来,我们凭什么要求外资一个都不能跑?

若一个市场里的参与者,每个人都只看短线、只想干一票就走、看谁跑得快……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这个市场,真的到了该彻底整治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的该出手了。

虽然大碗很少会说,真的该管管了。

但是,这次真的真的真的很想说:大A的确到了该管管的时候了。

第一、离谱的新股定价,真的该管管了。

目前,只要新股上市发行价就是四五十块。

任何一家企业,股票不定个三五十块,就不好意思上股市露脸。

比如HUAHONG半导体,上市当天在港股的收盘价只有23.55,而在A股的发行价却高达52块人民币。

是谁在撑着这个极不正常二级市场?

上亿的苦逼散户呗!

为何融券者敢做空?

不就是吃定你虚高的新股定价,笃定你硬不过一周。

为何大股东急于套现?

不就是知道自己这个破公司几斤几两,笃定股价虚的一批。

第二、不仅要收紧IPO,更要收紧超募。

关于IPO超发对市场的抽血,大家也有目共睹。事实上,自9月份以来,监管层也的确在收紧IPO。

此前,

一个月动辄发行超过30支甚至多达36-37支,现在下降为20支左右。

但除了IPO超发以外,A股还有另外一台抽血机:超募。

天下苦超募久矣。

注册制下,新股实行市场化发行。其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由市场决定,超募成为常态。

今年二月至四月,几乎每一家上市公司都超额拿到远远高于原计划需要的钱。

为何要超募?

无非就是大家都想着:辛辛苦苦几个月包装,又是搽脂抹粉,又是宣传路演。既然弄,何不一次弄个够?于是,就产生了超募。

有人会问——

吃相这么难看,万一发不出去,砸在包销商手里怎么办?

事实上,承销人早和上市公司订下协议了:如果砸在手里,上市公司就用超募的钱回购。

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里外都是自己的,谁也没损失。拿到了是白拿,而且巨额暴利,拿不到也没损失。

他们得利,谁受损失?

二级市场的投资人!

注册制设计的初衷——

是降低公司上市门槛,建立灵活淘汰机制,让股市更加市场化。

但是!

由于上市公司与保荐单位等中介机构的合谋,让良好的初衷变成了一群无良者的肆意圈钱游戏。

第三、继续抓。

继续抓贪腐,继续抓违规减持和违规套现。

抓人不是目的,但抓人可以给予涣散的信心一点点支撑。

JD股份事件全面爆发的第二天,股市交易量跌破6000亿,创年内最低交易记录。伴随交易量一起跌入谷底的,还有股民那原本都已支离破碎的心。

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

反正市场依然如此,到了这时候,大家烦的还真不是亏钱。

大家厌恶的是什么?

凭什么老子割肉、它吃肉?

比这个更厌恶的是什么?

有人不讲规矩。

平时不讲规矩也就算了,都到了这时候,还玩的这么脏,真说不过去了。

最后再次提醒:大碗已正式入驻抖音平台。

仅需两步,一键收获最新楼市分析:

1、复制以下文字口令

8:/ h@o.QX 02/05 【大碗楼市葫芦娃的个人主页】长按复制此条消息,长按复制打开抖音搜索,查看TA的更多作品##0IiPHzyIQF8##[抖音口令]

2、打开抖音app,进入“大碗楼市葫芦娃”主页,点击关注!

置业逻辑:

环京:|||

长三角:

大湾区:

沈阳:||

大连:||

其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