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阻止预制菜进校园的连载文章:

001 《预制菜进校园的逻辑和排核污染水没什么区别》
002 《都这样搞,以后还哪有人生孩子?》
003 《你们是不是搞错了,还是有人故意钻空子》
004 《想问《经济日报》一个问题,就一个问题》
005 《如果知情权被“预制”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以为连载文章还需要再多写几篇,但是好在晚上传来好的消息。

教育部:经研究,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这个晚上,有一些人睡不着觉,也有很多人能睡个好觉。

曾几何时,我是很愤慨的。

因为在想,这个话题,为什么大家会在这儿激烈讨论呢?

不是辩论结果的问题,而是,话题出现本身,它就不正常。

难道我们国家的孩子、祖国的下一代,不配享有最好的条件吗?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话,不是一个低限的口号,而是最高标准。

那么多法律、法规作保障,那么多关心孩子们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一定要把一件那么不确定的事情急于铺进安插一个最需要确定性的场景呢?

说实话,我是想不通的。

特别是,还有些的媒体说出很多模棱两可的话、然后很多人避而不及的时候。

星球上,我写了一句话,有人给我留言,问:

如果那一天不会到来呢?

我相信是不会的。

我觉得,国家的政策意愿明明是好的,1号文件是针对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民收入等战略层面去考虑的,而且那九个字也是非常审慎的。

以我不成熟的理解,这个与预制菜进校园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我不觉得是所有媒体就一定领会对了政策的初心,它们可能有些强调经济的作用,可毕竟孩子的事,应该是这个国家最大的事。

但有的人,非要扯虎皮当大旗,钻制度的空子,是真的坏人。

我也相信,相关政策法规一定会越来越完善,关于预制菜的监管也会越来越严格,这对我们未来减少食物浪费,更好保障极端情况下人民的饭碗,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部门一定也在研究和调研。

我相信国家,特别相信这个国家有良知的人会站出来说话。

在政策还没有明晰的时候,来自社会的意愿,民心所向有着很大的影响。

这里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是老百姓当家做主的地方。我们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指鹿为马,不能拿孩子们去冒险,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可能性。

有的人觉得我小题大做,有的人觉得我有点偏激,身边的人好几个让我不要再说了,因为XX日报已经说了,说明国家定调了,肯定有特别的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实话,孩子的问题上,我不迷信任何权威,我也不相信什么阴谋论,我坚持自己的判断,相信孩子总需要有人守护,也相信权威部门一定也会实事求是。

不仅仅是我,很多很多人都在网络发声、呼吁谨慎。

我知道的,还有很多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学者、人大代表等,在默默通过自己的渠道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很高兴,这些努力没有白费。

我很清楚,其实预制菜(主要是料理包和不符合要求的净菜)早就在一些地方进了校园,好几年了,不是现在的事,偷偷摸摸。很多读者向我反映,提供了很多证据,也包括一线城市。

这两天,深圳、上海的某些情况大家也看到了。

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虽然小,不发达,但是能够坚守底线。

中国很大,情况很复杂,预制菜种类也很多,不能一概而论。

那现在,我们有了“万里长征第一步”。

接下来,各地都应该认真梳理集中配餐中的情况,确保孩子们能够吃上健康可口的食物。

我们会携手围成一道护城河,配合相关部门,去守护孩子们,为祖国的未来尽一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只要你认为是在做对的事,就不要怕,这里是中国,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我们是从东亚病夫走到了世界第二,虽然还有很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我们要客观去看什么是主干,什么是枝叶。

很高兴这个主题的连载可以告一段落了,如果需要,它就会再出现,和其它那些有良知的人一起发声,去贡献自己一份哪怕是微弱的力量,没有什么能收买或打压,请放心。

要永远相信良知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