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乃堆拉哨所

在乃堆拉哨所

王世廉

王世廉

1971年8月,我作为军区司政后三大机关工作组成员,到边防一线检查战备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来到了乃堆拉哨所。这里海拔高,高寒缺氧,几乎寸草不长。后勤部战勤参谋,给他们带来了一大麻袋小白菜,战士们又兴奋又感激。

哨所干战们生活非常艰苦,那时没有修建营房,他们就住在山洞里,山洞里非常潮湿,用手一摸他们的被褥潮呼啦的。

在哨所我们见到了曾经是军区政委任荣的井卫员也在这里当兵。

上级很关心这里的干战们,知道因缺氧不少战士手指甲盖往上翘起,上级卫生部门还发了专活此毛病的维生素,规定每天每人吃一颗。

我们除听干部汇报外,还深入班排与战士们交心交谈。

乃堆拉山口是中印双方开放地点,这里建有邮亭,我们还看到了两国人员交换信件。

一天,我们爬上哨所附近一个山顶,从望远镜里看到山下两个印度兵,抱着枪,走来走去,好像是他们的游动哨。

回到军区后,我们向首长详细汇报了边防情况。

对于西藏边防情军区很了解,也很重视。但当时由于我们国家还不够强盛,拿不出更多力量投入边防建设。不像现在,我们国家富起来了,强起来了,边防建设也走上了正规化,现代化的科学有序的发展,构筑起了固若金汤地钢铁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王世廉:生于1935年12月,原籍山东省臨清市人,1955年参军入朝,在134师炮兵541团三营任中心文化教员,1956年7月入长春机要学校学习。毕业后到沈阳空军司令部机要局工作,1959年3月去西藏支援平叛,当年7月到山南分区二团司令部工作。1965年调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工作,1970年调52师三营任教导员。1978年12月转业到山东省臨清市文化局任局长,1985年调成都市卫生局工作,直到现在退休。

作者:王世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王世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