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边走路边嚼口香糖。”
苏联解体正式确立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一时间风头无两。
一门心思搞生产,全心全意谋复兴。我们从来以和平与友善示人。
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却触到了美国不知哪根敏感神经,处处找茬,针锋相对。

俨然是把我们当成了自己的假想敌。
世上没有来路不明的讨厌与争锋,美国的不满太过莫名其妙。
到底是哪里惹到他不爽了?

超级大国威风一时,傲立全球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大阵营的对抗转变为一超多强。
这个世界第一强国,由此走上了一条霸权主义之路。横行霸道,傲立群雄。
没有国家会不自量力,想给自己的生活找点乐子,去碰美国的霉头。除了法国和某些新生联盟国家还能留有自己的说话余地,其他国家都是保持沉默。
刚从战火中站起来的我国,根本无暇顾及许多。战火让经济凋敝,百姓惶惶不安,当务之急,是鼓足干劲抓生产,想办法让全国人民吃饱饭。
至于其他事情,都得以后再说。美国的发展与崛起其实非常迅速。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几乎没有历史的国家。
从被殖民到崛起,再到发展壮大,只用了很短的时间。
先是一战以后,美国咆哮的20年。其他国家在打仗,而他在发展科技。

战争结束,其他国家休养生息,而他在发展科技。
这20年是他的机会,也是他的修炼。
只等到二战爆发,他的科技已经领先了其他国家许多,这时想要得到最优良的装备,就需要找他购买。
这次世界大战,在各个国家都面临着战争的打击,或多或少有些削弱的时候,美国却大发战争财。积累了丰富的资本。这些资本成为他继续向上发展的本钱。
而其他那些老牌的强国,传统殖民大国英和法,他们在战争中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而军事列强日本和德国,他们是这场战争里的战败国,自然也很难再起。
这个时候世界的舞台留给了美国和苏联。
一场冷战,虽无硝烟,却维持了几十年。

直到苏联解体,美国再无敌手。他真正傲立于世界,在他看来,所有的其他国家都只不过是寻常,就像是一座世界最高峰,俯视着群山。
中国也只不过是里面略高些的一个,略有潜力一些的一个。
接下来的故事就越来越往一枝独秀发展。
全世界都在想方设法搞生产,促经济,而美国已经跳出了普遍的层次,进入了高科技与金融领域。
这一度成为后来的“发展命脉”。
他的科技经过一轮一轮的升级,已经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甚至成为一种科技霸权。
有些东西只有他能够生产,有些核心技术只有他掌握。
于是就出现了垄断。独一无二的东西,那自然是他说值多少钱就值多少钱。
其他国家想要就要出钱,价钱自然是美国说了算。

美国又做出了一个关键的决定。
将美元与黄金挂钩。这举动直接推动着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大量的黄金流向美国。
事实上,我们与美国还是存在着一段和谐相处的经历的。
英国剑桥大学的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曾说过。中美两国当时处在良性关系,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中国经济过于落后,不会也挑战不了美国的地位。
第二个原因比较的隐晦,美国似乎认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会慢慢,西化。
是的,美国认为中国会在发展过程中演变为一个西方国家,会采用西方的制度。
而西方的话语权是由美国牢牢把控着的。
相当于那时的美国认为中国自己的路走不下去之后就会加入他的阵营。

这种想法与自信其实也来源于美国的文化策略。
他们在保持经济霸权的同时还一直没有放弃,加强自己的文化渗透。
漫威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不断地文化输出,潜移默化地改变他国的人民对于美国的印象。
美国的价值观不断地输出,传播,随后就是复制与同化。
这个手段他乐此不疲。
这样的影响是很可怕的,当整个国家的青年人都奉行着另一个国家的文化与价值观的时候,这个国家也就丧失了话语权与主导权。
美国的策略在当时并没有成功。至少在我们这里。
这才是让美国一转态度的理由。

中国干了什么?
事实上,如果当时他的策略成功了,现在也不会将中国视如眼中钉。
那么我们干了什么,让美国自从21世纪之后就一直针锋相对,处处打压?
中国的发展是厚积薄发的。最开始,美国在外面如何傲气横行,和我们没关系,咱们也没那个实力。
然而2008年,中国发现了风险。
一场金融危机近乎席卷全世界。这个庞大的、饱满的巨大泡沫突然炸开。
此后,全球的经济哀嚎遍野。

然而中国却挺过来了。这场危机过后,其他国家的经济依然疲软,增长几乎停滞。
但中国的经济却在国家的调控下焕发出生机。
就像是一片枯草地中生出来的一片绿芽。它很醒目。
得益于经济制度的优势,中国又躲过了几次震荡世界的危机。
2014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数据带来的危机十分明确。在美国眼里,第一只能是属于美国的。
于是乎,中国崛起之路成为“中国威胁之路”。特朗普上台,这种针对被拿到了明面上。

一边走路一边嚼口香糖
这句话是美国的某位司令的言论,意思是指美国可以同时对付俄罗斯和中国。就像可以一边走路一边嚼口香糖一样,两不耽误。
这句话是叫嚣,也是美国超级大国自信心的体现。
而在美国的刻意打压之下,中国的发展依然保持着劲头。
那个几乎被美国垄断着的高科技领域,中国闯进去了半条腿。
根据德国《明镜报》的调查信息,中国的高科技出口已经占据了世界总出口的23.9%。
而美国在最初抢占市场的时候也才占到23.3%。这0.6%的超过,已经让他们难以忍受。
而恰巧,在美国制霸市场之时,我国的科技出口仅有0.6%。这种发展速度让他们嫉妒以及恐惧。

其次还有军事领域,与武器方面。如果说科技强大与否能够体现国家的实力,那么军事实力就是更为鲜明的盾牌与威慑。
虽然美国依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但中国的无人机和潜艇却在世界舞台上大出风头。
制裁与遏制,成为他打压的手段,而渗透与思想传播,则成为颠覆的软刀子。
我们的发展太快了,这种速度。不仅让他们嫉妒,也让他们恐惧。
于是就产生了针对。
在这个时候发展成了原罪,发展快成了原罪。

有观众提出,其实历史上的华夏就长期处于世界的第一梯队,甚至是巅峰。
我们现在只不过是在父母亲在回归,在重返,他们只是不习惯罢了。
我们想要复兴,想要改善现状。
中国的发展只想改善自己的现状而不是为了挑战美国的霸权。
可惜的是,美国似乎认不清这一点。也许是不想认清。
而在我们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全球各国的共同发展。我们着眼于全球,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
但是美国似乎只接受“赢”和“一枝独秀”。

只接受赢与一枝独秀
他们不接受并蒂开花,也不接受百花齐放。
在“零和游戏”里,他们是唯一的胜利者。在芯片领域与贸易领域,他们得是一枝独秀。
而在军事实力里,他们更是要做唯一的王。
其他想要遍地开花,或者说是想要百花齐放的人,就是与他为敌,就需要被打压。
德国媒体最近频频发文,称美国的主要战略目标已经转向亚太。
而文章中传递的信号是,中美博弈中,美国能否胜出,还需要考量。
事实上,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抢谁的位子。大家各凭本事,专注自身发展。
而这种种打压行径,像极了宫斗剧里的女人。自己没怀上孩子之前,谁怀上孩子,就是与他作对,就是要抢她的先。

是忤逆,是蓄谋已久,是不安好心。于是想尽办法也要让“胎死腹中”。
若是大家都有孩子,那么就想夺皇位。
从襁褓开始,杀死一个婴儿远比杀死一个成年人简单。“扼杀在摇篮里”几乎成了思维定式。
若是孩子幸运地避开了重重危机和打压,慢慢长大,那就是心机深重,是谋权篡位。
其实,只要足够优秀,遥遥领先,回头根本看不见竞争者的时候,是根本不可能产生嫉妒的。
归根到底,他花了太多的时间在打压其他人身上,原地踏步的自身,注定会被赶超。
不是我们,也会有其他国家。

结语
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这路上会有九九八十一重艰难险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