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改款的 问界M7 参数 图片 )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成绩,成为了细分市场中的当红炸子鸡。

但本质上来说,30万级电动化SUV份额增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快,但中国品牌推进的速度可不慢,这对于刚刚实现盈利上岸,并且取得一定成绩的理想L系产品来说,竞品的加入无疑在抢夺其细分市场。

商业战争一直都有,核心产品力的提升是一种方式,暗自踩踏也是一种商业行为。

网传理想工作人员,从理想汽车角度评价全新的问界M7,对其进行了一波从头到尾的指摘,比如说问界M7存在油改电痕迹,产品力不如原生态研发的 理想L7 ,同时问界M7的一些产品点不如理想L7。

从消费角度来看,理想L系产品的确拥有较强的竞争力,是30万-40万级成功走量的车型。

但退一步来看全新的问界M7,24款的问界M7在配置层面全面提升,比如说换装了全新的1.5T涡轮增压内燃机,马力从此前的125Ps提升到了152Ps。

配置方面做出了一定调整之后,指导价下调了整整4万,低配的问界M7指导价下调到24.98万,从细分市场中能够有效吸引理想L系的潜在客群。

之前我们提过问界产品系列定价思维逻辑落后的问题,在24款车型上大调整之后,问界M7的吸引力上升了不止一个高度。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理想销售要从油改电、产品力、华为三个角度攻击问界M7,细分市场多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是对一线销售人员薪资的一种直接冲击。

理想的很多销售都是曾经的BBA销售,职位的变动为理想的销量提升带来了直接帮助,这些销售某种意义上已经和理想汽车深度捆绑,站在理想30万级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基础上,构建出来了同价位最值得入手的车型形象。

理想车型销量涨跌,直接关系到这些销售的收入,所以对问界M7的攻击必须要狠。

但全新的问界M7并非一线销售,华为虽然不直接参与造车行为,但在核心技术上却做了诸多投入,比如说华为的电机、智驾、座舱系统,都是目前消费者核心需要的产品力。

理想的成功不也是靠着冰箱、彩电、大沙发这种显性优势才能有效转化BBA的潜在客群,这种优势到了问界M7上变得更有技术含量一些,怎么就不行了?

从核心技术储备上来说,问界M7装备了华为自主研发的电机系统,效率、功率都已经跻身产业头部,同时高阶智驾、座舱系统都是产业主流。

这些都是无法被诋毁的,价格重新定义之后问界M7持续增量的核心关键,就是因为不少用户肯定问界M7的产品力。

的确,华为高层多次表示不造车,但不代表不会对一些企业进行核心技术注入,某种意义上来说华为就是问界M7的核心注入商,就像传统产业中,丰田爱信、博世、麦格纳这些顶级企业的全力支持,打造出来的产品也大概率是世界顶流的。

在问界M7之前,理想销售可以说没有直接对手,凭借着“政策漏洞”打造出来的增程系统,站在了电动化的上风口,但很显然随着越来越多竞品的加入,理想的销售压力变大。

因为从终端来看,问界M7的订单的确触及到了理想L系的核心利益,攻击之所以会开始,就是因为商业战争遇到了直接对手。

对于手握30万预算的用户群体来说,问界M7的尺寸、舒适度、操控、科技以及配置、价格都已经拥有和理想L系博弈的资本,这也是让理想销售正面攻击问界M7的原因。

我们不否认理想产品的优秀程度,但这个市场从来都不会是一家独大,理想销售的疯狂,说明这个市场开始变得合理起来,有对手就有博弈,对于两年时间就能上岸的理想来说,未来的日子可能不会太好过了。

有竞争就有技术战、价格战,最终的受益者,一定是消费者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