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这样一个人,家国危难,他离家万里,弃文从武,只为守护一方百姓平安。

有这样一个人,他在身居高位之时,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事业,一生都在探索与奋进。

有这样一个人,被誉为“人民的光荣”,“中国革命的里程碑”,然而整整21年,他没有领过一次元帅的工资。

有这样一个人,当觉知到自己的身体状态逐渐衰落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夜以继日地工作,倾尽最后一丝心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就是朱德,中国十大元帅之首,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朱德去世后,举国哀恸。他用坚定和信仰,一生都在为国家苦行,为人民先行。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人民心中永远的“总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去世后不久,中央便开始派人寻找一个农妇,最终在四川攀枝花找到了她,完成了朱德元帅的遗愿。

这名农妇究竟是什么人?她和朱德元帅有什么渊源?跨越历史的洪流,本文将带你深入揭秘这个问题。点个关注一起来看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22岁那年,好不容易从贫苦的农民家庭通过读书考上秀才并当上了教师的朱德,毅然决然告别父母,离开家乡。

他对自己的家人说,现如今战火纷飞,正值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关键时刻,单纯当一个教师的话,没法为终止这经年的战乱做出更大贡献。

于是他选择来到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军事知识。在云南学习期间,他凭借自己优异的表现得到了学校校长和教员们的一致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也在当地加入了护国军,在讨伐袁世凯的“棉花坡战役”中一战成名,将敌人打得丢盔卸甲,这场战役也成为了护国战争的转折点。

然而,云南当地的护国军也并非完全一心为国。当时护国军中的唐继尧试图占地为王,对朱德等护国军中的革命人士进行围堵、追杀。

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身为金沙江江防大队队长的雷云飞救下了朱德,并收留他在自己身边养伤。二人由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中央寻找的那名老妇,正是雷云飞的妻子刘元珍。在雷云飞去世后因战乱的原因不见踪迹,成为朱德一直以来的牵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

朱德此时已经认识到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已经被袁世凯所窃取,军阀混战,人心散乱,继续在护国军呆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于是在养好伤之后,朱德拒绝了好兄弟雷云飞的挽留,也拒绝了当时国内许诺给他高官厚禄的各路军阀邀请,毅然决然出国深造。

后来,回国后,他又加入了国民革命军。但当他发现国民革命军依旧无法实现他的报国之志时,他再次选择了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他万里奔赴、提交加入共产党的申请。可惜的是,当时的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拒绝了他的申请。

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远渡重洋,先后去了法国和柏林,终于在柏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只见公仆不见官

1946年,朱德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只见公仆不见官”,这也是朱德元帅一生的真实写照。

面对敌人,他智勇双全。作为“总司令”的他,和战友们一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革命信念始终坚定如磐。

面对革命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他百折不挠,他经历了长征的全过程,并全力促成了对三军会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由他指挥的关键战役,“游击战争”战略的重点运用,都对战争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而在生活里,他平易近人,正如西方记者根瑟·斯坦因所言,他就像一个老农民一样,和人民群众融成一片。

艰苦朴素是他的日常,即使在建国后,他也始终穿着旧衣服,睡着有补丁的床单被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授勋到去世,他没有领过一次元帅工资。甚至在临终前还将自己的全部存款上交国家。

面对战友,他情深义重。多年来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在战争中失去下落的好友雷云飞的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结:

朱德元帅和其他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而朱德元帅对战友的情谊,对人民的关爱,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更为真实的他。

以史为鉴,立足当下,我们也应该学习革命前辈们的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建设新中国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