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7日,是中国空降兵成立7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有十五个特殊的“战士”重回部队,接受表彰。也许大多数人记不全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称号曾响彻大江南北,被亿万国人记住。他们就是在汶川大地震中,从茂县5000米上空一跃而下,上演绝地营救的“空降兵15勇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这些完成惊天壮举的勇士们已经12年未聚首,为了这次重聚,他们从天南地北启程,重回他们战斗过的地方。在“发扬空降兵优良传统,坚决完成抗震救灾任务”的醒目标语下,15勇士合影留念。在黄继光的铜像下,15勇士庄严宣誓:若有战,召必回。

2008年5月14日,时任空降兵某部研究所所长,担任此次空降任务指挥官的李振波大校,在飞机上喊出了那句振耳发聩,传诵至今的指令:“同志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灾情就是命令.......”

12年后,当李振波回忆起那惊险一跳时,却感觉到阵阵后怕:“如果选错着陆地点,我们就会向从五楼扔下的西瓜一样,开了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汶川地震,茂县告急

茂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与南边的汶川县城只有40公里的直线距离。2008年,在汶川地震中,茂县同样经历了地动山摇、楼塌人哭的悲惨景象。在长达46小时的时间里,茂县交通、通讯完全中断,无法与外界联系,成了一座孤城。正是“空降兵15勇士”的惊天壮举,为十万茂县百姓打开了求生之门。

时间拨回到2008年5月14日下午14时28分,突然间,汶川地动山摇,大地裂开无数裂缝,高楼大厦顷刻间倒塌,被深不见底的裂缝吞没。上班族惊叫着跑出大楼,学生们哭喊着逃向操场,来不及跑的人,短短几秒就被掩埋在坍塌的废墟下,永远地停止了呼吸.......

与汶川紧邻的茂县,灾情也不容乐观,到下午4点,因为道路全毁,通讯中断,这个有着十万人口的行政县,完全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汶川受灾严重,不断更新的灾情不断传出四川,传遍全国,同样受灾的茂县情况怎么样?没有人知道,全国人民都在密切关注着茂县的情况。

解放军首先尝试使用直升机进入茂县,但茂县地形复杂,平均海拔4000米,而且受灾严重,道路断裂、房屋倒塌,救援条件不是一般的恶劣。当时,直20尚未服役,全国只有不到20架进口的黑鹰直升机,四川附近极少。因此,解放军连续尝试6次着陆,但都以失败告终。

在所有手段都用尽的情况下,空降兵成了进入茂县唯一的希望。也是在这时,李振波大校接到了部队的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聚茂县上空,首次空降失利

5月13日凌晨一点半,李振波接到解放军15军作战部打来的电话,通知李振波马上赶到会议室开会。几分钟之后,李振波就出现在会议现场。

十五军是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在上甘岭战役中,军长秦基伟率部与美军展开激战,一战打出志愿军军威,让全世界都知道了十五军的名号。朝鲜战争结束后,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下,十五军成立了我国第一支空降军。2008年汶川发生建国以来最严重自然灾害的时候,中央第一时间想到了十五军、

在十五军举行的紧急会议上,作为国内最顶尖的空降专家,李振波被委以重任,要求他迅速抽调一批空降兵,在茂县上空执行空降。很快,一支由120名空降兵组成的空降小分队就组建了起来。

李振波记得很清楚,凌晨两点多,当他赶到集结地点时,120名空降兵正在忙着整理装备,彻夜未眠。他回忆说:“在我们中间,我可能是睡眠时间最长的,也就半个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3日上午九点,他们从武汉出发,向茂县上空飞去。在运输机上,李振波对掌握的情况进行了汇总,越看资料神情越凝重。茂县虽然海拔只有1600多米,但四周都是海拔五千米的大山,这决定了战士们要从五千米的高空一跃而下。但当时中国空降兵普遍的训练高度只有几百米,从未尝试过五千米的跳伞。可是,我军并没有五千米以上的空降装备,这让此次跳伞变得更加危险。

不仅如此,茂县上空处于一片强风地带,绵延数千米,这就意味着在高空跳伞过程中,空降兵会被强风吹到10公里以外的地方,风险极大。

上午十点,运输机飞临茂县上空,空降兵准备空降,但在飞机下降的过程中,意外发生了。由于高空气温极低,运输机的雨刮器被冻住了,飞行员的视线被挡,什么也看不见。

下降到6200米的高度时,飞机出现严重抖动,警报器疯狂闪烁,连舱门都打不开了。如果再强行下降,飞机随时都有解体的危险,一百多名空降兵几乎难以幸存。无奈之下,空降兵只好放弃了首次空降,飞行员重新将飞机拉回8000米的高度,向成都机场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下遗书,15勇士惊天一跳

李振波和120名空降兵抵达成都后,连饭都顾不上吃,马上集中开会,进行紧急研究。经过多方商讨之后,李振波决定从武汉抽调25面翼伞,换成翼伞空降。翼伞机动性好,可以灵活调整方向,还有更好的防风性能,是最合适的跳伞装备。

不过,这批翼伞从武汉发出后,被误送到双流机场,等李振波等人拿回这批装备时,已经是5月14日凌晨两点,离他接到空降任务已经过去了整整24个小时。这24个小时,茂县可能每一秒都在失去生命,救援行动迫在眉睫。

但摆在眼前的难题是,翼伞虽然机动性强,但操作难度大,依靠运动制造浮力的翼伞,如果稍有不慎,空降时触到岩壁或者断裂的树木,浮力消失后,空降兵无法控制方向,各种突发情况都会发生。

考虑到这种情况,李振波从120名空降兵中挑出跳过翼伞的22人,其中7人协助跳伞,剩下的14人由李振波带领,进行“盲跳”。

15人的空降先遣队成立了,他们的名字是:李振波、王君伟、于亚宾、王磊、殷远、雷志胜、任涛、郭龙帅、刘志宝、李亚军、刘文辉、赵海东、赵四方和向海波。

在出发前,15勇士都写下了遗书。李振波不愿称之为遗书,而是决心书,但这些战士如果回不来,决心书就变成了遗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李振波原本不用盲跳的,根据规定,45岁以上不被允许参加空降任务,而他已经48岁,可以只在运输机上进行指挥。但灾区人民受难,他果断向领导申请:我必须亲自带队,无论如何也要跳下去!

在15勇士中,向海波年龄最小,只有23岁。他训练时间短,、并碰到过4次主伞打不开的紧急情况。李振波看他年龄太小,不忍看他牺牲,一开始并没有将他列入空降队伍。可向海波主动请缨:如果没有一跃而下的勇气,我当不了空降兵。

有的空降兵再给家人的遗书中写道:不要恨我,因为我是军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名勇士于亚宾,出发前将存折的密码告诉了妻子,结果同为空降兵的妻子告诉他:“呸呸呸,你会活着回来!”

5月14日上午10点20,天气逐渐转好,运输机载着一百多名空降兵向茂县飞去。在飞机上,李振波发表了振奋人心的讲话:“同志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灾情就是命令.......

11点37分,李振波敏锐地观察到高空的浓雾中裂开一条缝隙,从缝隙处可以看到茂县的城关大桥。机会来了,李振波当即下达了空降命令。几分钟之后,舱门打开,李振波第一个背着翼伞跳了下来。接下来,14名空降兵一个接一个,义无反顾地跳出了机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5勇士从天而降,灾区人民:我们有救了

在15勇士跳出机舱的一瞬间,所有人都在默默祈祷,希望他们能平安着陆,联系上灾区人民。17分钟后,地面传来消息,15人平安降落,无一人牺牲。

但人们后来才知道,这群抱着向死而生勇气的空降兵,在4999米的高空跳伞中,每个人都经历了状况不一的情况。

作为第一个跳伞的空降兵,李振波自由落体了1500米后,却发现自己的主伞打不开了。这时,丰富的跳伞经验发挥了作用,他毫不犹豫扔掉主伞,打开副伞,在离地700多米的距离时终于摆脱了危险。

空降兵王君伟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他打开副伞着陆,又在落地时遇到了突然情况:原本在飞机上看到的一片空地,其实是茂密的桃林。结果因为强大的冲击力,他在降落时腿部被树枝划伤,只能一瘸一拐地向集结地点赶去。

还有的战士,降落的地点离闽江只有两米,如果风再大一点,可能就会被吹到闽江里,粉身碎骨。

幸运的是,15勇士平安着陆,虽然挂彩,但无一人牺牲。

15勇士着陆后,立刻向指挥部报平安,并提议取消大规模空降,由他们单独承担侦查灾情、引导空中力量救援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茂县人民已经在孤独无助中坚持了46个小时,当他们看到空中密密麻麻的黑点,从广播中得知是解放军的空降兵在执行空降时,大家忍不住哭了起来。

空降兵李玉山回忆说,当他落地的那一刻,一个40来岁的中年男子紧紧抓住他的手,大声对身后的乡亲们喊道:“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

先遣队集结后,马上奔赴灾区了解情况,据统计,在6天6夜的时间里,先遣队先后翻越4座3000米高的大山,徒步220公里,到7个乡镇和55个村了解灾情。她们用血肉之躯和强大的行年,开辟出12处直升机落脚点,引导机降,帮助灾区恢复通讯,一举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

5月20日,15勇士奉命撤离茂县,安全返回部队。他们用惊天一跳,完成了党和部队交付的任务,解决了茂县十万受灾群众的困境,名垂青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年后重聚,仍有五人在空降军

时至今日,离15勇士的惊天一跳已经过去了14年,如今他们在干什么呢?

那次空降之后,勇士们都回到了部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走向了不同的岗位,天各一方。

指挥空降的李振波大校,如今虽然已是六旬高龄,但担任空降兵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的他,仍在为中国空降兵贡献自己的力量。除李振波外,李玉山、于亚宾、殷远、向海波也仍在空降军服役,担任不同职务。

其余的十名勇士都已退役。王君伟、刘文辉退役后进入家乡公安系统工作,穿上警服保护着群众的财产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八名勇士,有的当了老师,有的跑长途运输,有的当了城管,还有的会村当了干部,都在不同岗位上忙碌着,继续发光发热。

由于工作的关系,15勇士一直没有团聚。2017年,已是空降兵某部连长的向海波,参加国际军事比赛时遇到了老领导李振波。他发现李振波的苍老了许多,不由感慨时光飞逝,更加想念那些经历过生死时速的战友。于是,他开始寻找大家的微信号,建起一个“KJ-15”的微信群。这位名字,勇士们一看就明白,这是属于“空降15勇士”的永恒代码。

2018年,“空降15勇士”准备组织战友聚会,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

两年之后,在部队组织的“中国空降兵70周年表彰大会”上,15名空降兵终于聚首,一起回忆14年前那纵声一跃,一起畅聊今日的境况,并在黄继光铜像前合影留念,向祖国和人民保证:若有战,召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