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不少家长惊讶地发现学校食堂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盒饭。这引发了一个疑问,这些盒饭究竟是不是预制菜呢?

如何面对预制菜无处不在的时代?是寄望国家有关部门来取缔,还是根据预制菜的区别来调整我们的膳食营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目前来看,预制菜来势汹汹,我们普通人似乎无法避免。在时代的洪流下,盲目地反对是徒劳的,既然无法避免,那么我们不如好好想想该如何吃预制菜的时候更好地保护好健康。
预制菜分为不同类型,其中一种保存期长达一年,以重油和重盐作为防腐结构,例如梅干菜扣肉、花胶鸡火锅、佛跳墙等等。

然而,最差的预制菜则是“僵尸肉”,它们富含各种香精和防腐剂成分,这些食品在低价外卖平台上非常普遍。
有人曾言:“美国穷人吃汉堡,中国穷人吃预制菜。”资本的推动下,预制菜行业似乎兴盛无比。资本投入工业技术,预制菜宣扬方便即食,还在餐饮行业提出了“厨师下岗、降本增效”的口号。

然而,这一切背后,剥夺了每个消费者吃新鲜和健康食品的权利。毕竟,预制菜的广泛传播背后,与大多数消费者的愿望背道而驰。

特别是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不确定因素增多,促使许多餐饮门店引入预制菜。例如,酸菜鱼、红烧肉、糖醋里脊等炒菜,在传统模式下需要现场加工,这不仅流程复杂,还需要承担高昂的人工成本。
当餐厅客流量下降时,仍然需要支付未被利用的厨师工资。预制菜确实使餐饮门店更加高效省力、成本更低,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却是一种欺骗。大多数消费者在选择堂食时,心里默认点的食物是现做现炒的。
然而,如今的大部分堂食餐厅没有在菜单上明示菜品是否是预制的。这违反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预制菜的发展不可阻挡,盲目抵制不可取,身为家长,则更需要关注孩子吃了预制菜之后,如何完善所需营养的问题。

对此,关于民意与预制菜的大规模推广之间,仍然需要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需要完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可在评论区里讨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