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战役这个大门一打开,那是时候该进门作战了!
济南战役结束后,粟裕代司令便召集了张震、陈士榘等人开会商议,下一仗到底该怎么打?
经过商议,大家都比较赞同朝着徐州以东的方向进攻,粟裕也很同意,于是在1948年9月24日向中央军委发出电报。
那接下来的淮海战役是如何发生的?
为何粟裕点名要张震谈谈接下来的变化?
而这所谓的变化又是什么?
张震
今天的简史档案馆就跟大家聊聊粟裕和张震在淮海战役中的故事。
毛主席要求粟裕“耍点心机”
1948年9月24日,粟裕向中央军委发出电报:
“为更好地改善中原战局,孤立津浦线,并迫使敌人退守江边及津浦沿线,以减少其机动兵力,与便于我恢复江边工作,为将来渡江创造有利条件,以及便于尔后华野全军进入陇海路以南作战时,能得到交通运输供应的方便和争取华中人力、物力对战争的支持,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
没错,这就是淮海战役的首次提出!
在粟裕发出电报后的第二天,此计划就得到了中野刘邓首长的同意,以及中央军委高层的批准。
毛主席
毛主席得知粟裕有此设想,颇为兴奋,复电道:
“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得到上级的肯定之后,粟裕率领张震、谭震林、陈士榘等人在曲阜召开作战会议,准备研究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部署以及计划重心。
根据敌军的作战变化,粟裕等人设想了两种作战方案:
第一、使用围城打援战术,先派出一部分兵力去连云港以及海州一带作战,充分调动黄百韬兵团东援,再在运动中歼敌。
第二、使用分割包围战术,将黄百韬兵团直接包围在新安镇地区一带,尽量全部歼灭,剩余一部兵力作为打援之用。
粟裕
在众人的商讨下,大家倾向于第二种作战方案,随后粟裕在10月12日,将讨论的意见上报给了中央军委。
值得一提的是,在粟裕发出电报的前一天,毛主席便发来电报,在电报中,毛主席明确指出:
第一阶段,集中兵力全歼黄百韬;
第二阶段,歼灭海州之地的敌人;
第三阶段,两淮之间做最后一战。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指出,希望陈毅、邓小平、刘伯承等人进行部署,把进攻重点放在郑州徐州一线,目的就是牵制住孙元良兵团,配合华野作战。
邓小平
10月15日,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再次对淮海首战做出了指示,只是这一次,毛主席有点不一样的变化。
在指示中,毛主席提出粟裕“耍点心机”,可以假装把进攻重心放在徐州,促使敌人以为我们的作战意在徐州,而不是歼灭黄百韬兵团。
这样一来,等我军围住黄百韬兵团进行歼灭之的时候,敌增援已经为时已晚,想来的时候又不得不小心南北两侧的威胁。
不得不说,毛主席的计划实在滴水不漏!
蒋介石派出顾祝同、刘峙与我军隔空斗法
毛主席做出指示后,粟裕、张震、谭震林、陈士榘等人随即签发了淮海战役预备命令:
陈士榘
第一、以10个纵队再加上特纵主力的兵力部署,完成对黄百韬兵团的围歼,同时钳制运河车站的李弥兵团;
第二、以3个纵队的兵力从台儿庄地区渡河南下,促进第3绥靖区的冯治安部起义,阻止徐州东援之敌;
第三、3纵以及两广纵队归到中野指挥,从鲁西南出发,在西侧进攻徐州,拖住商丘和砀山的敌军。
粟裕这边的部署已经就位,另一边的陈毅和邓小平也按照军委指示,带着中野主力东进解放郑州和开封。
刘伯承
而刘伯承则是带着中野一部兵力去平汉铁路南段一带,目的就是钳制张淦和黄维兵团增援。
相信大家都知道,战争是瞬息万变的!
所以在此期间,中央军委曾下令要陈毅和邓小平带着中野主力向南集结,力取蚌埠并继续渡淮南进。
中央军委的做法完全是无可厚非的,可以理解其意图,因为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后,按照开始设想,主力也是要入淮的。
所以中野入淮,和华野便可以形成战略上的配合,可以更好的作战。
粟裕、陈毅
但是陈毅和邓小平觉得不妥,于是上报了中央军委中野应该继续在陇海路歼敌第4 绥靖区以及16兵团。
随后再逼近津浦线一带,和华野配合作战,随便还能钳制邱清泉和孙元良两大兵团。
经过反复思考,中央军委同意了陈毅和邓小平的建议。
战争就是这样,尤其是淮海战役,一直是边打边制定战略决策的!
除了中野,华野这边也是多次修订作战方案,为了更加密切的配合作战,粟裕在10月31日向中央军委建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