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北京儿童医院方面获悉
著名儿科医学教育家
中国小儿骨科创始人之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潘少川教授因病医治无效
于2023年9月21日上午
10点20分在京逝世
享年97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少川同志,男,汉族,1926年11月4日生,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任北大医院外科助教,1952年起从事小儿外科工作,1955年调至北京儿童医院,1974年至1984年任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

潘少川教授一生勇于开拓创新,用毕生的心血不断追求小儿骨科最先进的诊治方法。1958年,因小儿骨科病人增多,他被选派到天津参加全国骨科医师进修班,后在张金哲院士的帮助下,创办我国首个小儿骨科组,此后专门从事小儿骨科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小儿脊柱侧弯矫形、小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肢体不等长等严重的先天性畸形的手术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还没有治疗脊柱侧弯的手术方法,患儿一旦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就意味着将终身残疾。面对着许许多多希望得到救治的眼神,潘少川教授决定进军小儿脊柱外科领域。

起初,开展脊柱外科手术需要的器械设备多,对麻醉的要求特殊,对手术操作要求高,手术风险大,一旦失败,患儿将面临瘫痪的危险。国内没有先例可循,潘少川教授就向国外的同行学习,之后进行了大量的动物试验和尸体解剖。买不到的器械和设备,他就和工程师一起研究、设计、制作和验证。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日。

1979年,在北京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医院购买了用于治疗脊柱侧弯的手术器械,经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1980年5月,潘少川教授带领他的手术小组,终于成功地完成了国内第一例小儿脊柱侧弯矫正手术,在小儿脊柱外科领域迈出了勇敢和坚实的第一步。北京儿童医院骨科在潘少川教授的率领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共完成了近4000例的脊柱侧弯矫正手术,平均矫正率在70%左右,达到了国外同行的水平。数以千计的“罗锅”孩子挺起了脊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胡诚

责编:左开勋 陈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