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鸟巢自2008年建设至今已经过去15年了,作为我国首届奥运会的主场馆,其造价高达34亿,每年维护费用更是高达8000万元,是相当具有历史意义的,同时也是人类体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望眼悉尼奥运会场馆当时花费6.9亿美元建成,而如今不仅成本都没能捞回来,还赔了不少,无奈只能拆除卖铁填补空缺。

这时人们不禁提问,当初花费高额成本造的鸟巢体育馆真的值得吗?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是赚了还是赔了?

最佳场馆

2003年12月24日“鸟巢”正式开工,其特殊的外形与概念,从一开工就打动了不少人的心。根据规划,“鸟巢”将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用钢量最多、结构最复杂的特大钢结构体育馆。

“鸟巢”位于北京四环中路以北,东西宽298米、南北长333米、地上地下共七层,采用“碗形”的设计造型。

“鸟巢”是按照举办重大体育事件的标准而设计的,建成后能同时容纳近9万人。

不少反对我国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人士再次提出,认为我国目前的科技水准还不足以建成“鸟巢”,很多技术、原料都要从外国引进,花费很大。到最后,花费肯定要比原先的预算多得多。

是的,那时候我们的制造和技术还不够成熟,比如建造鸟巢所需的Q460钢,那时候,我们的生产工艺还不够先进,可这却是构成鸟巢的关键。如果我们自己生产不了,那么就需要从国外花费更多的钱进口。

可办法总比困难多,河南舞阳特种钢厂当仁不让,只用了三个多月,就研制出了这种特殊钢材。

从设计到完工,“鸟巢”的施工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艰难,但钱却像是流水一样地往外流。

包括基础建设材料,设备,人员,特种材料,以及之后的场地布局,草地,跑道,这些,这些加在一起,就是22.67亿的巨资。

如果算上道路建设,材料开发等等,总共花费了34亿。

在鸟巢中,融合了中国建筑的古典美,例如对称美,黄金比例,甚至于照明都是以漫散射的光来呈现,不会让观众感到不适。

鸟巢还采用了光伏发电,既反映了中国“环保奥运”的概念,又显示了中国在太阳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2008年3月,“鸟巢”正式完工,这个花费巨大的场馆,在当年的奥运会上,绝对是全场焦点。

特别是在开幕式上,当主火炬被点燃的时候,所有人都被这一幕给震撼到了。

可就这么宏伟的建筑当初建造之前中国并不太平,而且社会上舆论争议也是不断。

34亿建设场馆引发争议

就在无数设计院、设计团队、甚至是独立设计师跃跃欲试的时候,有人开始怀疑这场比赛到底要不要承办下去了。

那一年,中国并不太平,突如其来的雪灾给华中和华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5.12汶川大地震”,更是很多人刻骨铭心的伤痛。

从国际大背景上来说,美国华尔街引发的波及整个世界的金融风暴,中国在这场风暴中虽能独善其身,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回顾历史上的奥运会,几乎没有一次是真正意义上的盈利,每一次奥运会都意味着巨额的经济负担,所造成的破坏,堪比一场小规模的战争。

比如蒙特利尔奥运会,原本的预算是28亿美金,但因为要将主会场布置的更加豪华,所以最终的预算是58亿美金,是原来的两倍。

奥运会之后,体育馆就没人来了,根本没有收入。这个项目的损失超过了八十亿,并且在三十年的时间里,举全国之力才堪堪还清债务,最终,场馆只能被废弃拆除。

希腊在2004雅典奥运会上花费了160亿美金,可以说是倾尽了整个国家的力量,才凑齐了这么多的资金。

但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后,这36座主要体育场基本上都被闲置了,变成了建筑废料。其中有34个已经关停,没有人愿意支付维修费用。

里约奥运耗资一百三十一亿美金,是预算内的两倍。由于过度支出,导致巴西陷入了一场金融危机。比赛之后,运动场变成了一片荒地,杂草遍地。

内外条件都不理想的情况下,要举办一次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全球性的奥运会,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啊!一个连10万人都不到的体育馆,竟然要花费三十亿,真的值得吗?

这些疑问并不能阻止人们的热情,2008的前半年,中国人实在是过得很辛苦,人们迫切地需要一个宣泄口,让他们释放心中积压的情绪。加入 WTO已经三十年了,这个时候,国际社会也该重新了解一下中国了。

最终,“鸟巢”在奥运中的收入为十亿元,现在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许多人都在想,如今到底回没回本?

是赚是赔?

在奥运落幕之后,各大体育场馆的后续运营,就成了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鸟巢一共有一万一千个临时观众席,八万个永久观众席,除去经营成本,北京奥运会的净利大概在十亿左右,扣除建设成本后,还剩下二十四亿左右的赤字。

随着奥运的落幕,“鸟巢”这一具有高度艺术化外形与象征化特征的标志性建筑物,不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运动场,更被赋予了新的任务,成为了标志性的风景。

这种为了比赛而修建的体育馆,其运行与维持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果以后的收益不够成本与维持费用,那么就会有被废弃的可能。

国家体育场有限公司还设立了北京中信联合体育馆运营有限公司,并授予其30年的管理授权,专门负责管理“鸟巢”的运营。

为了保证以后的运作,在设计初期,设计师们就考虑到了后续的使用问题了,将这座建筑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而“鸟巢”最稳定的收益来源,就是旅游观光。

参观“鸟巢”是来北京旅游的游客的必经之路。现在,它的票价为30到50元不等,但一年却能吸引上百万的游客。

除此之外,“鸟巢”还承揽各类商务表演,一天的租金高达三百万人民币,利润相当可观。

根据各方面的统计,北京奥运结束后,“鸟巢”就开始了自我整顿,几乎停止了对公众的服务,直到09年的8月8号,它才重新开放,而这一年,收入为零。

在之后的岁月里,“鸟巢”每年的收益都在减少,从2010年的2.1亿,到2011年的1.2亿。

这些钱大多都是靠旅游业赚来的,这对一个比赛场地来说,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随着奥运会的热度越来越低,“鸟巢”所代表的意义也越来越小,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继续举办各种比赛,那它的前途就非常渺茫了。

为使“鸟巢”继续焕发生机,运营商们在增加奥运主题展览、鸟巢蜡像馆、顶部观光长廊等项目的同时,也在积极地与国际上的大型活动、文艺表演进行联系,争取更多的机会。

在这样的运营下,截止到2016年初,“鸟巢”已经举办了40多次活动与比赛,每年的营收已经稳定在了2个多亿。

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十周年的时候,“鸟巢”的访问量达到了三千三百万,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可见它的生命力还是很旺盛的。

不管是举办体育比赛,还是举办文艺表演,都会给“鸟巢”带来更多的收入,而这些收入中所包含的“间接收入”,其实要比奥运会本身的收入要多得多。

隐性价值带来的收益

从“鸟巢”落成的那一天开始,整个体育馆以及周围的道路,公共交通,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都在不断地完善着。

还记得我们在“鸟巢”的时候,用的是Q460钢种的材料么?自从河南舞阳钢铁公司开发出了这种特殊的钢铁之后,他们不只为鸟巢制造了400吨的钢材。

他们第一时间将这些特殊钢铁的生产技术应用到了生产线上,再加上中国强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冶金工艺,他们迅速占领了国外的钢铁市场,虽是特殊钢材,但还是拥有了物美价廉的美名。

修建“鸟巢”就像我们国家主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样,是要把中国的形象展示给全世界。

要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要让这些国家的人民看见中国的五颜六色,就一定要把所有的机会都利用起来,把自己的魅力表现出来,而主办奥运,就是最好的机会

简单来说,就是要让别人看到我们的实力,让别人看到我们的成功。

这不是虚张声势,也不是好大喜功。如果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举行一次这样的大型活动,那么就会有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整天吹的再厉害有什么用,连次奥运会都没举办过”。

座体育场的建立,将会推动众多行业与国际接轨,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更快,更高,更强”,这是从设计到建造,再到维护,都在贯彻着奥林匹克的精神。

与之创造的价值相比,建造“鸟巢”所需的34亿美元以及维护所需的7000万,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结语

鸟巢的价值不能简简单单的用数字来衡量,作为彰显文化自信的标志,鸟巢已经不单单是一座体育场,更是中国形象的最好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