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张、杨两位将军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各方都非常重视,我党从抗战出发,力促和平解放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不仅标志着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国民党开始陆续释放被关押的进步人士,这些人也在恢复自由后投身抗日救国的时代浪潮当中,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赞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也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被释放的进步人士,他的名字叫王延春,建国后担任了湖南省委书记等职务。那么,王延春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王延春出生于1910年,河北省曲阳县支曹村人,土地革命时期参加革命,主要从事地下工作。1934年,在宣传革命过程中,王延春被捕,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才恢复自由。之后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王延春为革命的胜利做了大量支前工作,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王延春留在湖北省,担任了宜昌地委书记等职务,任职期间,他在土地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宜昌等地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一段时间后,王延春担任了湖北省委副书记,官至副省级。

当时担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的是王任重,作为副手,王延春与王任重配合得很好,而且王延春也非常熟悉湖北的工作,所以他在湖北工作很顺心,成绩也不错。王延春主管湖北省的农业,而我国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作为著名的鱼米之乡,湖北的农业在全国农业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王延春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调查,他熟知农业,有“农业专家”的称号,在湖北的工作卓有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王延春被调到湖南。其实,王延春之所以被调到湖南,也是完成一件任务。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被撤职,原先在湖北工作的张平化被调到湖南,接替了周小舟的职务,不过,张平化到湖南后,与湖南省长程潜发生矛盾,王延春被调到湖南,就是调查两人之间的矛盾。

王延春并不想去湖南,一方面,他与王任重配合很好,另一方面,过去在工作上,他也与张平化有矛盾。王延春认为自己去调查这件事会出现新的误会,所以还是不去为好。不过,在陶铸等中南局领导的劝说下,王延春最终还是同意了去湖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湖南后,王延春立刻投入到调查张平化与程潜的矛盾当中,针对这件事,他留下了两句名言,至今都被很多干部奉为典范:我不能保证自己正确,但我可以保证自己正直。在这之后,王延春调查了实际情况,给中央写了一封信,圆满处理了这件事,并得到了中央的表扬。

在湖南工作期间,王延春担任了湖南省委常务书记、湖南省委第二书记以及湖南省委第一书记(代理,相当于今天的湖南省委书记)等职务,主管湖南省的农业工作。王延春注重湖南的实际情况,按照中央制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恢复湖南省的农业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王延春也受到冲击,并被关押起来,直到粉碎“四人帮”后,王延春才重新复出。恢复工作后,王延春担任了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晚年他主要生活在长沙,于1984年因病去世,享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