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台前“默默无闻”为国家做贡献的政府中国人员,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渐渐来到了普通百姓们的面前。
人们可以隔着屏幕认识到在答记者问上,大气威严的外交发言人。

这些外交官的名字朗朗上口,可有多少人知道,我国第一个记者例外是谁主持的?发言人又是谁?
他的名字叫钱其琛,时任新闻司司长。
他一手培养的名徒李肇星后来接任他的职位,主持了五年的新闻发布会。
这对共事40年的师徒,也有严肃的时候,李肇星刚刚上任时,钱其琛严厉的告诫他:“不要太把官衔当回事!”
不要太把官衔当回事
李肇星独挑大梁之初,提出新闻发言人要确立正副职,为的是方便工作。

听惯了师傅的教导,李肇星又是刚刚上任,信心不满,便去找到钱其琛,听听他的意见。
没想到钱其琛听说后,斥责了他一顿:“不要太把官职当回事,新闻发言人只是个传声筒,不要搞这些虚的。”
虽然被批评了一通,可是李肇星心里是高兴的。
因为在李肇星去往非洲锻炼时,特意敲响钱其琛的门,专门带了纸和笔,就是希望师傅能多教他一些,批评指正他一些。
可不到半分钟,钱其琛便不苟言笑的将叮嘱的话交待完,除了让他自信点,便没有其他的言语了。

捧着空白的本子出来,李肇星十分失望,他多渴望师傅多点他几下。
所以这次被钱其琛批评,李肇星是高兴的。
组织之所以派他去非洲,就是为了让李肇星多锻炼几年,然后接替钱其琛的职位。
不管是钱其琛,还是外交部,上上下下都是十分欣赏李肇星的能力的,可李肇星最缺乏的便是自信。
他怕有人不服他,在去日本访问时,李肇星要求卸下访问团长的职务。

由于将团长的位置交给了外部人员,在费用上拉扯出了一些事。
李肇星便去找钱其琛出出主意,钱其琛说:“你自己惹出的事来,可没有帮你擦屁股的!”
正是因为钱其琛的严厉,这个从农村出来的,从没想过当外交官的青年,获得了飞速的成长。
李肇星不止一次说过,他人生路上,最难以忘怀的,便是钱其琛的教导。
师徒情
1982年,我国的外交事业一步步走向国际化,苏联对中苏外交关系发出信号。

为了向国际传出中国态度,我国计划举办一次新闻例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举办外交例会。
李肇星站在钱其琛身侧,为他挡住可能发生的危险。
那是我国第一次在全世界媒体面前,举办答记者问。
席间,有记者问道:对苏联领导人投递出的信号,有什么看法。
钱其琛铿锵有力的回复道:“不看他们的言语,而是看行动。”

短短几分钟的发言,取得了满堂喝彩。
大国风范在那时,便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年后,我国的新闻例会正式确立起来,向国际传递中国声音,传递中国意见。
李肇星素有外交部的诗人的美誉,擅长写现代诗。
在钱其琛身边共事的40年,李肇星学习到了宝贵的财富。
这四十年间,李肇星一直叫钱其琛老钱,钱其琛极度厌恶搞官场那一套。

外交部下属们都叫钱其琛老钱,因为开会时,李肇星刚来报道,字正腔圆叫出一声钱司长,而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在钱其琛身边的40年,李肇星从来没有见过钱其琛在聚会上应酬过,他不喜欢上下级之分。
将所有人都看做志同道合的同志,但在工作上,又保持着充分的严肃谨慎。
时刻忙着工作,就连标点符号也会一一检查、校对。
直到离休后,李肇星才第一次听到这位老上司笑着同自己开玩笑。

他们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那时我国的外交事业,可以说正等待着百花齐放的时机。
对于许多事,都是新鲜的,极具挑战性的。
钱其琛和李肇星,是外交新时代的拓基者。
他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新的外交发言人,也完全继承了周总理的儒雅风范。
我国的外交事业,正是有了他们才能百花齐放,才能一步步走向富强。

他们是中国的发言人,代表着中国形象,如今这些发言人们可以鲜活的走进我们的视野。
我们只有一步步走向富强,走向强大,才能将中国声音传递到国际上。
结语
李肇星和钱其琛的名字,或许并不为现在的人们所熟知,可他们作出的贡献不应该被人们遗忘。
他们代表着新的外交时代,开创了新中国的外交面貌,中国又如今的成就,离不开他们在背后的付出。
2017年,将整个生命贡献给中国的钱其琛去世,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
热门跟贴